白梅花的食用方法

2023-02-13 12:23:4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0

白梅花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 黑痣,蚀 恶肉。 下面和我具体了解下白梅花的食用 方法 。

白梅花的食用方法:

①治咽部梗塞感(但无阳性体征):绿萼梅二钱,橘饼二个。 煎服。 (苏医《中草药手册》)②治唇上生 疮:白梅瓣贴之,如开裂出血者即止。 (《赤水玄珠》)

③治 瘰疬: 鸡蛋开一孔,入 绿萼梅花将开者七朵,封口,饭上蒸热,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股七日。 (《纲目拾遗》)

④预稀痘疹:每年腊月清晨,摘带露绿萼梅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捣成小饼,令食之。 ( 王玷桂《不药良方》)

⑤治疽已出未出,不起不发,隐在皮肤,并治麻症斑症: 梅花一两,桃仁、 辰砂、甘草各二钱, 丝瓜五钱。 为末,每服五分,参苏汤下。 (《 赤水玄珠》)

:我国 南方地区多有生产如:江苏、浙江等省。

: 立春 前后采收。 过早太嫩,花外有红色萼片;过迟花瓣开放,不符合质量。

:将 花苞与蒂一起摘下,晒干,除去梗屑即可。 或用微火烘干,烘时不宜过长,需轮流换烘,不能一次烘干,以防烘焦和颜色变暗。

:以身干,匀净、颜色新鲜含苞未放、气味芳香者为佳。

:花蕾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 苯甲酸、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升阳气、解毒、生津、开胃、散郁。 治痰热壅滞,暑热烦躁、瘰疬结核、痈疽肿毒。

:放置干燥通风处,防生霉及 虫蛀。

白梅花的功效与作用:

《 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 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 黑痣,蚀 恶肉。 ”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乌梅之分。 后魏 贾思勰在 《齐民要术》中即记载了这种加工方法。 作白梅法:“ 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 盐汁渍之,

昼则日曝。 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 ”作乌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 ”明代著名药物学家 李时珍认为:乌梅能“敛肺涩肠,止久嗽 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 鱼毒、 马汗毒、 硫黄毒。 ”白梅则“治 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

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 又治泻痢烦渴,霍乱 吐下,下血血崩。 ”

由此可见梅的药用范围很广。 近代医学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 乌梅肉具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绿脓杆菌、 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梅花主含挥发油, 苯甲醛、异丁香油酚、 苯甲酸。 乌梅主含柠檬酸、 谷甾醇,成熟后含 氢氰酸。 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 伤寒、副伤寒、 痢疾、结核等杆菌及 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减少豚鼠蛋白质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

此外,梅花可提取 芳香油,据清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 海澄人善蒸梅及 蔷薇露,取之如烧酒法,每酒一壶滴露少许便芳香。 ”古人根据芳香油与水的 沸点不同,利用 分馏技术,将芳香油提取出来,用作 食品的 添加剂。

下一篇:白梅花的功效与禁忌副作用 白梅花有什么功效和副作用
上一篇:白梅花茶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