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点评三国之道全集的目录(曾仕强点评三国之道全集视频)

2023-02-12 22:12:0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0

《曾仕强点评三国之道全集(第1部 桃园三结义)》目录:

一 不打不相识

一纸募兵榜文,把原来不认识的刘备、关羽和张飞,聚集在一起。 果真有缘千里来相会,若是缺乏进一步的互动,岂不是有缘无分,空欢喜一场?关羽因为看不惯张飞卖肉的架子太大,挺身为大家抱不平……

二 内乱招外患

朝廷由来已久的外戚与宦官争权,形成日愈恶化的内乱。 何进位居大将军,又是何皇后的兄长,原本近水楼台先得月,占尽地利。 却由于学识、经验都不足,居然听信袁绍的建议,把董卓召入京城。 董卓如豺狼,朝廷内乱,招来更为可怕的外患……

三 恶人怕得势

恶人不得势,还不至于做出大坏事。 恶人又得势,那就危害人群,扰乱社会。 董卓废掉汉少帝,拥立汉献帝。 从此入朝不拜,带剑上殿。

又独揽朝政,欺压百姓。 李肃引诱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更使得董卓没有顾虑,为所欲为……

四 诳言害自己

曹操一生,最后悔的事情,恐怕是杀害吕伯奢一家人之后,竟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就算他并非真的这么想,而是骗人的诳语,也着实害了他自己。 因为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人生观,无论做出多么伟大的事业,都将令人想起来就寒心,谁也不敢相信这样的人。

五 团结是力量

曹操高举义旗,向各州郡发布征讨董卓的檄文。 招兵买马,并且推袁绍为盟主,与各地诸侯共同起兵匡扶汉室。 把各路势力团结起来,显示出大力量。 关羽温酒斩华雄,吕布也连斩数将。 然而,张飞单挑吕布,却奋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败。 关羽见状,与张飞一起大战吕布,还是不分胜负。

六 弱女挑重担

一群以大丈夫自称的朝廷大臣,竟然拿董卓没有办法。 把脑筋动到一个弱女子上面,利用食、色性也,来离间董卓和吕布,真是情何以堪!董卓和吕布,只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好色……

七 全凭动脑筋

弱小女子要承担大任,当然非常困难。 没有一将一兵,也不能讲什么大道理。 除了女人常用的一哭二闹三上吊之外,貂蝉所能运用的,恐怕只有动脑筋,想办法让董卓和吕布这两个大男人互相激烈地斗争……

八 推不掉才要

陶谦看见刘备仪表轩昂,言语豁达,愿意把徐州太守的职务,让给刘备。 按理说刘备当时最需要的,便是立脚的地盘,应该衷心感谢地接受下来才对。 但是他十分明白,“站在不要的立场来要,才不致乱要”的道理,所以再三推辞。

九 无用换有用

孙坚当年意外获得玉玺,先得罪袁绍,后来又被荆州刘表追击。 结果误中埋伏,死于乱箭。 他的儿子孙策,同样骁勇善战。 加入袁术阵营,打了好几场胜仗,却始终未获重用。 孙策知道袁术对玉玺垂涎已久,便以玉玺作为抵押,向袁术借得士兵三千,战马五百。 言明为父报仇,事成尽速归还。

十 解斗不好斗

吕布说他自己喜欢解斗,并不好斗,大家相信吗?曹操表面上奏明天子封刘备为徐州牧,暗地里命令刘备诛杀吕布。 张飞心直口快,把这个秘密揭开了。 彼此明白曹操的离间计,反而不生误会。 曹操再暗中向袁术通报,说刘备想吞并南郡,激怒他去打刘备。 另一方面却命令刘备征讨袁术

十一 人头也能借

现代人借人头,不过是借用某人的名义。 当然也有找人顶罪,因而坐牢或逃亡的。 像曹操那样,向活人借用人头的案例,实在很难想象。 宛城之战,曹操借用张绣的婶娘,结果害死大将典韦。 借用王粮官的人头,引起郭嘉的心惊胆跳,很可能也因此而早逝……

十二 内鬼通外神

郭嘉身为曹操的谋士,向曹操提出各种建议,只要是正当的,都是善尽职责的表现。 曹操对郭嘉言听计从,并且十分赏识,也是由于郭嘉历来的表现,令他感动。 陈登原本是陶谦的部属,心向刘备而看不起吕布。 趁着到曹操充当使者的机会,大肆攻击吕布……

十三 不义必自毙…

吕布武艺高强,却由于随便拜义父,被张飞讥讽为三姓(吕、丁、董)家奴。 曹操求才若渴,也知道吕布是不可多得的猛将:却担心丁原、董卓的故事,有一天会在他的身上再度演出。 假意征求刘备的意见,等于借用刘备的手杀掉吕布。 忠义之士,固然厌恶不忠不义的小人……

十四 有人捧才好

刘备在曹操的引见之下,见到汉献帝。 叔侄见面,肯定了皇叔的身份。 献帝把他当做救他的亲人,对他十分礼遇。 曹操对刘备则早有戒心,所以暗中派人监视他的活动。 听说刘备种菜,觉得很奇怪……

十五 痛骂能治病

刘备借口打袁术,自请出征。 曹操给他五万兵马,可见再灵光的人,有时候也很糊涂。 不久就心生后悔,修书车胄,要他设法除掉刘备。 这才引起袁绍和曹操的战争,果真是牵一发动全身,彼此息息相关……

十六 降汉不降曹

要关羽投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要不是张辽和他有一段交情,谁都劝不动他。 张辽的沟通技巧很好,并没有开门见山,就说要来劝降。 他站在关羽的立场,诉说如果战死,有三大罪状。 引起了关羽的注意,这才听得进去……

十七 来去要光明

关羽一生的行动,无不光明磊落。 就算和曹操交往,也要求来得清楚,去得明白。 做人能够来去都光明,当然很坦然。 关羽留给后人最大的教训,便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做人千万不能够忘本、忘旧。 把曹操送的新战袍穿在身上,仍旧把刘备赠送的旧袍披在外面……

十八 千里走单骑

过五关斩六将,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通俗俚语。 现代人说起来似乎轻松,当时关羽却是千辛万苦。 若不是坚定的决心和高超的武艺,恐怕完成不了这样艰难的任务。 要不是胡班的父亲好意接待,又写了一封家书,胡班即使惊叹关羽为天人,也未必就会牺牲自己来帮助关羽脱险……

十九 兄弟喜重聚

张飞原本是有钱人,为了理想,捐出钱财追随刘备和关羽。 被曹操打得兄弟失散,他又发挥经营的本事,把古城弄得声势浩大。 听说关羽投降曹操,气得不许众人提起关羽的名字……

二十父子同命运

孙坚和孙策,同样武艺高强,也都喜欢单骑出游。 孙坚在岘山为黄祖的军士所刺,英年早逝。 孙策为许贡的手下所杀,才不过二十六岁。 父子同一命运,难道是天意?我们认为这种事情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二十一 最怕用错人

袁绍出身世家,一表人才,却是个十足的草包。 他身为七十万大军的统帅,却常常把好人看成坏人,却将坏人当做好人,实在是害己又害人。 田丰一番好意,被他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打入死牢……

二十二 少数胜大军

官渡之战,曹操以寡胜众,结束了北方诸侯的纷争,实现了统一北方的计划。 曹操的领导才能,固然胜过袁绍。 而袁绍不听从谋士的良好计策,更是自招败亡的主要因素。 曹操以七万人迎战袁绍的七十万大军,在乌巢烧粮的关键战役中,证实了“弱势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的道理……

……

第二部 诸葛亮下山

二十三 英才何早逝

二十四 跃马过檀溪

二十五 良才慎择主

二十六 走马荐诸葛

二十七 无三不成礼

二十八 初次显身手

二十九 携民共渡江

三十 读死书无用

三十一 善用激将法

三十二 容不得奇才

三十三 死也不认错

三十四 借比做还快

三十五 两下都情愿

三十六 高人来献计

三十七 当面勿顶撞

三十八 巧计借东风

三十九 骄亢者必败

四十 趁机占地盘

四十一 英雄惜英雄

四十二 巧施关人计

四十三 岳母看女婿

四十四 能放也能收

第二部 诸葛亮下山

二十三 英才何早逝

二十四 跃马过檀溪

二十五 良才慎择主

二十六 走马荐诸葛

二十七 无三不成礼

二十八 初次显身手

二十九 携民共渡江

三十 读死书无用

三十一 善用激将法

三十二 容不得奇才

三十三 死也不认错

三十四 借比做还快

三十五 两下都情愿

三十六 高人来献计

三十七 当面勿顶撞

三十八 巧计借东风

三十九 骄亢者必败

四十 趁机占地盘

四十一 英雄惜英雄

四十二 巧施关人计

四十三 岳母看女婿

四十四 能放也能收

第四部 三国归一统

六十七 七擒又七纵

六十八 坚决要北伐

六十九 老年慎择徒

七十 复出声势大

七十一 空城计退敌

七十二 要拿亲自去

七十三 高人善斗智

七十四 装神也吓人

七十五 不折也不挠

七十六 大雨能熄火

七十七 死后能杀人

七十八 诈病蒙实情

七十九 富不过三代

八十 父子一样精

八十一 司马昭之心

八十二 良师有继承

八十三 兔死走狗烹

八十四 天下归一统

八十五 三国人物

八十六 三国之道

四十四 能放也能收

下一篇:【44】看《曾仕强论三国智慧》第70~86集
上一篇:曾仕强论三国智慧完整目录,共八十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