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是什么?(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是什么)

2023-02-12 13:18:0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诗。

全诗的诗意: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 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 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这首诗写的是坐船时所见。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 他那时是坐在船上。 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 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 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 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 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 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 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 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 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 “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 “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这二十八个字,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迹罢了。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 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 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 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下一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意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意思翻译)
上一篇: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意思。(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意思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