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怎样种出玉米地

2023-02-12 11:17:4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6

农民是怎样种出玉米地

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潮州话称薏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

秆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 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 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 雌雄同株异花,花果期秋季。 [1]

我国玉米的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 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

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1、选用抗病亲本(制种)或品种

建议科研单位、制种企业选用对穗腐病具有优良抗性的亲本及组合,建立无病制种基地,培育健康种子。 同时县市种子公司、农技中心在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中,应把对该病的抗性列为鉴选重点,对抗性差的品种不予引种;庄浪县应在推广抗病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2、地膜覆盖,适期早播

采用地膜全覆盖或半覆盖、适期早播可使玉米提早成熟,降低感病品种的穗轴和籽粒含水量,能有效减轻收获和贮存期的病菌感染。

3、及时剥掉苞叶,防雨淋湿受潮

玉米收获期多秋雨,收获后的果穗不要堆集过厚,应及早剥去苞叶,打结成串挂在通风向阳处晾晒,对不能打结成串的果穗应摊薄晾晒,并经常翻动,防止受热而发病,如有降雨及时遮挡,防止雨淋。 折断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再新扩展

在剥苞叶过程中,对发现有病的果穗,应在发病与健康交接部位折去霉烂的顶端,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展,增加损失。 据试验观察:果穗受雨淋不剥苞叶堆积3d,果穗顶端霉烂长度由3cm扩展到7cm;剥掉苞叶如不清除病果穗顶端霉烂部分,在脱粒前期,穗腐病还会由5cm扩展到15cm;对果穗霉烂部分清除不彻底,脱粒前期,穗腐病还会扩展2-5cm;而清除彻底干净,穗腐病就不在发展。

4、早脱粒,防霉变

收获后将病果穗挑检出,尽早脱粒,并在日光下晾晒或在土坑上烘干,以防籽粒进一步受病菌感染霉烂。 处理玉米秸秆,压低初侵染源。 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大量累积是镰刀菌、玉米螟越冬的有利场所。 所以,必须对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及时采取喂(饲喂家畜)、氨化(氨化饲草)、粉(粉碎喂猪)、沤(沤制肥料或作为沼气填充料)、烧(烧坑做饭)的办法彻底处理,减轻病虫初侵染源。

5、种子精选包衣

因玉米种子表面病菌存活时间1a以上[5] ,生产经营单位,在供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秕小病籽,用20%福?克种衣剂包衣[14],每100kg种子用药量444.4-800g,或用30%多?克?福种衣剂包衣,每100kg种子用药量214-300g。

6、化学药剂防治

在玉米喇叭口期,用直径2mm左右水洗河沙5kg与20%氰戊菊酯8-10ml,50%多菌灵WP50g均匀搅拌制成的颗粒剂,每hm2用量60-75kg灌入玉米心叶正中心和组成心叶丛的4-5片叶间隙,避免在结露和卷叶时施药,据试验:灌心不仅对玉米螟防治效果达100%,而且对玉米穗腐病、粘虫、蚜虫防治效果达90%以上。 同时在玉米收获前15d左右用50%多菌灵WP1000倍液在果。

品种分类

编辑

按生育期

早熟品种:春播80-100 天,积温2000~2200℃;夏播70-85 天,积温为1800~2100℃。 早熟品种一般植株矮小,叶片数量少,为14-17 片。 由于生育期的限制,产量潜力较小。

中熟品种:春播100~120天,需积温2300~2500℃;夏播85-95天,积温2100~2200℃。

晚熟品种:春播120-150 天,积温2500~2800℃;夏播96 天以上,积温2300℃以上。 一般植株高大,叶片数多,多为21-25 片。 由于生育期长,产量潜力较大。 [11]

按子粒形态与结构

1.硬粒型:也称燧石型。 籽粒多为方圆形,顶部及四周胚乳都是角质,仅中心近胚部分为粉质,故外表半透明有光泽、坚硬饱满。 粒色多为黄色,间或有由、红、紫等色。 籽粒品质好,是中国长期以来栽培较多的类型,主要作食粮用。

2.马齿形:又叫马牙型。 籽粒扁平呈长方形,由于粉质的顶部比两侧角质干燥得快,所以顶部的中间下凹,形似马齿,故名。 籽粒表皮皱纹粗糙不透明,多为黄、白色,少数呈紫或红色、食用品质较差。 它是世界上及中国栽培最多的一种类型,适宜制造淀粉和酒精或作饲料。

3.半马齿型:也叫中间型。 它是由硬粒型和马齿型玉米杂交而来。 籽粒顶端凹陷较马齿型浅,有的不凹陷仅呈白色斑点状。 顶部的粉质胚乳较马齿型少但比硬粒型多,品质较马齿型好,在中国栽培较多。 各种玉米(9张)

4.粉质型:又名软质型。 胚乳全部为粉质,籽粒乳白色,无光泽。 只能作为制取淀粉的原料,在中国很少栽培。

5.甜质型:亦称甜玉米。 胚乳多为角质,含糖分多,含淀粉较低,因成熟时水分蒸发使籽粒表面皱缩,呈半透明状。 多做蔬菜用,中国种植还不多。

6.甜粉型:籽粒上半部为角质胚乳,下半部为粉质胚乳。 中国很少栽培。

7.蜡质型:又名糯质型。 籽粒胚乳全部为角质但不透明而且蜡状,胚乳几乎全部由支链淀粉所组成。 食性似糯米,粘柔适口。 中国只有零星栽培。

8.爆裂型:籽粒较小,米粒形或珍珠形,胚乳几乎全部是角质,质地坚硬透明,种皮多为白色或红色。 尤其适宜加工爆米花等膨化食品。 中国有零星栽培。

9.有稃型:籽粒被较长的稃壳包裹,子粒坚硬,难脱粒,是一种原始类型,无栽培价值。 [11]

按颜色

1.黄玉米:种皮为黄色,包括略带红色的黄玉米。 美国标准中规定黄玉米中其他颜色玉米含量不超过5.0%。

2.白玉米:种皮为白色,包括略带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玉米。 美国标准中将淡黄色表述为浅稻草色,并规定白玉米中其他颜色玉米含量不超过2.0%。

3.黑玉米:黑玉米是玉米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籽粒角质层不同程度地沉淀黑色素,外观乌黑发亮。

4.糯玉米:富含粘性的玉米。

5.杂玉米:以上三类玉米中混有本类以外的玉米超过5.0%的玉米。 中国国家标准中定义为混入本类以外玉米超过5.0%的玉米。 美国标准中表述为颜色既不能满足黄玉米的颜色要求,也不符合白玉米的颜色要求,并含有白顶黄玉米。

播种

我国玉米产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

玉米

要根据本地的霜期长短,土壤质地,土壤地力,种植月份,选择适宜的品种,饲用玉米和马齿型杂交种产量高。 还要注意良种的繁育,适当安排种子田面积。

温度:玉米的播种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 拔节期日均18℃以上。 从抽穗到开花日均26~27℃。 春播玉米在7.6cm上层内稳定在15℃为最佳播种期。 华北地区夏播玉米在小麦或豌豆收获后及时播种。 播种深度,依土壤墒情为2.5--10cm,以5一6cm最适宜。

土壤: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 玉米适宜的土壤pH为5~8,以PH6.5~7.0最适。 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也强,它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但是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它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一般我们都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合理间距:每亩播种量3一4kg,每亩4000一6000株。 饲用玉米的种植方式。 单播,从种植到收获便于机械操作。 和大豆、袜食豆、豌豆、毛叶苕子间作,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蛋白质产量。

种子:我们所种植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子,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年种(不能留种),主要是利用它的杂种优势,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品质以及它的抗病性和抗逆性,选种不要选择隔年种,主要是发芽低。

营养:基肥的作用主要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管理

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茎叶产量高,要求管理精细。 施肥、灌水、化学锄草及防治病虫害等是玉米高产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措施。 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玉米,播前每亩施 2000—3000kg优质厩肥作为基肥。 播种时施4—5kg/亩硫酸按,15—20kg/亩过磷酸钙, 2一3kg/亩氯化树作种肥在拔节、孕穗、抽雄、开花灌浆期追施氮肥。 全生育期施氮素10一20kg/亩。 N:P:K为1:0.5一0.8:0.8。 玉米喜半干旱气候,但对水分十分敏感。 开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约2kg,每亩每天耗水3—4m3 ,全生育期耗水 250—350m3 。 不同生育用玉米对水分的需要不同。 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 这个时期要进行灌溉。 玉米一生中一般要浇水3—4次,依不同地区,具体情况而异。 灌水方法,我国目前多为沟灌、畦灌,最近发展利用喷灌、滴灌,后两种方法,既节约用水,又灌溉均匀。 玉米不耐 涝,在地下水位高及南方雨量大的地区,要注意排水或采取垄作、合田的栽培方式防止涝害。 [1]

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虫害有30多种,经常发生叶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黑条矮缩病、青枯病、小斑病、大斑病、圆斑病、灯蛾、病毒病、茎腐病、锈病、炭疽病、霉斑病、矮花叶病、普通花叶病等病害及粘虫、玉米螟、蝼蛄、地老虎、蛴螬等虫害。 应注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及药剂防治等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青枯病,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管理预防之。 [1]

一、玉米大斑病

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 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 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 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 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 发病适温20-28℃。 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 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度)决定。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良种;(2)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3)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二、玉米小斑病

症状: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 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 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 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 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

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 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 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气温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 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 2号、商单 4号、丹玉 6号等;自交系有吉 63、辽1311、自330等。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 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

(3)加强栽培管理 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 50-75千克,隔 7-10天喷1次,共防2-3次。

下一篇:如何做“秘制”蒜蓉酱,蒜香浓郁,烧烤、炒菜、凉拌都好吃呢?
上一篇: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机(播种小麦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