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成语解释(止于至善的成语)

2023-02-11 16:55:1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9

止于至善,意思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出自《礼记·大学》。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止于至善成语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止于至善

zhǐ yú zhì shàn

止於至善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吉祥止止 → 止于至善 → 善与人交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至善至美、十全十美

毫无是处、漆黑一团

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

1、你如何能说一切止于至善?看看战争、剥削、人民及国家之间残酷的攻击。

2、作为德育目标取向,“止于至善”和追求个体幸福与社会公正二者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

3、我必须说,在我合作过的所有艺人里面,你是真的又杰出又专业─无论是你对音乐的眼光,还是你竭尽所能地臻于完美、止于至善。

4、生活情景至真,生活文明至善。 人生境界止于此。

5、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是乔登事业永续经营的方向;服务消费者,回报广大社会是乔登卫浴的最终目标。

6、但止于至善,才是止的最高境界,最后的坚持更重要。

7、大学对社会发展的“止于至善”的道德追求和建设性的、理性的批判是其社会责任的核心。

8、两种教育的根本点和本质内涵是“止于至善”的人文教育。

9、近现代大学的任务,从教育衍生出科研,再衍生出服务社会,其中蕴涵着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诉求。

10、精良的设备,专业的人才,一体化服务,从质到量,止于至善。

11、大学之道,止于至善。

12、办学理念:学生中心、求是崇真、和而不同、止于至善。

详解

“止于至善”,是三纲领中的第三纲。 那么,这个“止”是什么意思呢?《说文》里面说:“止,下基也。 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这个“止”呢,就有一个根基之义,还有一种达到之义。 这个“止”,在这里就是说:大学之道的基础和根基,就是修养这个至善,离开了这个至善,我们就成了水上的浮萍,没有根柢。 不可能像深植于大地的树木那样,有根有柢而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家庭的栋梁,国家的栋梁。 所以说这个“止”,对修这个善,具有一个基础的意义,有一个目的的意义,有一个根基的意义。 这个基础和根基,就是要有肥厚的信德之土,来养育我们的十善之行。

因为如果我们不信自然,不信自然大道,不相信这个德,那么这个善很难立起来,很可能就左右摇摆,时行而时不行。 所以,这个“止”,我们要从《说文》——汉代的《说文》字典里面去把它参透,而不要像现在的人这样,看到这个“止”,就单纯地理解为停止,止步。 而是要演绎开来,进入到汉代以前,古代人的那种心境当中,去理解这个“止”,真正地把自己的善根、善心,深植在信德之土的.牢牢基础之上!这样这个善才能立得起来,这个善行才能在我们家庭的生活化当中,在社会的生活化当中,在工厂的工作环境之中,在社会行为之中,去展开这个至善的修持。 因为我们上面也讲了,这个德,她就是由十种善行作为她的基本框架而构成的。

修善也就是在修德,是在持这个德,守这个德,增加我们内在的德。 是在我们的心中和身中,修持这个德性的品格,修这个“形而下为器”的身体,使他改造成为能够承载、能够储存道德能量的物器。 所谓德器也好,所谓道器也好,首先都得要抓住一个“善”来进行修持,要“止于至善”。 这个善能够全面地展开,才能使我们的身心成为承载德性的这样一个容器。

何为“至善”,简单地说就是大公无私!仁爱众生即善,唯德是行的十种品格、品行,就是至善。 这个至善,也就是《老子道德经》所阐释的上善:像水一样处下不争,具有水的品格、性格。 这个善的根本,就是指心里面的修持,十种善德之心要求修养德道者一心一意去实践,并且做到十善的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 这就是十善心。 这十善心也就是上善的基本元素,也就是我们修善所应当立定的脚跟,是“止于至善”应当把握的十大方面。 这也是礼德的基本成份,他内部所蕴含的,就是以礼德为中心的五德能量和品格。

下一篇:3月30日08时巴彦淖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消息数据公布
上一篇:葡萄酒品牌前十名(葡萄酒品牌前十名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