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研13年打破西方垄断,造出世界最强预警机,知道是谁的创举吗?

2023-02-11 09:50:1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3

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后负责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预警机上,把设计变为现实。 ——王小谟

在曾经西方全面压制中国发展的时代,许多人投身在了科研工作之中,为了打破西方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垄断而奋斗终生,坚信着中国必将发展起来。 这些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之中,有邓稼先,有于敏,有钱三强,当然也有今天的主角,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院士。

早年的成长历程

王小谟出生在1938年的上海。 当时正值战争时期,国家动荡,不过王小谟的父亲身为参谋,倒也可以养家糊口,虽然国家整体状况不佳,但王小谟的童年倒是很少忍饥挨饿,而这一切都在1950年发生了改变。

后来王小谟的父亲失去了自己的上司,王小谟一家就此失去了依靠,父亲选择租下了北京西城区的一个小院,王小谟便开始在北京生活。

在当时的北京,大街小巷里的人们都酷爱京剧,王小谟也受到影响,非常热爱京剧文化,他希望能有一台自己的收音机,但家中如今落寞,维持温饱已是极限,一台收音机的价格十分昂贵,并不是王小谟家能买得起的,于是王小谟灵机一动,用攒下的钱跑去小市场买了一堆零件,竟然组装出来一台收音机。

王小谟认为,对京剧的爱好,让他和无线电波结下了不解之缘。 转眼间,王小谟就16岁了,当时还是1956年,高考在即,王小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太大的想法,便听从父母的安排,去了北京工业大学,专业也是他比较感兴趣的无线电类专业。

这时的王小谟,只能算是一个成绩中等的普通学生,完全没人看得出这个孩子未来会成为中国预警机之父,因为热爱京剧,热爱参与京剧社团和演出队,王小谟的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他大二的物理考试仅仅得了两分,所幸在无线电专业课上他没有放松,在毕业时他的毕业设计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王小谟与雷达结缘

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下,王小谟最终毕业,分配到了南京第14研究所,这曾经是国民党的雷达修配厂,如今成为了中国雷达的龙兴之地,王小谟在一番了解后,深刻地明白了中国当时的处境。

在大学里的时光,他醉心于文化艺术,却忘记了中国是多么需要好的雷达技术,在这里,老专家告诉他,许多科研人员甚至不知道雷达长什么样子,为了搞好雷达技术,科研人员常常坐火车去中苏边境,用望远镜去看苏联的雷达长什么样子,然后回来仿制,这样的故事让王小谟感到了某种异样的情绪,他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但他已经准备好扛住这份压力,研究出中国的雷达,成为了王小谟的一个目标。

雷达这种电子设备,其实早在一战时就已经由英国发明,用来寻找敌方飞机,在二战后依旧没有太大进步,保持在二维坐标上,无法给出敌方飞机的具体高度,直到二战后才出现了可以报出敌方飞机高度的三维雷达,原本中方在苏联的帮助下,也有机会研制出三维雷达,但因为中苏关系的破裂,这项合作胎死腹中。

但中国人并不惧怕困难,即使苏联专家撤走了,中方也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研究雷达,1961年,王小谟在上级的指示下,独自抱着中苏破裂后苏联方面留下的资料,开始研究三维坐标雷达。

王小谟仔细研读了这些资料后,发现这些资料远远不足以支撑起一个雷达体系,于是又从国外搜集各种资料,王小谟一直学习的是俄语,但国外资料大部分使用英语,这意味着王小谟的工作又多了一项,那就是学习英语,必须要先掌握英语,才能继续研究雷达。

王小谟一边寻找着资料,一边又学习英语,囫囵吞枣一年下来,竟然真的把英语学通,至少能够看懂这些资料。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扬帆起航,但意外再一次来到了王小谟的身上,因为社会形势,王小谟被拉去计算机科坐冷板凳。 但王小谟没有因此消沉,反而在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他找到了新的消遣乐趣,他可以在计算机上下下棋,听一听自己喜欢的京剧,不久后,他就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计算机在他手中不仅是一个消遣的工具,还为他之后研究三维雷达技术结合计算机打下了一个基础。

王小谟曾回忆道,没有那段时光的话,自己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计算机上。 在这样的生活中,王小谟的机会终于到来了,后来受国家调令,许多技术人员转移到了贵州的大山之中,秘密组成了电子工业部38研究所,而王小谟挂帅,成为了三坐标雷达的总设计师,在深山中一呆就是十三年。

有人回忆道,王小谟总是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态度来工作,他曾说过:“人才是第一战斗力,人要是不行了,设备再好也没用!”,在他的建议下,闷热雷达车中装上了空调,而后来由王小谟挂帅监制的各种产物,都有着以人为本的风格,王小谟也最终从一个总设计师,成为了38所的所长,带领着整个38研究所成为了国内一流水准研究所,他本人已然成为了传奇。

坚持自己制造预警机

终于,王小谟人生中最大的一项任务应约而来,在上世纪末期,我国历尽艰险,总算签下一份与外国共同开发预警机的合同,那时候的中国虽然已经有了优秀的国产战斗机,但在预警机方面却没有太大进展,这也导致当时中国空军的空中协调能力较差,预警机成为了中国空军迫切需要的机种。

预警机的技术难关就在于雷达要和飞机一体化,王小谟作为国内雷达的顶尖研究员,在这次研究中作为总设计师,本以为一切都会顺顺利利,没想到外方因为被压迫,最终放弃了合同,许多专家萌生出了“造不如买”的想法。

这让王小谟心里憋着一口气,他不相信没有外国帮助,就中国造不出自己的预警机他直接向上级表示,自己愿意带领团队去研发国产预警机,他的想法得到了领导们的支持,王小谟马上带领团队前往了西部。

虽然已经花甲之年,王小谟却在工作之中焕发活力,在西北隔壁,气温变化严重,一天之内都能体验到春夏秋冬,预警机的开发尤其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王小谟却不管不顾,在飞机上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他房间里的灯常常彻夜亮着,在他的带领下,研究人员们也稳扎稳打,仅仅一年时间就制造了样机,第二年马上展开了试飞,最终五年时间,中国就有了自己的预警机,这种中国速度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虽然速度快,但王小谟挂帅制造的物件从来就不是什么普通的预警机,而是装载着最新一代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比起美国还要先进许多,赫然是全世界第一预警机!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从此外国再也不能看轻中国,中国也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相关技术的垄断。

在2009年的阅兵时,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在现场,抬头看着自己的作品,空警2000飞过天空,脸上挂满了满足的微笑。

早年痴迷京剧,青年投身雷达,中年名扬四海,晚年还能突破西方的垄断,对于王小谟来说,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研究雷达,再把雷达装在飞机上。 他比起那些沽名钓誉的名人要高贵实在太多,他几乎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足够让人赞叹为“中国预警机之父”。

下一篇:92号汽油一吨多少升?(现在92号汽油多少钱一升?)
上一篇: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邮政个体营业执照个人贷款能贷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