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学艺的故事(梅兰芳学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023-02-11 02:42:0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1

精神畅快,心气和平。 饮食有节,寒暖当心。 起居以时,劳逸均匀。 ——梅兰芳

梅兰芳: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梅兰芳: 蓄须明志,不为日寇演戏。

梅兰芳是京剧演员,工旦,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长期寓居北京。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深受国内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梅兰芳于1894年农历9月24日出生于梨园世家。 祖父梅巧玲(1842~1882),为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 父梅竹芬(1874~1897)也是昆曲、京剧旦角演员。 母杨长玉(1876~1908),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 伯父梅雨田(1865~1912),是与谭鑫培长期合作的著名琴师。 梅兰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

梅兰芳8岁开始学戏,9岁从名旦吴菱仙学唱青衣。 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七月初七,10岁的梅兰芳第一次登台,在七夕应节戏《天河配》中串演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的织女。 1908年,搭喜连成班演出。 这时他一面继续就教于吴菱仙,一面又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角胡二庚学花旦戏,并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和□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及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为日后的艺术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3年,梅兰芳首次应邀到上海演出,王凤卿为头牌(领衔),他为二牌,当时,王凤卿已是南北驰名的须生,而梅兰芳则是初出茅庐。 王凤卿热心提携后进,极力推荐梅兰芳主演大轴戏压台。 梅兰芳初次压台演出的剧目,为茹莱卿传授的《穆柯寨》,他出色地完成了穆桂英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赞赏。 在上海期间,他曾观摩上海以表现近代和当代题材为主的“新戏”,受到启发;他还参观了上海新式舞台的灯光、一些演员的化妆方法以及服装式样的设计。 这一切都对他的艺术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年,他由上海返京以后,搭翊文社演戏,排出第一个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1914年秋,梅兰芳再次应邀赴上海演出,上座经久不衰,盛况空前,并吸引了不少日、英、美等国的观众,直至年底方返回北京。 两次南下演出,奠定了他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基础,并开始了大量新剧目的排演和艺术上的革新。

从1915年 4月至1916年 9月,梅兰芳新排演了11出戏。 其中有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古装新戏《牢狱鸳鸯》、《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还有昆曲传统戏《思凡》、《春香闹学》、《佳期、拷红》以及《风筝误》的《惊丑》、《前亲》、《逼婚》、《后亲》等。 时装新戏中的《孽海波澜》、《一缕麻》、《邓霞姑》,申诉了妇女受压迫与婚姻不自主的悲惨命运;古装戏中的《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又名《晴雯撕扇》)系取材小说《红楼梦》。 在此后数年中,梅兰芳又继续排演了大量古装新戏,如《廉锦枫》、《霸王别姬》、《天女散花》、《麻姑献寿》、《洛神》、《西施》、《太真外传》等,并整理演出了传统剧目《宇宙峰》、《贵妃醉酒》、《奇双会》、《金山寺》、《断桥》、《姑嫂英雄》(《樊江关》)、《打渔杀家》、《二堂舍子》、《审头刺汤》等。

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下一篇:TD智能手机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萃芙兰护肤|使用护肤品要注意成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