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告诉我一些关于蜜蜂的知识吗?

2023-02-10 10:28:5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9

蜜蜂蜇过人,为什么会死掉很多人都怕蜜蜂蜇人,但是蜜蜂大多是在万不得已下才蜇人的;因为蜜蜂蜇人以后不久,自己也会“壮烈成仁”。 为什么蜜蜂蜇人以后会死去?因为它们是用腹部末端的蜇针刺入。 这根蜇针是由一根背刺针和两根腹刺针组成,后面再连着毒腺和内脏器官。 而腹刺针泵端有好几个小倒钩,当刺针蜇进人的皮肤以后,再想拔出刺针时,往往因为小倒钩紧紧地钩住人的皮肤而要用很大力气。 但是蜜蜂猛一用力,不但刺针会被拔出来,而且一部分内脏也跟着拔出来,这样,蜜蜂当然会死掉。 蜜蜂怎么知道什么地方有花蜜?蜜蜂生活在蜂箱里,每到鲜花盛开的季节,它们就飞到四处去采蜜。 蜜蜂怎么知道哪儿有花蜜呢?原来蜜蜂群中有一种蜂叫工蜂,它们专门担负侦察、采蜜等工作。 在花儿盛开的时候,一些工蜂出去寻找蜜源。 找到了,它们就吸一点花蜜,带一点花粉飞回来。 到家后,它们用各种不同的爬行或舞蹈的方式,来告诉同伴们蜜源在哪儿。 蜂箱里其它的工蜂得到了消息,就会向着探路的工蜂指引的路去寻找蜜源。 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干什么?春天,许多花都开了,成群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它们一会儿落在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钻到那朵花里。 它们在干什么呢?蜜蜂钻进花朵里,是在采花粉、吸花蜜。 蜜蜂把吸到的花蜜贮存在身体内的蜜囊里,回家后再把花蜜吐出来,再由别的蜜蜂去酿蜂蜜。 蜜蜂采到的花粉则放到后腿上的花粉篮里。 因为蜜蜂身上长着很多绒毛,它们在花上吸花蜜和采集花粉时,会把花朵上的花粉粘在身上。 当它又飞到另一朵花上时,把花粉也带到了另一朵花上。 这样,蜜蜂成了许多植物的“义务授粉员”。 蜜囊蜜囊(honey sac),蜜蜂体内贮存花蜜等液体物质的嗉囊。 位于食管与前胃之间。 工蜂采集的花蜜或水贮存在蜜囊中携带归巢。 通过蜜囊的收缩,蜜汁或水可返回口腔。 蜜囊有很大的胀缩性,平常的容积约14~18ul,吸饱蜜汁后,可胀大到55~60 ul。 工蜂的蜜囊较蜂王和雄蜂发达。 蜜蜂蜜蜂指蜜蜂科所有会飞行的群居昆虫,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 其细胞沉积现象,也是唯一在细胞中有铁矿物沉积现象的真核生物。 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的蜜蜂,群体中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 蜜蜂源自于亚洲与欧洲,由英国人与西班牙人带到美洲。 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蜜蜂一:概述蜜蜂是昆虫纲膜翅目蜜蜂总科的通称。 成虫体被绒毛,足或腹部具由长毛组成的采集花粉器官。 口器嚼吸式,是昆虫中独有的特征。 全变态。 全世界已知约1.5万种,中国已知约1000种 。 有不少种类的产物或行为与医学(如蜂蜜、王浆)、农业( 如作物传粉 )、工业( 如蜂蜡、蜂胶)有密切关系,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 二:价值蜜蜂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后者有时调制储存成蜂蜜。 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 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 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 三:生活方式蜜蜂的生活方式分为3种:1社会性。 雌雄和职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方面均有区别。 2独栖性。 蜜蜂类绝大多数为独栖性,即工蜂独自筑巢和采粉贮粮,它们没有"等级"的分化。 3寄生性。 雌蜂不筑巢,在寄主的巢内产卵。 四:起源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已大量发现。 它的出现与白垩纪晚期显花植物的繁盛密切相关。 五:系统地位在昆虫纲中,蜜蜂属于高级进化的类群。 社会性生活方式的出现,“语言”信息的传递,通过“舞蹈”动作辨认蜂巢的方法,以及巢的不同结构等。 蜜蜂最佳答案蜜蜂是靠太阳来辨别方向的。 在一天中,蜜蜂舞蹈的方向是随着时间不同而变化的。 蜜蜂是依靠蜂房、采蜜地点和太阳三个点来定位的。 蜂房是三角形的顶点,而顶点角的大小是由两条线来决定的:一条是从蜂房到太阳,另一条是从蜂房到采蜜地点的直线,这两条线所夹的角叫“太阳角”,是蜜蜂的“方向盘”。 蜜蜂向左先飞半个小圈,又倒转过来向右再飞半个小圈,飞行路线就像个“8”字。 可是,蜜蜂有时从上往下飞,有时从下朝上飞,而飞行直线同地面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太阳角。 蜜蜂正是从这种角度的大小来确定采蜜地点和方向的。 如果蜜蜂跳“8”字舞时,头朝上直飞,太阳角是零度,意思是说:“朝太阳方向飞去,就是采蜜的方向。 ” 如果蜜蜂跳“8”字舞时,头朝地直飞,太阳角是180°,意思是说:“背太阳方向飞去,就是采蜜的地方。 ” 如果蜜蜂跳“8”字舞时,飞行直线同地面垂直线的左面夹角是15°角,意思是说:“向左太阳角60°方向飞去,就是采蜜的地方。 ” 有趣的是,不同地方的蜜蜂,“舞蹈语言”也不同。 奥地利的蜜蜂跳“8”字舞,而意大利的蜜蜂还会跳圆形舞和一种弯弯的“镰刀形舞”。 如果碰上坏天气,阴云密布,没有太阳,也看不见空中的极化光,蜜蜂就失去了辨别方向的能力。 蜜蜂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 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 头与胸几乎同样宽。 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 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 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 蜜蜂属完全变态,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 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 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 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末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蜂。 当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 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 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待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 新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饲养的益虫。 在饲养过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则会有一个蜂王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走而损失蜂群。 养蜂者用人为办法生产蜂王浆,实际上就是用人工制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内,供蜂王产卵,待小幼虫孵出,工蜂们用蜂王浆饲喂时,养蜂人即将蜂王浆取出。 实际上养蜂人使用的是骗术,可见就连聪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骗的时候。 雄蜂数目很多,在一群体内可能近千个。 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交配时蜂王从巢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婚飞。 蜂王的婚飞择偶是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只有获胜的一个才能成为配偶。 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时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 那些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会采蜜,成了蜂群中多余的懒汉。 日子久了,众工峰就会将它们驱逐出境。 养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内保留过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对它们进行人工淘汰。 由此看来, 工蜂在这个群体中数量最多。 养蜂者对一个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节而异,一般为2万一5万个工蜂。 工蜂是最勤劳的,儿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仅是指工蜂说的。 除采粉、酿蜜外,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务。 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 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 但是,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 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 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 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 同时,它们还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峰巢内的温度。 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好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渡过寒冬。 在越冬结球期间它们是怎样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 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得到食料。 这样可保持球体内的温度不变或少变,以利于安全越冬。 蜜蜂的生活习性

一群(箱)蜜蜂通常由一只蜂王、大批的工蜂和少量的雄蜂组成。 它们的形态和职能各不相同,它们分工合作,互相依存,正像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大家庭乃至于一个国家一样。 这里介绍三种类型蜂:蜂王,工蜂,雄蜂及群蜂之间的关系。

1、蜂王

蜂王是蜂群中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 由王台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 蜂王的身体比工蜂长1/4(中华蜜蜂)至1倍(意大利蜂)。 腹部长圆锥形,约占体长的3/4,翅较短,仅盖着腹部的一半,螫针不像工蜂的那样,仅略有点倒刺,只在与竞争的蜂王搏斗时才使用。 行动虽然显得缓慢,不慌不忙,但必要时运动非常敏捷。 中华蜜蜂(中蜂)产卵蜂王体长18~22毫米,体重250毫克左右。 意大利蜜蜂(意蜂)初生蜂王体重170~240毫克,产卵蜂王体长20~25毫米,体重250~300毫克。 蜂王的职能是产卵。 一只优良的蜂王在产卵期每昼夜可产卵1500粒左右。 蜂王的品质和它的产卵能力,对于蜂群的强弱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生产中只有选育优良健壮的蜂王,才能使蜂群保持强大的群势和较高的生产性能。

蜂群一般只有一只蜂王,如果群内出现封盖王台时,蜜蜂就要分群(自然分群),出现两只蜂王就会互相争斗,直到剩下一只为止。 但在自然交替时,老蜂王也可能与新蜂王同巢居住一段时间。

蜂群内不可没有蜂王,卫蜂通过在蜂巢内传递蜂王分泌的蜂王物质,知道本群蜂王是否存在,如果蜂王不在,经过几十分钟,蜂群中工作秩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工蜂就会显得焦急不安,这时只要给失去了蜂王的蜂群诱人一只蜂王或补上一个成熟的王台,蜂群躁动不安的状况很快就会改变,恢复正常的活动。

蜂王一生得到工蜂的特别爱护,尤其在产卵时期更是受到特殊照料,通常情况下四周总有由幼年工蜂组成的侍卫蜂环护着它,侍卫工蜂面向蜂王不断用触角触摸蜂王,舐它,搬走它的排泄物。 工蜂以蜂王浆饲喂蜂王,如果无工蜂,蜂王的产卵职能就无法实现。 蜂王停止产卵以后,工蜂对它照料就差些。 有时为迫使蜂王停止产卵(如蜂群准备分群时期),工蜂就不再给蜂王喂蜂王浆,这时蜂王只得自己到贮蜜的巢房去取蜜。 峰王已经丧失了抚育蜂子(含卵、幼虫和蛹)的能力,因此由工蜂担负抚育蜂子的职能。

处女蜂王通常不产卵,如果20日龄以上的处女王仍未交配,就会产未受精卵,因此过期未交配的处女王应淘汰。

交配成功的蜂王寿命为3~5年,最长的可达8~9年,通常2年以上的蜂王其产卵能力将逐渐下降,生产上不使用两年以上的蜂王,随时更换衰老、残伤、产卵量下降的蜂王。

2、工蜂

工蜂是由工蜂房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雌性个体,但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它的卵巢小,除在蜂群中出现无蜂王的异常情况外,它们一般不产卵。 工蜂是蜂群中个体最小的成员,但数量占群体的绝大多数,中蜂的工蜂初生体重约80毫克,体长10~13毫米。 意蜂的工蜂初生体重约110毫克,体长12~14毫米,胸宽加翅基突为4.4毫米,每10000只约重1千克。 每只工蜂爬在巢脾上约占三个巢房的面积,一个标准巢框两面爬满工蜂约有2500只。 工蜂体型小,体暗褐色,头、胸、背面密生灰黄色的细毛。 头略呈三角形,有复眼一对,单眼三个,触角一对,膝状弯曲;口器发达,适于咀嚼及吮吸;足三对,股节、胫节及跗节等处均有采集花粉的构造。 腹部圆锥形,背面黄褐色,1~4节有黑色环节,末端尖锐,有毒腺、螫针;腹上有蜡板四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 它们具有执行对蜂群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任务的全部器官,包括花粉筐、臭腺等,因而工蜂担负着全蜂群内外的各项工作。 其职能随着日龄不同而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异龄异职现象。 3日龄以内的工蜂的主要职务是清理巢房,供蜂王产卵;以后两周内,随着舌腺(营养腺、王浆腺)、蜡腺、毒腺等腺体的发育,它们分泌蜂王浆饲喂蜂王,同时从蜂王处取得蜂王素(蜂王物质,属信息素)饲喂幼虫,调制幼虫浆(蜂王浆加蜂蜜和蜂粮)饲喂大幼虫,调节巢内温湿度,使箱内空气流通,分泌蜂蜡,修筑巢脾,采集树胶涂塞蜂箱缝隙,接收花蜜酿造蜂蜜,守卫蜂巢;在蜂群繁殖旺期,尤其是即将分蜂前,工蜂也对雄蜂进行饲喂,随着职务的变化和日龄的增长;它们由蜂巢中央向蜂巢外侧转移。 3周龄左右的工蜂开始巢外工作,采集花蜜、花粉、水、蜂胶等,或侦察蜜源。 但是,它们的职能能够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和蜂群的需要而改变,有很大的可塑性。

蜂的寿命,夏季为4~6周,冬季3~6个月,其寿命的长短,与工作强度、蜂群群势有很大关系。 在生产季节工蜂的寿命最短,在冬季和早春,群体中越过冬的工蜂逐渐死亡,而春末,当产生的新工蜂数量超过老工蜂死亡的数量时,群势开始增长。 在繁殖旺季,一个强群中工蜂的数量能达到5万~6万只。

3、雄蜂

雄蜂是由雄蜂房中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蜂群的雄性个体。 它的体格粗壮,头和尾都几乎成圆形,复眼大而突出,翅宽大,足粗壮,能敏捷地发现和追赶蜂王。 中蜂的雄蜂体重150毫克,体长12~15毫米。 意蜂的雄蜂体重220毫克,体长15~17毫米。 雄蜂的品种和体质的好坏,其精液的数量和活动能力对培育新蜂群后代的遗传性状和品质优劣有直接影响。

雄蜂没有蜇针、毒囊、花粉篮和泌蜡器官,有从巢内贮蜜房中摄食的短舌,无工作本领,专职和处女王交配。 大多数雄蜂在7~10日龄内开始飞行,8~14日龄左右性成熟,12~20日龄是交配适龄期。 雄蜂飞行和交配,一般在晴天下午1~5时进行,与蜂王交配后,因生殖器官留在雌蜂腹内不久即死亡。

雄蜂消耗饲料量大,幼虫期为工蜂的1~2倍;成蜂消耗饲料更多,平日多在蜜脾上采食蜂蜜,繁殖季节会得到工蜂饲喂花粉、蜂粮等营养丰富的饲料。

雄蜂的寿命可达数月,但大多数早夭折。 当北方的秋季、南方的越夏前,蜜源稀少期,在有交配过蜂王的蜂群中工蜂就不让雄蜂吃贮蜜,被工蜂逐出巢外。 因为雄蜂不能采食,也不能防卫,离开群体后很快冻饿死亡。 而那些无蜂王群或处女王蜂群在花蜜逐渐稀少的季节还是继续容忍雄蜂的存在,还喂它们。 雄蜂是否被驱逐出蜂巢的现象是蜜源和蜂巢内的饲料丰欠的信号。 早春第一批雄蜂可贵,可暂保留,保证蜂王得以顺利交配。

4、蜂群之间的关系

蜜蜂虽然过着群体生活,但是蜂群与蜂群之间互不串通。 为了防御外群蜜蜂和其他昆虫动物的侵袭,蜜蜂形成了守卫蜂巢的能力。 螫针是它们的主要自卫器官。

在蜂巢内蜜蜂凭灵敏的嗅觉,根据气味来识别外群的蜜蜂。 在巢门口担任守卫的蜜蜂不准外群蜜蜂进入巢内。 如有外群入巢盗蜜的蜜蜂,守卫蜂立即进行搏斗,直到来者被逐出或死亡。 在蜂巢外面,如花丛中或饮水处,各个不同群的蜜蜂在一起互不敌视,互不干扰。

飞出交配的蜂王,如错入外群,立刻会被工蜂团团围住刺杀。 雄蜂如果错入外群,工蜂不会伤害它。 这可能是蜂群为了种族生存得更好,以避免近亲繁殖的生物学特性。 蜜蜂,广义上指膜翅目蜜蜂科昆虫,包括所有能酿蜜的种类;狭义上指蜜蜂属的4种昆虫,尤其指意大利蜂(又名西方蜜蜂或欧洲家蜂)。 另外3种是小蜜蜂、大蜜蜂和东方蜜蜂,它们仅见于亚洲,也是家养品种。 意大利蜂约长1.2厘米,头和胸部有短而硬的毛,颜色各异。 头部有两个大复眼和3个单眼,视力强。 还有一对能感受气味的触角。 蜜蜂为社会性昆虫,居于蜂巢中。 群体中的成员分为3级:工蜂是不发育的雌蜂,有螫针;蜂王比工蜂大,也有螫针;雄蜂也比工蜂大,无螫针。 蜂王和工蜂都产卵,但只有蜂王的卵与雄蜂的精子结合而发育的为雌蜂,工蜂的卵则发育为雄蜂。 蜂王并非孵出来就是蜂王,而是由工蜂唾腺产生的王浆喂养后才成为蜂王。 卵经过3天孵化成为幼虫。 起初喂以王浆,但后来只给未来的蜂王继续喂王浆。 幼虫长成后化作蛹。 羽化时间不,蜂王为16天羽化,工蜂3周,雄蜂比工蜂晚几天。 蜂王羽化后互相争斗,直到在蜂房中只留下一个。 新蜂王又攻击老蜂王,老蜂王便带领一群蜂离去建立新的蜂群。 蜂巢由一系列蜂房组成,蜂房有两层六边形巢房,由工蜂体内产生的蜂蜡构成。 蜂房贮藏食物——蜂蜜、花蜜及由花粉做成的“蜂面包”蜜蜂在巢室内产卵,幼虫在巢室中生活,营社会性生活的幼虫由工蜂喂食,营独栖性生活的幼虫取食雌蜂贮存于巢室内的蜂粮,待蜂粮吃尽,幼虫成熟化蛹,羽化时破茧而出。 家养蜜蜂一年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1~3代不等。 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越冬。 一般雄性出现比雌性早,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 雌蜂营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贮存于巢室内,寿命比雄性长。 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 雌性个体较大,专营产卵生殖;雄性较雌性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个体较小,是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雌蜂,专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虫、清理巢室和调节巢湿等。 蜜蜂的筑巢本能复杂,筑巢地点、时间和巢的结构多样。 筑巢时间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 蜜蜂类的地理分布取决于蜜源植物的分布。 全世界均有分布,而以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 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 它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药植物传粉,产量可增加几倍至20倍。 据美国报道,蜜蜂为洋葱传粉增产效果甚为明显。 养蜂酿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人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饲养中蜂。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蜜蜂5000多万群,年产蜂蜜60万吨左右。 蜂蜜是人们常用的滋补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称;蜂王浆更是高级营养品,不但可增强体质,延长寿命,还可治疗神经衰弱、贫血、胃溃疡等慢性病;蜂毒对风湿、神经炎等均有疗效;蜂蜡和蜂胶都是轻工业的原料。 通常情况下,一只工蜂一天外出采蜜40多次,每次采100朵花,采到的花蜜只能酿0.5克蜂蜜。 采蜜时它们停在花朵中央,伸出管状“舌头”吸取甜汁。 回到蜂巢,再将花汁吐在一个空的蜂巢中,晚上再把甜汁重新吸到体内进行酿造,然后再吐出,再吸进去,如此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到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蜂蜜还将花粉带回巢,作为自己的口粮。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下一篇:大家觉得亚洲电线电缆的价格怎样?
上一篇:意面酱的做法窍门(番茄意面酱的做法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