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为什么要把"亲民"理解为"新民

2023-02-10 06:10:2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1

朱熹与王阳明解释“亲民”撞了车

对《大学》里“亲民”的解读,朱熹与王阳明两位大学者撞了车,各执一词,我赞成王阳明的观点。

《大学》里原话是这样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

对这段话里“亲”怎么理解?朱熹解释说:“程子曰:‘亲,当作新。 ’”朱熹是引用了程颐的话,没有作与程颐不同的解释,看来是表示赞同。

而王阳明对此处的“亲”是这样解释的: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 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 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 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 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 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如保赤子。 民之所好好之。 民之所恶恶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 皆是亲字意。 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 亲之即仁之也。 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 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 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 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便是明明德。 安百姓便是亲民。 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 说新民便觉偏了。

(见《传习录·徐爱录》

“爱”指徐爱,是王阳明的学生。 很明显,王阳明和程、朱二人的解释大不相同。 笔者以为王阳明的解读符合原文意旨,而朱熹的解读是错误的。

程、朱二人为何把“亲”字改为“新”?是受到后面“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和康诰曰:‘作新民’”这些议论的影响。 即前面如果是“新民”,就与后面的“作新民”联系起来了。

可是,朱熹把“亲”更为“新”,有三个问题值得拷问:

第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这几句话是全文的总纲。 而全文的中心是讲的治国之道。 因为“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将国家治理好,首先是“内修”,然后是“外修”;“内修”是人的品格,“外修”是亲爱老百姓。

总纲里的“亲”,与后面大量的相关论述有逻辑联系,如:“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为人君,止於仁。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一家仁,一国兴仁。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榘之道也。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 ”

总纲里的“亲”是统领后面的“仁、贤、畏民志、敬老、将财散给老百姓”等内容。 如将“亲”作“新”理解,则不能统领全篇内容。

第二,如将“新民”作为全文纲领,很费解。 让老百姓不断否定旧的思想、言行吗?有些过头,有点这“扰民”的味道。 《康诰》里说“作新民”是有历史背景的,即周朝推翻商殷之后,让老百姓适应周朝新的管理制度,改造思想,成为新的老百姓;犯过错误的,则要悔过自新。 所以,“作新民”并非指任何时候。 如果天天让老百姓改造自己,还有清静的日子过吗?

第三,“亲民”与“新民”比较,前者对于国家治理更加重要,更加深刻,“亲民”是政治管理的根本原则,离开了这个原则,统治就会有倾覆的危险。 “新民”不是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统治者要求的,只有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才让老百姓去旧图新。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朱熹改大学亲民为新民和大学之道在新民还是在亲民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下一篇:云南松茸主要生长区(云南松茸生长环境)
上一篇:巧克力月饼的做法大全 巧克力月饼的做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