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公务员科技常识

2023-02-10 02:23:0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6

2021国考(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备考,科技、地理知识:

1. 地理: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 比如:

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时差。 时差从其内容来讲,总共有三种,即天、地方时、区时。

1)天是以日界线作为划分标准,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2)地方时是每一条经线上的时间,即每条经线均有自己的地方时。

3)区时

按照国际上的规定,每一个时区共15度,由中央经线(能整除15)向左右延伸7.5度。 因此,全球共24个时区,分别是中时区,东十二个时区,西十二个时区。 其中,区时是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每个时区代表一个小时。 在计算时区时,计算原则仍然是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东边则加时间差,在已知点西边则减时间差)。

2. 科技:主要结合当前国内外的一些重要研发成就或重要科技运用。 比如:

1)量子卫星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2)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

2016年9月15日,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在公务员考试中,广大考生往往对于科技常识十分头疼,从天上到海里,从宏观到微观、从物理现象到化学现象,从传统技术领域到高新科技都是命题者的出题范围,考生往往无从把握命题脉络,从而也就望科技兴叹,无从复习,听天由命,但是在公务员考试中,科技专项的出题比重一直都比较大,则如何更好的更有效的复习科技常识也是我们决胜公务员的一把利器。

对于任何科目的复习都有个共同的道理,就是要掌握学科的脉络,再把握学科的具体知识,今天重点给大家梳理人类发展的科技史,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人类经历了五次科技革命,其中三次是大家熟悉的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和第三次技术革命,还有两次是科学体系的革新,称为科学革命,分别是近代物理学的诞生和相对论、量子理论的提出,其脉络如下:如题:过去5 个世纪发生了5 次科技革命。 这些革命出现的顺序是( )。

A.近代物理学的诞生→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电力和运输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电子和信息革命B.蒸汽机和机械革命→近代物理学的诞生→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电力和运输革命→电子和信息革命C.蒸汽机和机械革命→近代物理学的诞生→电力和运输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电子和信息革命D.近代物理学的诞生→电力和运输革命→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电子和信息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A。 解析:此题来自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旨在测查考生对于人类科技发展史的了解,以识记和归纳整理为主,难度中等偏易,要求考生宏观上了解科技发展史即可,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自18-20世纪世纪出现的三次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8世纪80年代 ,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90年代,主要标志是电气化,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标志有微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考生可根据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时间、领域、标志、成果、科学家等知识点可系统的将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一网打尽,这样的复习思路就能体现我们强调的系统性,同时也是效果比较好的一种学习方法,可以帮助考生将零碎的知识点条理化,非常适合用来复习常识。

公务员考试有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考。

公务员考试分笔试与面试。

笔试主要考行测与申论。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知识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下一篇:羊脂玉是什么(羊脂玉是什么材质)
上一篇:六谷指的是哪六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