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名医鲍姑简介 第一位女针灸家鲍姑

2023-02-09 14:39:4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8

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上党(今山西长治)人,是中国古代4位(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女名医之一。 她是晋代著名炼丹术家、精通灸法,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

耳濡目染 学有所成

鲍姑出生于一个官宦兼道士之家。 父亲鲍靓,亦名静,字玄,禀性清慧,学通经史,修身养性,学兼内外,知晓河图洛书。 他历任黄门侍郎、南海太守,管辖今广东、广西两省的部分地区。 鲍姑自幼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道教教义十分有兴趣。 父亲在南海任太守期间,结识了同样笃信道教的葛洪。 父亲“见洪深重之,以女为妻”,鲍姑遂与葛洪结为百年之好。

嫁给医家葛洪 助力研炼丹术

嫁给葛洪后,鲍姑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葛洪著作中的很多灸法急救术都与鲍姑的高明灸术有关。 弟子黄初平一起帮葛洪研究炼丹术,葛洪抄写著作,为附近的百姓治病。 鲍姑与葛洪这对情深伉俪双宿双飞,松萝共倚,共同谱写了中国历史上一段鸾凤和鸣治病救人的佳话。

医术精湛 系我国第一位女施灸家

鲍姑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响,后从夫在广东罗浮山行医炼丹。 鲍氏医术精湛,尤长于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擅名。 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取得显著疗效,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 “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 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 ”鲍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 遗憾的是,鲍姑没有为后世留下著作。 然而后人认为,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吸收了她的部分学术思想和医疗成就。 例如该书有针灸医方109条,其中灸方竟占90余条,并且较为详细全面地论述了灸法的治疗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这很可能得益于鲍姑在灸法上的经验总结。

巧治赘瘤 丑女变美女

一天,鲍姑在行医采药回归途中,见一位年轻姑娘在河边照容,边照边淌泪。 鲍姑上前一看,见她脸上长了许多黑褐色的赘瘤,十分难看。 乡亲们因此都鄙视她,亦无法找到男人,故而顾影自泣。 鲍姑问清缘由,即从药囊中取出红脚艾,搓成艾绒,用火点燃,轻轻地在姑娘脸上熏灼。 不久,姑娘脸上的疙瘩全部脱落,看不到一点疤痕,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少女。 她千恩万谢,欢喜而去。

仙术美名扬 几代人不畏艰辛乞取鲍姑艾

鲍姑的炙术,不仅擅名一时,而且相传了好几代人,直至明清两代,也还有人不怕艰辛乞取鲍姑艾。 曾有诗赞颂:“越井岗头云作岭,枣花帘子隔嶙峋。 我来乞取三年艾,一灼应回万古春。 ”

鲍姑仙逝 后人修建鲍姑祠以志纪念

葛洪在罗浮山逝世后,鲍姑和弟子黄初平到广州越岗院,一面修道,一面为百姓治病。 她继承了丈夫和父亲的医术,加上自己的钻研,医术更加精湛。 往往药到病除,人们称她为鲍仙姑。 她去世后,岭南人民特地在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来纪念她。

《太平广记》载:崔炜幸得鲍姑炙术

《太平广记》一书,在《崔炜传》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鲍姑升仙后,到唐贞元中节,在广东番禹人陈设奇珍异宝于佛庙时,鲍姑化为一乞食老妪,不慎打破人家酒瓮,无钱赔偿,正受到殴打,崔炜怜悯之,脱衣抵偿,有一天,在路上又遇崔炜,鲍姑说:谢子为吾脱难,不至被殴,我善炙赘疣,今有越岗山艾少许奉给你,每遇赘疣,只一炷之,不独愈苦,兼获美艳,崔炜接受后数日,遇老僧赘于耳,炜出艾试炙之,果如鲍姑所说,后又由老僧介绍他下山治一位家财巨万的姓任富翁的赘疣,炜因出艾,一炙而愈。 任翁告炜说:谢君痊我所苦,无以厚酬,有钱十万奉先生。 这段记载,把鲍姑的越岗山艾,当成神艾,反映鲍姑炙术名不虚传,她制的越岗山艾,疗效极好。 去掉美丽神话来谈,可能是崔炜间接地得到鲍姑再传弟子的炙术。

var cpro_id = "u6796259";

下一篇:古代中国治国为何讲究“德主刑辅”?
上一篇:四千价位段iQOO7和一加9哪个好,推荐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