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下一盘棋死掉数万人 中国人真的输不起

2023-02-08 23:17:5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4

中国历史上有个专有名词,叫“文景之治”。 说的是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汉景帝是两个好皇帝,他们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所以就“之治”了。 还有段战争,叫“七国之乱”,说的是汉景帝时期,有几个王国自由主义太严重,与朝廷分庭抗礼、阴谋叛乱颠覆的事件。 当然,叛乱的封王,统统被英明神武的汉景帝给消灭了。 在我们的正式历史文本上,这段过程简述为:汉景帝时期,各地封王势力极大,拥有造币权及独立的军事武装,严重削弱了朝廷的话语权,皇帝的话不出金銮殿,天下百姓无与闻。 因此皇帝为找回存在感,决意削藩,各地封王势力遂群起而叛,并最终失败。 从政治结构或是经济关系的角度,这段历史是没问题的。 但如果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解读,汉文帝这段历史,实际上不过是个“输不起”的故事!

汉削藩之乱,起于一盘输不起的棋。 汉高祖刘邦,有个大哥。 “刘大哥”有个儿子叫刘濞,很能打。 刘邦非常赏识刘濞,就把他封在吴地,封吴王。 到了汉文帝时代,吴王濞,就派自己的儿子刘贤,去京师走亲戚,面见文帝。 文帝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濞则是刘邦大哥的儿子,文帝应该管刘濞叫堂哥。 文帝的太子,应该管刘濞叫大伯。 堂哥的儿子来了,文帝就让他去和自己的儿子、太子刘启玩。 俩年轻人遇到了,玩什么呢?那年月游戏的项目少啊,没有赛车没有电玩,只能玩下棋!

于是太子刘启,就和大伯家的孩子下棋。 下着下着,两人就争执起来了。 大家晓得,下棋最恨遇到棋品太差的人,赢得起输不起,悔棋赖棋,什么丢人现眼的事儿都干。 总之,当时俩年轻人就因为这事吵起来了。 吵着吵着,就急眼了。 太子刘启是天下的储君,除了有权的亲爹,这辈子他怕过谁?当下刘启就怒了,拿起棋盘子,啪啪啪啪啪啪啪啪……他把大伯刘濞家的儿子,给活活打死了。 打死也就打死了,太子嘛,打死个人算什么?汉文帝对太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嗯,你怎么可以,嗯?打死人呢?嗯?这是不对的,嗯,不对的。 下次不可以再这样了!这件事就算处理完了。 不久汉文帝死了,打死下棋对手的刘启,成了新皇帝。 他就是汉景帝。

汉景帝登基了,但他心里知道,大伯恐怕不会忘掉这杀子之仇。 还真是这样,刘濞对打死儿子的汉景帝,恨之入骨,正积极整兵备战,四处联络同道。 而汉景帝呢,他也是一边整兵备战,选良将集军士,另一边找来个大臣晁错,让晁错不停上书骂大伯刘濞。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先给刘濞弄出点儿罪名来,下手除掉他时,也好理直气壮;二是希望能够在刘濞还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把事态极端化,以便在战争来临时,能够让自己占到主动。 最后的结果就是,吴王濞聚七国而同反,汉景帝立即斩杀晁错,麻痹刘濞争取战机。 最终的结果,是大伯刘濞灰飞烟灭,汉景帝成为盖世明君。 如果把这段历史,概述为“一盘输不起的棋”,正统史学家会发飙。 但这件事,是全部事件的引子——忽略了这件事,历史人物就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了。

有意思的是,因为下棋闹出乱子的,汉景帝这边已经是第二起了。 春秋年间,宋国有个南宫长万,在和国君玩博戏时,被国君出言嘲笑。 当时南宫长万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径提博局(赌桌),把国君拍死了——可知下棋(博戏)真的是门高风险的游戏,死了不少大人物——从国君到王子,我们这里就有俩例子了。 下棋弄出人命来,说到底就是“输不起”。 中国历史上,许多冠冕堂皇的战争,如果仔细检索人际关系,都会发现幕后有件“输不起”的小事为引线。 但我们习惯于认为诸如国君皇帝之流,都是大人物,考虑的都是大事,却不知许多大事,其实是小事的解决方案。

说到输不起,《吕氏春秋》中有个故事,说齐国有两个自诩勇敢的人相遇,为较劲儿谁最勇敢,两人就割自己的肉来证明,肉越割越多,最后生生把自己割死了。 可知战国年间,就有人发现了中国人“输不起”的这个毛病——就为赌一口气,付出再大代价,也在所不惜。 小时候,我单纯地以为,输不起是人类天性。 不只是中国人输不起,只要是地球人,就全都输不起——后来发现不是!

var cpro_id = "u6796259";

下一篇:中午吃什么瘦身最快?不吃饭能瘦身吗?
上一篇:公积金贷款能在个人征信系统中查到吗?(公积金贷款和个人征信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