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未结的悬案,为何体现在这一句成语中

2023-02-08 16:50:3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0

斧声烛影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件事扑朔迷离没有头绪,而它背后隐含的故事,却是一个千古都没有解开的悬案。

公元976年十月的一个夜晚,大病中的宋太祖赵匡胤,召弟弟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都退开了。 不一会,有人遥见烛光下赵光义起身离席,像在躲避什么,接着听到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声,并大喝:“好为之”。 第二天清早,赵匡胤死。 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成语烛影斧声就出自这里。

对此事历史上看法不一,有说当夜太祖只是向晋王嘱咐后事,并非赵光义篡逆夺位的。 据记载,杜太后曾告诉太祖,因为后周皇帝小,他才得以黄袍加身。 所以传位,应先传给兄弟,再由兄弟传回他的儿子,这样大宋江山才能永固。 太祖于是命赵普起草盟约,藏于金匮,史称“金匮之盟”。

也有说太宗谋害太祖篡位的。 首先“金匮之盟”是太宗继位后才传出的说法,其次当时太祖长子赵光美已不年幼,而之后太宗扫除赵光美、赵德芳、赵德昭等继承人的做法也让人怀疑。 《宋史·太宗本纪》中提出了一串疑问:太宗即位,为什么匆忙就将还剩两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既有“金匮之盟”,太宗为何要把兄弟赵廷美,迫害得郁郁而终?太祖次子武功郡王赵德昭因何自杀?

那么,到底太祖有没有传位光义的意向呢?太祖生前出征或外出,都让光义留守都城,军国大事也让光义参与决策。 光义曾患病,太祖亲往探望,还为其烧艾治病,光义若觉疼痛,太祖便先在自身试验以观药效。 太祖还曾对人说:“光义龙行虎步,将来必是太平天子,上苍赐予的福德,还要超过我。 ”

于是,烛影斧声就成了千古悬案。

下一篇:朱元璋定下的这条规矩,暴露了他爱管闲事的属性
上一篇:辛辛苦苦打下的荆州,孙权为何要给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