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骗老年人的不只是保健品还有藏品有人被骗的精神分裂!

2023-02-08 14:15:4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7

将低价批发而来的字画、钱币等物冠以 " 抢手 "" 稀缺 "" 限量 " 的名头,肆意夸大它们的实际价值和升值空间,同时许诺将高价回购或帮助拍卖、代售此类 " 收藏品 ",在取得受害人的信任之后,诱使他们高价购买。 常州一小伙刘某开了多家这样的文化公司,诱导许多老人投资收藏品,进而一步步被掏干了血汗钱。 一位老人身患癌症却拿不出钱来医治,连老父去世的安葬费都拿不出来;一位老人被骗 169 万元而精神分裂;还有人甚至卖房、背债来买藏品坐等升值,全都被套牢。

△销售人员们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警方经过四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捣毁刘某的诈骗窝点 6 个,抓获 87 名涉案人员,成功侦破一起受害者逾千名、涉案金额 2000 余万元的特大收藏品诈骗案。

△销售员为稳住客户的伎俩。

" 消费纠纷 " 背后的收藏品诈骗

2017 年,82 岁的庄某从常州万华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手中拿到一张礼品兑换券,从此,他在推销员的推销下,瞒着儿女,先后 9 次,花了 27 万元购买了钱币、字画等藏品,坐等升值。 然而,他央求两年迟迟不能兑现。 2018 年 10 月 12 日,只好在儿女的陪同下向武进警方报警。

围绕庄某的报警线索,武进警方对涉案信息开展了大数据分析,发现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并不那么简单了。 随后,武进警方成立了 "10.13" 收藏品诈骗专案组,抽调 35 名精干警力,对案件进行深度经营。

随着侦查工作的不断推进,除 " 万华文化 " 之外,位于常州武进的 " 翰墨天典 "、常州天宁的两家 " 翰墨天典 "、镇江京口的 " 华和珍典 " 和 " 华欣文化 " 共 5 家文化公司也进入了警方视线。

2018 年 12 月 20 日,专案组抽调 300 余名警力对 6 个涉嫌窝点同步开展抓捕行动。 当天,84 名涉案嫌疑人员获,刘某、张某等主要嫌疑人员全部落网,收缴了字画、纪念钞、玉器等所谓的收藏物品万余件。

据警方调查,这些钱币、字画等艺术品虽然都是真品,但却是从北京、大连等相关艺术品批发市场低价批发而来,经过包装、吹嘘,千百块钱的艺术品摇身一变成了价值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孤品。

△大量的销售记录。

永远无法出手变现的收藏投资

69 岁的张某花了 5 万多元买了 2 套推介的字画,之后听说藏品涨了好多倍便想出手。 然而,她却被告之 " 藏品出手要排队 "" 藏品价格跌了 "" 拍卖会要明年才举办 " 等不同原因拖了很久。

期间,销售员告诉他,只要花钱升级到钻石会员就可以优先出手。 于是,张某又花了 6 万元购下成套藏品。 没过多久,她又接到 " 北京藏品总公司 " 工作人员的电话,称钻石会员可以享受申购限量级藏品的资格,张某再次投入了 13 万。 " 她永远都不可能套现 ",办案民警介绍说。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公司销售常以价格相对低廉的第 4 套人民币或纪念钞为引子,对老人们展开销售攻势,一步步掏空老人的积蓄。 而等老人们发现他们买来的藏品一直无法出手变现不得不报警时,这些文化公司方面通常也是镇定自若。

据办案民警介绍,他们兜售给客户的藏品都有购买凭证,上面都有客户对金额、产品型号的确认签字。 虽然口头上一再表示,公司会负责回购或拍卖,但在凭证的售后须知中,却用极小的字,清楚地写明 " 藏品出手,公司概不负责 "、" 公司不承诺对产品进行回购、拍卖及在具体时间达到某具体价格 " 等限定内容。

这些小字体,很少老人会注意到,即使有个别老人发现了,销售们也会一再保证,还会使出 " 会帮着卖出好价钱 " 的感情牌和上演 " 不然要扣奖金 " 的苦情戏,目的只有一个,拿到公司想要的回访录音——客户表示销售并未做出任何回购代卖等承诺。

△受害者购买藏品时的 POS 刷卡小票。

上千人被骗,还有人仍抱幻想

" 我是瀚典文化的受害者,害得我 90 多岁的老父亲死了无钱安葬,害得我身患多种恶性肿瘤无钱医治,如今年关已近,债主天天上门 ……" 受害者褚某在信中写道。 案件告破后,这些隐藏在背后的真相浮出了水面,许多受害者纷纷来信来电揭露着这场骗局,控诉这种 " 丧尽天良 " 的不法行为。

据办案民警介绍,很多受骗的老人是被路边发放的礼品兑换券等小广告吸引来的,也有公司客服通过固定电话招揽来的,理由一般是公司搞活动,可以进行藏品鉴定,重点是有礼品赠送。 实际上那些礼品,也就是批发价 5 毛到 2 元之间的毛巾、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老人到场之后,最常见的是聊家常,摸清老人底细,有钱、缺少关爱的则 " 关怀备至 "。 在这些文化公司的电脑中,储存着大量的客户分析资料。 对每一位进公司的客户,团伙成员都了如指掌,相应的销售策略也有专属的 " 私人订制 "。

例如,这些文化公司给受害曹某精心编制了一个发大财的美梦——实际价值 2000 元一套的刀币,被他们忽悠成了错版币,售价竟然达到 8.9 万元。 由于曹某没有那么多钱来购买,嫌疑人提出可以让他把房子抵押贷款来买藏品。 于是,曹某将自己一套价值 100 万的房子抵押了 70 万,最终先后花了 51 万多购入了近 40 余套限量版、错币版人民币套装。 曹某因此背负一身债。

而像 60 多岁的朱某,分次购买了 169 万元的收藏品,其藏品的实际价值只有几万元。 因为被骗了毕生积蓄,朱某患上了精神分裂,尚在治疗之中。

而令人唏嘘的是,在镇江的抓捕现场,个别来提货的老年人不相信该公司涉嫌诈骗,执意要提取已经付了钱的 " 藏品 ",还有些老年客户对骗子仍抱有幻想。

△所谓的稀缺藏品。

建立在他人血泪上的财富神话

今年 28 岁的嫌疑人刘某,是武进 " 万华 " 和镇江 " 华和珍典 "" 华欣 " 三家收藏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据警方调查,2016 年 6 月,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刘某,终于在吾悦 " 瀚墨天典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 找到了一份代理销售的工作,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就升职 4 次,做到副店长的职位,收入也斐然。

他发现了这条发财 " 捷径 ",干脆于 2017 年 3 月自立门户,与之前的同事陈某合伙开了 " 万华 ",主要向老年人 " 推销 " 收藏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盈利六百多万元。 2018 年 5 月和 10 月,刘某又与人在镇江先后合伙开了 " 华和珍典 "、" 华欣 " 两家藏品公司,直至案发,刘某的三家店共非法获利 848 万元。 因为钱来得太容易,刘某大肆挥霍赃款,短短 1 年多的时间,他先后买房,买高档轿车,还买了一辆 180 多万的玛莎拉蒂豪车。

△嫌疑人刘某购买的豪车。

△销售员互相交流如何忽悠受害者。

直到落网后,刘某心中才有那么一些懊悔。 在看守所里,他坦言:知道自己犯了法,心里也是过意不去,都是客户的养老钱,有的也是借的钱,确实感觉对不起他们。

据警方介绍,截至目前,有 55 人被依法刑事拘留,其中 27 人被批准逮捕,另有 4 人被上网追逃,警方已核实了 129 名受害当事人。

△嫌疑人刘某

警方提醒: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热衷于收藏的心理,通常会虚构信息,以有巨额回报为诱饵,推销低价或仿冒的收藏品,以此诈骗大量钱财。 市民若要收藏物品,最好具备相应的收藏知识,若要购买纪念钞,应走银行等正规渠道,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 (文中涉及人员均为化名)

△受害者给武进公安分局写来的感谢信。

下一篇:睡前皮肤保养窍门,延缓女性皮肤衰老更显年轻
上一篇:点菜别忽视主食 饭局过半就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