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春广告花了多少钱(林黛玉的)

2023-02-08 03:30:5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2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清)曹雪芹----- 《枉凝眉》

如今当我们说起四大名著的影视剧改编,恐怕1987年播出的《红楼梦》是不得不提的经典。

1982年央视筹拍《红楼梦》,为了让作品更加贴近原著,剧组请来了众多专家学者来出谋划策。

红学家周岭、刘耕路和周雷来担任编剧。

此外,还专门为此成立了一个阵容极其强大的专家顾问团,这个阵容堪称空前绝后,包括著名作家沈从文、曹禺,书画家启功,和红学家王昆仑、周汝昌等20多为大师级人物。

剧本于1983年3月6日起稿,当年底完成初稿,1984年3月完成二稿。

最终直到1986年1月才最终定稿,历时两年零二个月。 这个写稿速度放到现在,恐怕编剧早就被辞退了。

1983年剧组成立时仅有三个人,导演王扶林另辟蹊径决定从全国海选演员,足足用了1年多时间,从几万名报名人选中,最终挑出了153名演员,而且几乎全是草根演员。

1984年4月6日,《红楼梦》剧组演员学习班在圆明园举行,通过顾问团历时三个月的专业培训,确定了剧中各角色的最终人选。 其中林黛玉的角色是重中之重,陈晓旭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凭借林妹妹的形象一角名天下。

弱不禁风、风摆杨柳:陈晓旭命定《红楼梦》

陈晓旭是鞍山话剧团的学员,当时只有17岁。 《夜幕下的哈尔滨》作者陈屿,来陈晓旭家跟她爸爸聊天,告知《红楼梦》选演员的事情。

在家人和当时的男友毕彦君以及朋友们的鼓励下,陈晓旭寄去了一张照片和她写的诗,这首《我是一朵柳絮》,是她十四岁时的作品,也是她发表的第一首诗。

正是这首诗打动了导演,他觉得会写诗的女孩身上应该带有诗人的气质,会比较符合原著中林黛玉的感觉。 于是导演回信说,现在没到选演员的阶段,请陈晓旭来一趟北京,到最后定演员的时候,如果确定入选差旅费报销,否则只能自费。

筹备组当时租了一个楼梯下的小隔间,非常的狭窄,见面当天还下起了雨,陈晓旭带着一把伞就来了。 王扶林导演回忆说,当时的陈晓旭特别瘦,还不到八十斤,简单交谈后就让她回去了。

差不多过了有一年的时间,本来已经放下此事的陈晓旭突然接到了剧组通知,告诉她可以去北京参加《红楼梦》的培训班。 其实当时王导对她还不是太满意,因为他觉得陈晓旭不够漂亮,离林黛玉还有距离。

但是她的气质和瘦弱的身形又很符合林黛玉的感觉,之后通过在学习班的了解,感觉她生活里就是林黛玉,说话有点损,又非常聪明。

当时初选演林黛玉的有三个人,包括晴雯的扮演者张静林,张静林的表演比陈晓旭要好,但是身架宽,脸有点大,有点疯丫头的感觉。 而林黛玉的弱不禁风,那种忧郁的气质,却是非常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

三个月的培训结束后,导演还是选择了18岁的陈晓旭来饰演林黛玉,在《红楼梦》剧组,陈晓旭一呆就是三年。

陈晓旭回忆这段经历说,整个拍摄过程就好像上了一个红楼大学,青春初绽的年华里,她有幸与林黛玉结缘,在这个剧组里她度过了难忘的三年,不管是培训还是拍摄,都将她与林妹妹的命运紧紧的拴到了一起。

或许是林黛玉这个角色太深入人心,也或是陈晓旭太过于人戏合一,尽管《红楼梦》之后她又演了《家春秋》中的梅表姐和《黑葡萄》中的细妹,可是无论她怎么用功,大家总会说是林黛玉演了别人,名声大噪的陈晓旭演艺事业却陷入了瓶颈。

彷徨过后、终见彩虹:陈晓旭走出演艺圈,演绎商界传奇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彷徨,陈晓旭在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广告业,据说她是在一次陪朋友谈广告承包合同时,最后签约客户要求让陈晓旭签字,理由是她是名人更值得信赖。 这正是这次经历让彷徨中的陈晓旭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1991年,陈晓旭加入长城国际广告公司担任副总经理,1996年又与第二任丈夫郝彤成立了世邦广告公司,当时正值广告业的分水岭,急需大量的广告公司和人才,再加上陈晓旭的名人效应,创业第一年生意就好的不得了,年度营业额高达450万。

陈晓旭的灵性在广告行业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她的提案也常被客户在盲选中选中,我们耳熟能详的“五粮春”广告就是出自陈晓旭之手。

2004年在“中国广告风云榜”评比中,陈晓旭被评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

2005年她被《世界经理人》周刊社授予“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荣誉称号。

2018年3月,入选《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人物卷》。

经过陈晓旭的努力经营,2006年的世邦广告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年营业额两亿元的4A广告公司。

一朝迷失、看破红尘:陈晓旭皈依之路

就是在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2007年2月25日,全国各大门户网站娱乐头条不约而同的刊发了一则消息《传林黛玉陈晓旭及爱人弃亿万身家剃度出家》

一时间这条消息震惊了世人,各种留言纷起,长春百国兴隆寺这个从前无人可知的寺庙,几乎一夜成名。

其实陈晓旭的皈依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经商之后的陈晓旭可以说得上顺风顺水,第一年就赚了大钱,第二年就把家人都接到北京生活,她的财富积累足够让亲人很好的生活。

可是财富的增长并没有给她带来更多的快乐,如同《红楼梦》结束后一样,她又一次感觉到迷茫,她发现自己越来越累,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生活,她不知道自己赚这么多钱是为了什么。

1999年,一次偶然的时机,陈晓旭在朋友车上听到了法师讲经的录音,事情才有了改变,两个月后,陈晓旭找到老法师为她传授了皈依,自此她就成为了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

2000年,丈夫郝彤也在陈晓旭的影响下开始学佛,据他回忆陈晓旭每天至少花费一两个小时,甚至五六个小时来读经、听经。

《红楼梦》编剧周岭回忆说,当时陈晓旭给他打电话说要出家,他还劝说她在家修行也是一样,只要心到就好。

陈晓旭哭了,她说“人生苦啊”,她说自己患了乳腺癌,2006年5月就确诊了,现在已经骨转移,或许正是这个病让她坚定了剃度出家的念头。

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抛下亿万身家,在兴隆寺剃度出家,法号妙真。 没多久,为了见到在深圳出家的丈夫郝彤,陈晓旭在姑姑和妹妹的陪伴下来到深圳念佛堂。

此后她的身体逐渐恶化,高烧不退,几乎不能进食。 5月13号6点57分,陈晓旭因病离世,终年仅仅41岁。

弥留之际,晓旭还在断断续续喊着,“妈妈、妈妈”,而此时的爸爸妈妈还远在北京,没人敢告诉他们,女儿病危的消息,直到晓旭去世后的三天,父亲才赶到深圳,知道女儿已经走了。

2007年5月16日其亲属遵照陈晓旭遗愿,成立晓旭慈善基金会,始创基金为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教育、医疗及其它慈善事业。

佳人已逝、红楼梦回:陈晓旭与红楼的不解情缘

据父亲陈强回忆,当时患病后家人劝她去医院接受治疗,可是陈晓旭却说如果说化疗能生存而不化疗就死亡的话,那她宁愿选择死亡。

她是爱美的人,不愿意破坏自己完美的形象,哪怕最后面对的是死亡。

也许这就是宿命吧,《红楼梦》给陈晓旭打开一扇门,又给她重重的关上,广告公司为她开启一扇窗,却又让她重新陷入迷茫。

陈晓旭这个名字好像有一个魔咒,从出生到故去,短短41年的生命旅程中,陈晓旭经历了世间的繁华,品尝了生命的起伏。 她在彷徨中找到了信仰,并为这个信仰虔诚的付出了生命全部。

陈晓旭妈妈怀孕时曾做过一个梦,一个老人告诉她自己的孩子名字叫陈也芬,这个也是带草字头的,字典里查不到。 父亲就找到一位懂《易经》的老先生,让他帮着算一下这个名字好不好,结果老先生说名字不好,是一个林黛玉的命,注定悲苦一生。

因为孩子是早晨出生,所以家人就给起了陈晓旭这个名字,寓意旭日东升,谁也没有预料到,名字虽然改了,却依然没有改变陈晓旭的命运。

2003年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时,陈晓旭说:“我还是喜欢他们说我是林黛玉,因为我觉得给我最美好的印象和最美好的回忆的,就是《红楼梦》的林黛玉,《红楼梦》的那段经历。 ”

《红楼梦》成就了陈晓旭,让她被世人熟知。 《红楼梦》也锁住了陈晓旭,让她与林黛玉成了半生的纠缠。

人们常说好的演员就是要人戏合一,可是艺术与生活之间总是有一道看不到的界线,走过了难免会影响到现实世界的自己。

《红楼梦》让陈晓旭成了人尽皆知的林黛玉,却也把她困在了命运难定的“红楼”中,有人说,这部剧“毁掉”了陈晓旭,其实如今看来,生生死死本就是寻常的事,在生命的轮回里,有收获必然会有所失去。

得与失的多少本就很难分清,唯有自己内心的衡量才能辨得轻重,陈晓旭离开了人世,可是林黛玉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永生呢。

世人皆爱花娇艳,谁人能懂落花残,四季轮回本天定,一曲红楼梦半生。

全篇最后用一曲“葬花吟”来结束这段难忘的回忆,如果说《红楼梦》注定成为中国影视剧的经典,那么陈晓旭就是这座百花园里无可忽略的那枝梅,高冷孤傲绝不与世间污浊同流。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程高通行本


下一篇:奇妙的自然现象有哪些(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奇妙的现象)
上一篇:马斯克的火箭惊动了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对马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