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暴利小生意月入十万(十个不起眼的暴利小生意)

2023-02-07 12:23:2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1

我认为修脚行业和凉皮生意是最不起眼但是很容易挣钱的行业。

首先这两个行业都是比较不被人高看的行业,很多人都有固定印象,觉得修脚和卖凉皮是社会底层行业。 从事这些行业的人都是没有文化、没有素养、没有社会地位的人。

其次,这两个行业一个感觉是纯粹伺候人,一个感觉是纯粹卖力气,都是专业度很低、门槛很低的行业。 一个整天抱个人的臭脚,一个每天拿个大罗,拿个切面刀。 给人的感觉只有农村人才会来城里给人修脚,只有社会闲散人员才会蒸凉皮。

再次这两个行当投资规模都不大,场地规模也都比较小,修脚行业如果自带手艺,两三万都可以起步。 而凉皮行业即使加盟学习,最多也就三万到五万块钱就能开起门店。 因此很多人都觉得是小打小闹的行业。

最后这两个行业都是依靠人力,科技含量及流行趋势不足,不具备被包装、被炒作、被推广的价值,因此商业化、金融化可能性不高,没有延伸价值,更不具备发展潜力。

但事实是否如此呢,这里友霖不想讲空洞的大道理,因为本人在陕西,所以就以本地的四个经典案例来说明问题。

第一个案例,东新街扬州修脚周师傅。 周师傅是扬州人,来西安快十年了。 他的门面三十平米左右。 里面有六个修脚沙发,有一个徒弟。 店里挂满了锦旗,而而友霖也是因为当年周师傅治好了我的甲沟炎,所以成了这里的老顾客。 周师傅手艺出众,每天大概师徒两个服务三十个客人左右。 往往一个客人没有结束,另一个客人已经开始排队等待了。 每个客人收费30元,有的时候客人修脚又想做足疗,或者治个脚气等等,基本上多数人的费用都在50元以上。 因此每天周师傅店面保守收入都在一千元以上。 这里最多就是一点水一点药粉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别看这个店面小,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赶来的客人都有。 还有本地的企业家,政府退休的老领导。 因为周师傅是祖传的修脚手艺,最近听说,他们老家区里让他申报非遗项目。

第二个案例,是我的安康老乡,郑远元修脚。 这是一个朴实的80后,从当初40来平的一家小店,做到了目前全国百城千店。 几乎友霖去过的每一座城市,都能看到郑远元的门店。 从一个人的小门脸,做到了目前集团化员工过万资产过亿的规模。 郑远元的修脚集团,采取连锁加盟和直营管理两种模式,所有技师采取标准化培训模式,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收费、标准化管理,虽然他的店员修脚手艺未必有周师傅那么高明,但由于标准化,大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降低了风险和投诉率。 由于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因此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资本的追捧,现在他本人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青年,而且担任家乡商会会长。 一个让人看不起的行业,却让郑远元做的风生水起、名利双收!

第三个案例,永兴坊谭家蒸面。 这是安康非遗保护项目一个会喝汤的凉皮的招牌幌子,很是让人好奇。 而店内奔跑吧兄弟及诸多明星的合影照更是吸引眼球。 一个二三十平的小店,赶上五一、十一、春节等黄金周,每天竟能售出三四千份凉皮,平均一份按照十元来算,不算其他饮料消费或副食消费,就单单算凉皮的收入,一天下来就有三四万之多,一年下来现金流十分惊人。 这家小店的老板也是一位80后,以前从事地产领域营销管理工作,后来为了继承家业,传承安康非遗美食文化,毅然辞职投身餐饮行业。 现在即使陕西面点大师,同时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行业,硬是让他做出了舌尖上中国的既视感,更是让他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赞誉。

第四个案例,魏家凉皮。 一个从西北大学门口做起的夫妻店。 20年时间从西安做到了全国,从单店做到了近千家店铺,从单一的凉皮做到了餐饮和便利店复合模式,近两万平的中央厨房、全自动的凉皮生产线、世界500强的战略合作供应商。 率先实现VI系统升级和品牌重塑,致力于做中国式的麦当劳快餐。 把一个简简单单的凉皮做成了陕西餐饮文化的重要符号和商业资本追逐的红海市场。 魏家凉皮可以说把凉皮从一个市井小吃做到了大雅之堂。 名利双收的魏家凉皮,更是有野心把陕西的凉皮打入西方市场,并且已经开始做出了积极尝试。

说了这么多,我们发现其实并不是这些行业不起眼,更不是这些行业没发展,只不过是隔行如隔山、同时对于陌生行业的无知,造成了对一些行业的偏见。 其实上述两个行业,不但是闷声发大财的赚钱行业,更是高手对决、资本追捧的朝阳行业。 衣食住行,修脚和凉皮,就占了两项。 因此如果大家有富余资金和闲暇时间,不妨考虑在以上两个行业进行一些尝试,可以招聘成熟师傅,也可以选择加盟培训学习。 总之,七十二行都能出状元、七十二行都能出马云。 就看你能不能沉下身子、放下成见,去学习,去付出,去创造!

下一篇:杨树苗价格(香椿苗哪里有卖)
上一篇:马达多少钱一个(小米进军剃须刀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