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是什么意思(报纸上的号外是什么意思)

2023-02-06 23:39:5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8

2022年04月07日 04:30:10 文化 72 投稿:用户投稿

「號外」创刊于1976年,42年来致力引领城市潮流和时尚文化,深度探索文化艺术、生活风格、时尚设计、社会与政治,是香港最具先锋性的杂志之一。

它在80、90年代,所引入的生活方式、所塑造的“中产”形象,影响了两岸三地不止一代人的成长。 尤其是「號外」杂志的封面,有着你可以想到的、所有重要流行文化的icon。

它记录了属于70、80、90后的滚烫青春。

昨天@陳幼堅設計公司ACDC发布新消息:

由1976年创刊至今,香港的《號外》杂志迎来了500期。 这期开始,《號外》也有了新的标识,陈幼坚操刀的新LOGO,希望表现出香港的城市特质。 「《號外》这两个字有本身的意义,像一种声音,叫读者要特别注意;然后这一本杂志代表了香港,而今天的香港则是一个很密集的城市、是一个多元文化混杂的城市,是一个还有很多东西在等待我们去发现的城市。 这些属于香港的城市特质,都是我想透过这个LOGO去呈现出来。 所以我想到从城市鸟瞰图的概念出发,将一个城市的街道和建筑放在『号外』两个字的结构上。 」

为了纪念这个难能可贵的时刻,特别挑选10个经典封面,再邀请今天香港新一代歌手和演员来重新演绎。 通过这次「再创作」,向经典的封面人物致敬,同时带出这一代香港歌手及演员的可塑性和可能性。 作为一本以香港为基地的文化杂志,《號外》一直肩负起推广本地文化艺术的使命,并让新一代的年轻创作人可以通过杂志来实验自己、发挥自己。 所以,55位新一代的香港创作人,以「号外」之名,创作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杂志封面形态,让大家可以感受到属于这一代的香港新力量。

下文来自《號外》官网节选

不说不知,直至上一期(第499期)为止,《號外》的LOGO其实已经用了近40年。 虽然这几十年来,这个LOGO曾经变大又缩小过,线条粗幼也曾微调过,但还是跟1979年由插图社ILLUSTRATION WORKSHOP的黄健豪和李锦辉所设计的原型相约。 而40年后的今日,《號外》终于迎来了第500期。 为了纪念这个难能可贵的时刻,以及希望借此展开新的一页,我们有幸邀请到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先生,为我们重新设计了一个新LOGO,以象征《號外》对传统印刷媒体的信心,以及继续建构香港文化身份的决心。 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號外》新旧LOGO的故事,来回顾一下这本全港历史最悠久月刊的历年来的演进。

「號外」logo演变史

其中一个由胡君毅绘制的封面:1976年6月号作为《號外》的创办人之一,画得一手好漫画的胡君毅,早期除了做主编的工作之外,还要包办杂志所有的美术工作,包括《號外》封面、《號外》LOGO、版页上的阴阳直线等。

「并不是不再重视美术,但美术只是基本,我们不会再为靓而靓。 以前可能比较爱靓唔爱命。 我想九七的影响很大,那时开始,我们由追求生活素质,到思考自己的文化本质,也重新思考一贯的做法;我们会问自己需不需要有新的出路?究竟我们为什么要做杂志?而且,这个世代对于靓的定义也跟以前不同,尤其是当代的文化牵涉到身份及价值时,我们该怎样去理解靓?会不会因为你在观念上转变,而影响到你对美出现不同的看法?如果我想改变你的观念,倒过来可不可能用一件不太美的东西来启发你?在这个层次上,美就变成一种比较哲学性的讨论,有点像现在CONTEMPORARY ART的状况。 在观念与观感之间摆动。 」——来自《號外》官网节选

2016年6月,《号外》以「土地正义」为题,甚至可以说是纪录了一场社会运动的发生。 在这期里,我们透过马屎埔村的抗争故事,来反省香港土地政策的不公不义,再带出农地对于完善香港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2010 年後,新一代的本土主義正在醞釀,《號外》亦變得更加關心社會議題,並以此來重新想像香港的可能,或盡量保留那些快將消逝的城市本土特質。 例如2013 年10 月《號外》以「街市」為題,講街市作為一種有機的公共空間,如何滋養在地的社區發展。

2009年5月,《号外》主题是「HAPPY CITY」,因为当时香港人正处于后回归时代的普遍焦虑当中,面对中国崛起,香港的优势逐渐消失,所以我们提议香港人应重新检视自己的优势,不用因此而感到不快乐。

回到初衷重新出发

无论是最初的《THE TABLOID》抑或是后来的《CITY MAGAZINE》;无论是第一期「赞育医院输错血」,还是第500期「香港精神」,「城市」这个主题其实从来没有离开过《号外》,而这个「城市」就是香港。 当然这42年来,香港的城市故事曾经历了多次巨变,由70年代本土思潮开始萌芽,到80年代揭橥的城市潮流生活,再到90年代的身份危机与再思考,以至2000年代后出现所谓的新本土论述等等,可以发现,「城市」这个概念之于香港,其实一直处于一种多面多变多义的状态,而这么多年来,《号外》都有份参与「城市」,并带头定义及阐述这个概念,尽力实现我们的另一句口号:「A HONG KONG HERITAGE THAT ISAHEAD OF ITS TIME」。

作为全香港第一本步入500期的月刊,面对着这个逐步进入威权时代的香港,加上纸媒不被看好的当下,我们相信将来的路应该会愈来愈艰难,但与其继续悲观地坐困愁城,不如尝试改变革新来寻求新的出路,于是我们便决定邀请ALAN(陈幼坚)帮忙,为我们设计一个新的LOGO以示变革的决心。 其实这几年ALAN一直非常积极地帮助新一代的香港创作人,像是去年的「香港百货」,或是上个月的「离骚幻觉」,这位盛名已久的设计大师,仍然对香港充满信心,并出钱又出力地支持本土创意和文化传承。 这份精神,其实跟《号外》非常相近。 「我年轻的时候有看过《号外》,一直都觉得它是本很文青的杂志。 但并不属于我的,因为当时我不是文青,我也不是一个很集中的人,对于文字的耐性不是很大,所以它之于我,更多是一本美术指南。 可是,我觉得它最可爱的地方是,有些东西我看得懂,但又有些东西看不懂;那些看不懂的地方就令我觉得《号外》好高深,充满挑战性,会想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全部都看得懂。 后来,我才知道,一本杂志是不是属于我的,原来不一定在于全部都要看得懂,而是它有没有引导读者向前思考,带来进步,提升素质。 所以来到今天,我仍然有储《号外》,有定期购买,就像跟它产生了感情,像朋友一样。 」

而今次他为《号外》设计新LOGO,所考虑的重点并不是市场问题,而是这个LOGO能否呈现出《号外》的精神。 「但《号外》的精神是什么呢?首先『号外』这两个字有本身的意思,像一种声音,叫读者要特别注意;然后这一本杂志代表了香港,而今天的香港则是一个很密集的城市、是一个多元文化混杂的城市,是一个还有很多东西在等待我们去发现的城市。 这些属于香港的城市特质,都是我想透过这个LOGO去呈现出来。 所以我想到从城市鸟瞰图的概念出发,将一个城市的街道和建筑放在『号外』两个字的结构上。 」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ALAN便把这个新的LOGO做好,我们可以见到白色(空白)的地方代表了街道,有粗有幼有长有短;黑色的则是建筑物,有阔有窄有高有矮,结合起来就成了一幅城市地图,让「城市」与「号外」真正融为一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上海站

5月20日(星期日) - 6月3日(星期日)

上海八號橋現代藝術基地

香港站

5月26日(星期六) - 6月3日(星期日)

SPACE 27 - 香港鰂魚涌英皇道653-655號東祥工業大廈A/B座10樓

主辦單位:號外 City Magazine

設計夥伴:Alan Chan Design Company

来回顾

下一篇:怀孕老公出轨怎么办(媳妇怀孕老公出轨怎么办)
上一篇:电脑插音响没声音怎么设置方法(win10电脑插音响没声音怎么设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