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村(奥运村避孕套运动员和谁用了)

2023-02-06 18:53:3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6

奥运村奥运会人员住所

奥运村又叫奥林匹克村或选手村,指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为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裁判、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等提供的集中住宿的处所。 奥运村从运动会开幕前两周开始使用,闭幕三天后结束使用。

中文名

奥运村

英文名

The Olympic Village

使用规定

闭幕三天后结束使用

全称

奥林匹克村

开村时间

7月27日

毕村时间

8月27日

涵义

北京奥运村

奥运村作为各国家和地区运动员及代表团成员的主要居住地,承担着全部奥运会和残奥会运动员、官员在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服务工作,也是各国和地区运动员集中举行国际交流和联欢活动的场所。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运村的位置应在主体育场、练习场附近。 奥运会组委会应负担运动员、官员工作人员在奥林匹克村的全部膳食费用和在当地的交通费用。

由于奥运会期间奥运村中都居住着数千至两万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官员,可以说是个名副其实的小“联合国”。 而每届奥运会的奥运村,都会成为该届赛事完美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因此奥运村也有着“天下第一村”的美誉。

各代表团入住奥运村都要举行入村仪式。

在初期的奥运会上,来自各国的选手和官员部分散在各个宾馆里面,这不利于奥运会的组织工作和各国运动员之间的联系交流。 1924年第8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主办者第一次将参加者集中安置在特意建造的木制房屋中,这就是最早的奥运衬。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该市在离主体育场不远的地方专门建造了供运动员和正式工作人员居住的建筑群,从此这个做法成为一个传统,并在《奥林匹克宪章》第42条加以规定:“为了使所有运动员、官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住在一起,奥运会组委会应提供一座至少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前两周至闭幕式后3天期间可入住的奥林匹克村”。

奥林匹克村是专供参加奥运会的选手住宿的地方。 1924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第8届奥运会时,法国人在运动场专门为参赛运动员修造了一排木质结构的住房,这就是奥林匹克村的雏形。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美国首次为所有的参赛人员及工作人员修造了专门的宿舍,以后便被人们称为“奥运村”。 这一成功经验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重视。

后来,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规定,东道国应为男女运动员提供良好的专门住所,以让运动员和运动队官员住在一起。 村的位置应在主体育场、练习场附近。

奥林匹克村应符合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制定的《奥林匹克村须知》的要求。 居住在奥林匹克村的官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名额由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确定,他们不可超过报名运动员人数的50%。

“奥运村的位置应在主体育场、练习场附近”。 在奥运衬中,规定必须有餐厅、医院、商店以及文化娱乐中心当辅助设施。

1952年中国奥运代表团赶到安赫尔辛基时,奥运会的比赛已接近尾声,但仍然在奥林匹克村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 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出现。

北京奥运村

全称:奥林匹克村(OlympicVillage)

北京奥运村开村时间:7月27日,闭村时间:8月27日

北京残奥村开村时间:8月30日,闭村时间:9月20日

(奥运会向残奥会转换期为26小时)

由来

第八届奥运会奥运村

奥运村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运动员得到同样的住宿待遇。 1896年至1920年的夏季奥运会中,各国的运动员、官员都分散于不同的宾馆内。 由于设施服务不同,所以也就产生了待遇的不同,出现了一些意见和分歧,因此1923年国际奥委会执委做出决议,要求奥运会组委会必须为所有奥运会的参加者提供房价公道的住处。

1924年5月4日至7月27日,第8届夏季奥运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法国首次把运动员等刻意的集中于巴黎科龙布体育场旁的指定房屋中,该奥运村由许多幢木平房组成,每个房间住3人,有卫生间和淋浴设备。 当时,来自44个国家的3092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136人)及其代表团被安置在了这些木材结构的房舍中,于是便产生了奥运村这一名字和说法。

1932年7月30日至8月14日,美国洛杉矶第10届夏季奥运会专门为运动员建造了一个由550幢木制小屋组成的住宿区。 整个房舍漂亮舒适,每一幢小屋都有淋浴间、更衣室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1012亩的奥运村内设有游艺厅、餐馆、商店和图书馆等生活娱乐辅助设施。 鉴于此,国际奥委会商议决定,今后奥运会主办国必须修建奥运村,以供运动员住宿,“奥林匹克村”也被写进了《奥林匹克宪章》,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组成部分。

设施

奥运村运动员公寓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在奥运衬中,必须有餐厅、医院、商店以及文化娱乐中心当辅助设施。 随着奥运越来越广泛,更多的国家和运动员参与进来,奥运村的面积亦越大和越多配套设施,如:

1、2004年雅典奥运会,整个奥运村占地1.24平方公里,更包括了一所医院、兴奋剂检测中心、几个宗教场所、餐厅、游泳池、跑道和两个室内训练馆。

2、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总建筑面积为37万平方米。 所有公寓均位于永久建筑楼内,包括22栋6层楼建筑和20栋9层楼建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平方米以上。 设有运动员综合诊所、餐厅、多功能图书馆、娱乐中心、休闲体育区等相关服务设施。 其中休闲体育区包括健身房、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慢跑道等。

布局

升旗广场

奥运村由运动员村、媒体村和超编官员驻地等组成,一般分为广场区和居住区。

1、广场区

设有奥林匹克广场,组委会将在奥林匹克广场内为运动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露天演出、室外展览、村内公共活动。 奥林匹克广场还包括升旗广场,奥运会期间,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的旗帜一起在这里飘扬。

2、居住区

是奥运村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运动员公寓外,还设有其他辅助服务设施。

入住

入住仪式

各国代表团入住奥林匹克村都要举行一个简单而庄重的入村仪式。 首先由村长致欢迎词,代表团团长致答谢词,然后奏代表团所属国的国歌,最后升起代表团国家的国旗。

入住人员

居住在奥林匹克村的主要是运动员。 官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名额由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确定,他们不可超过报名运动员人数的50%。

村长

担任条件及职责

奥运村村长一般由政府体育官员或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家、运动员、名人等担任,全权负责奥运村内部的一切后勤事务。 由于运动员、教练员、官员们的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诸多的差异要求村长不仅要有丰富的阅历,还要具有十分出色的外交能力和管理水平。

代表人物

北京奥运村村长陈至立

悉尼奥运村村长:格雷汉姆·理查森,是澳大利亚政坛的风云人物。 在20多年的政坛生涯中,他曾先后出任联邦参议员、部长及政治评论员。

雅典奥运村村长:伊奥尼斯·玛诺斯,曾经担任过希腊国家银行行长和欧洲银行联合会执委,在希腊拥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力,有着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

盐湖城奥运村村长:斯潘塞·埃克尔斯,是美国犹他州最负盛名的企业家之一。

北京奥运村村长: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奥组委副主席。

伦敦奥运村村长:查理·埃伦,英国独立电视台前首席执行官,有丰富的大型体育活动经验,曾经担任2002年曼彻斯特英联邦运动会组委会主席和伦敦2012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的副主席,也是伦敦奥组委的非执行董事。

经典村落

北京奥运村

北京奥运村

●简介

全称:奥林匹克村(OlympicVillage)

北京奥运村开村时间:7月27日,闭村时间:8月27日

北京残奥村开村时间:8月30日,闭村时间:9月20日

(奥运会向残奥会转换期为26小时)

北京的奥运村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B区内西北侧,北部为规划的680公顷的森林公园,靠近将要建设的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

北京奥运村位于纵贯城市南北的中轴线的北端。 许多古迹和著名建筑坐落在这条中轴线上,如故宫、天坛和奥林匹克公园等。

奥运村分为居住区和国际区,共占地66公顷,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内,北邻森林公园,南接主场馆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距离鸟巢不到3公里,这大概是奥运举办城市中离奥运场馆与奥运村最近的奥运村奥运举办城市。

奥运村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住宅、公寓及配套设施。

奥运会期间将作为运动员、教练员的公寓使用。 奥运村项目投资估算约为33亿元人民币,以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项目法人,由项目法人单位自筹资金建设。

奥运村定位为北京市示范住宅区。 奥运会后,奥运村将作为商品房出售或出租。

具体设施

居住区是奥运村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除了运动员公寓外,还设有运动员综合诊所、餐厅、多功能图书馆、娱乐中心、休闲体育区等相关服务设施。 其中休闲体育区包括健身房、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慢跑道等。

奥运村公寓地上总建筑面积为37万平方米。 据北京奥组委奥运村和残奥村建设团队的副主任于德斌介绍,用来迎接各国奥运选手的运动员村将一视同仁,对所有的运动员采取统一的服务标准。 运动员村内的套房分为3人、6人、8人间三种:3人间套房的使用面积在80到90平方米;6人间套房使用面积为170平方米;8人间套房使用面积为240平方米。 所有套房都配有公用的客厅、卫生间,但不设有厨房。 [1]

所有公寓均位于永久建筑楼内,包括22栋6层楼建筑和20栋9层楼建筑,大楼建筑风格一致,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22平方米以上。

近期运动员公寓刚刚对外公开了一个样板间,给人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特色与人性化设计的完美结合。

白色的墙壁、深色复合木地板与浅色木制家具的配合使公寓内部看起来清爽雅致。 在卧室和客厅的墙上,篆刻和书法装饰画烘托出浓郁的中国氛围,而高矮错落的绿色植物使房间充满盎然生气。

特别有趣的是,为了让运动员住得更舒服一点,卧室里的床都变成了“加长版”,长度达到2.2米。

而对于姚明这样的巨人,在床尾还准备了一张特殊设计的长凳。 这样一来,再高的巨人也能睡得舒服了。

公寓卫生间整体呈雅致的淡灰色,考虑到残奥会时残疾人运动员的需要,公寓内两间卫生间中就有一间是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

除此之外,每套运动员公寓将装备宽带网络、电话、有线电视、闭路电视、红外线防盗警报系统和指纹锁。

奥运会时将为所有的“村民”提供ID卡和网上购物的途径。 村内将设置网吧,运动员可以在村内免费上网,便捷地发送和接收信息,与家人保持联系。 一些宗教礼拜场所也为各种宗教活动提供了便利。

国际区和居住区的功能有所区别,是举办各代表团欢迎仪式及其他接待活动的区域,方便各个国家的运动员进行交流。

这里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奥林匹克广场,组委会将在奥林匹克广场内为运动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露天演出、室外展览、村内公共活动。 升旗广场位于奥林匹克广场的中央,占地约6000平方米,奥运会期间,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旗帜将一起在这里飘扬。

突出特点

中国2008奥运村与历届奥运会的奥运村有何异同?

第一,绿色奥运村。 北京2008年奥运村将规划建设成符合21世纪世界环境发展趋势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典范,以推进北京绿色社区的发展。 村内的建筑将采用高效节能保温材料,并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风,以及太阳能、风能、电能等无污染能源。 污水将通过生化技术进行处理,达到100%无害化。 同时,村内还将建有先进的中水处理,雨水收集系统,这些水可用来养护绿地。

第二,人文奥运村。 奥运村将会把亲切自然的人文关怀、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送给每一位运动员,让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息,享受全方位的服务,舒适地度过比赛闲暇时光。 村内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促进运动员彼此间的文化交流,推进奥林匹克理想的传播,让在奥运村的日子里,成为他们一生中永远难忘的回忆。

第三,科技奥运村。 奥运村将运用成熟而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奥运村建设成为信息化社区。 村内将建立完善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包括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等),并实现覆盖市内外2G、3G的移动通信服务。

另外,奥运村还将提供4A级服务,即在任何时间,村民在村内通过计算机、手机、PDA等多种终端都可获取所需的语音、数据与Internet服务、村内设置的多处网吧,也可为运动员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以使他们能彼此交流、纵览世界。

开村

2008年7月27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正式开村,来自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将陆续入住。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这里将成为奥运选手们在北京的安全、舒适、温馨的家园,成为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小小的“地球村”。

当天上午,奥运村在升旗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村仪式与欢迎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奥组委副主席、北京奥运村村长陈至立移交了奥运村钥匙。

陈至立在开村仪式上致辞。 她说,奥运村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展开双臂,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代表团官员和媒体记者,我们尊贵的客人前来入住。

北京市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郭金龙在致辞中说,奥运村开村,标志着北京奥运会已张开热情的双臂,欢迎各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到来。 北京市民李放一家代表全体北京市民,同陈至立一起为一枚中国传统工艺品“如意”揭幕,代表北京市民对奥运村和全体村民吉祥如意的祝福。

随后,朱红色的大门徐徐打开,现场奏起欢快热烈的音乐,百名身穿福娃服装的孩子跑上舞台,放飞手中的彩色气球,并将福娃和鲜花送给宾客。 现场掌声雷动,旗帜招展,彩带漫天。

中国体育代表团成为第一个正式入住的代表团。 摔跤、柔道、手球、曲棍球、举重、田径、游泳、体操、男篮、羽毛球、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中国奥委会官员、代表团官员、团部工作人员共计300人参加了开村仪式,姚明、刘翔等中国选手神情激动,兴奋难言。

“北京奥运村特别有中国特色,我感到非常亲切,亲切得要死!”中国体操选手李小鹏开心地说。

北京奥运村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内,北邻森林公园,南接主场馆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与“鸟巢”的直线距离不超过3公里。 奥运村分为国际区、居住区和运行区三个区域。 国际区包括升旗广场和商业街,居住区共有运动员公寓楼42栋。 运行区则设停车场、欢迎中心、媒体中心、访客中心、运动员班车站和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

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邓亚萍说,从7月20日预开村以来,已经有70余个代表团的先遣组入住奥运村。

入住的村民在第一时间收到由奥运村村长陈至立签名的欢迎信;运动员公寓房间内摆放了中外儿童用环保纸绘制、环保材料装裱的画作,奥运会结束后,这些作品将赠送给参赛的运动员和官员。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健百感交集,他说:“今天中国体育体表团七点出发前往奥运村,我五点钟就起来了。 这是我第七次参加奥运会,心情特别不一样。 我从1984年就开始参加奥运会,今天,总算实现了在自己的国家参加奥运会的愿望!”

奥运村聘请了有13届奥运会餐饮服务经验的国际餐饮公司承担主餐厅、分餐厅和国际区咖啡厅的餐饮服务工作。 奥运村宗教服务中心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为村民设有包括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在内的五大宗教礼拜场所;其他宗教人士也可以在宗教中心的静休室进行宗教活动。 此外,奥运村还为运动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在协办城市香港和青岛设立了奥运村,青岛奥运村村长是臧爱民,香港奥运村村长是梁爱诗。

奥运村是为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提供的住宿场所,也是奥运会赛时最重要的服务场所和安保级别最高的场所之一。 奥运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24年巴黎奥运会。

赛后用处

奥运村是2008年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是世界各国和地区运动员及官员住地。 建成后的奥运村,具有运动员最集中、功能最丰富的特点,是充分体现“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窗口。

赛后,奥运村公寓将交还国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业主单位),改造后作为住宅项目交付使用。 该住宅项目将在奥运会前开始面向社会发售。

交通状况

——地铁奥运支线漫游记

在地铁奥运支线的起点站北土城站,尽管站台上的广播不停地在提示乘客不得拍照,但走进地铁站的每个人都忍不住拿出手机或者相机一通猛拍——原因很简单,这里实在是太漂亮了。

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奥林匹克公园站站台由于此站靠近“水立方”,站台设计主题为“水元素”,吊顶采用水泡形状进行造型。 北京地铁奥运支线正线全长为4.398公里,共设4座车站,从南向北分别为北土城站、奥体中心站、奥林匹克公园站和森林公园南门站。 它把北京奥运主场馆以及奥林匹克公园、森林公园等联系起来。 [2]

“青花瓷”的主题贯穿于北土城站的每一个角落,柱子上青色的瓷器花纹如同瓜藤一般向上蔓延开去。 出入口也被打造成同一花纹的瓷器造型。 就连站台的指示牌,也是两个“陶瓷花瓶”并排在一起,显示出浓郁的中国特色。

北土城站的“青花瓷”

地铁很快就进站了,全新宽敞的银色列车同样让人们赞叹不已。 由于奥运支线只对奥运持证人员开放,在整列地铁中,一共只坐了10个人左右,记者所在的那节车厢只有两个人,“这辈子从来没坐过这么空的地铁,都成专列了。 ”

两分钟后,地铁抵达了第二站奥体中心站,记者发现,在这一站里,运动的元素成为整个站装饰的主题。 站台的28根立柱上为蓝色白纹的瓷砖,蓝白相间的条纹组成了不同的运动项目图案。 而站台和屏蔽门上也覆盖了所有的奥运项目。

奥运支线的每一站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可谓“一站一风景”。 在领略完北土城站的“青花瓷”和奥体中心站的“运动”之后,记者接下来在奥林匹克公园站欣赏到了“水元素”,站台层的吊顶十分引人注目,1000多个大小不一、蓝白相间的“气泡”趣味十足。 站台的屏蔽门都印上了海星等海洋动物图案。 而在终点站森林公园南门站,树干式的支柱以及被设计成树枝交错形式的顶站和扶手,又让人领略到了“白色森林”的美妙。

短短4站路,列车仅运行了6分钟,记者却像是经历了一场视觉艺术的盛宴。

背景资料:

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全长4.5公里,共设4座车站,从南向北分别为北土城站、奥体中心站、奥林匹克公园站和森林公园南门站。 在奥运会期间,观众也可以凭比赛门票免费乘坐,但同样需要经过安检。

雅典奥运村

雅典奥运村

简介

雅典奥运村奉行“运动员至上”的理念,为各国健儿提供方便、友好和多元文化的24小时服务。 奥运村在为运动员们多形式、多趣味和多方位的休闲和娱乐服务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那些专注于比赛的运动员的需求。

入住时间:2004.7.23

开放时间:2004.7.30

闭村时间:2004.9.1

场馆面积:1,240,000平米

设施

奥运村综合体育中心面积5000平米,内有一个奥运标准规格的游泳池、一条跑道、四个网球场和一个体操馆。 晚上还安排了露天电影院,各国选手可以在雅典的夏日星空下分享电影魅力。 咖啡厅在晚间还可作为舞厅,游戏室、网吧,此外在线的奥运村日报等也都一应俱全。

雅典奥运村有村民区和国际区两个安全区。 村民区主要是一些新修的建筑如餐厅、休闲中心、会议室、宗教中心、医院和交通通道等,其中希腊奥委会的办公和住宿都在永久建筑中。 国际区包括奥运村入口、购物中心、奥林匹克纪念馆和圆形剧场等。

现状

雅典奥运村位于雅典市西北,耗资3.97亿美元,占地124万平方米。 虽然它被雅典奥组委称为“奥运会历史上最好的奥运村”,但实际情况却让很多运动员不敢恭维。 中国代表团就有人反映,称奥运村整体环境虽然还可以,但运动员房间内设施比较简陋。

但雅典人这么做是有理由的,他们早就计划好将奥运会的运动员公寓在9月份残奥运结束之后变成经济适用房,低价卖给希腊当地低收入家庭。 全部336座住宅都在出售范围之内,大约2500个低收入家庭因而受惠。 由于价格便宜,早在奥运会结束之前就有超过1.7万名雅典人参加了申请这些低价房的抽签活动,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奥运村住房实际能容纳的1万人。 从这一点上来说,雅典奥运村讲究实用、拒绝奢华,也是有他们道理的。

雅典奥运村在建设过程中还遭遇了尴尬的工人罢工事件,事情的起因是过多的施工伤亡让工人们觉得自己的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这件事后来虽然及时得到解决,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雅典当时奥运会工程因为拖期严重,后期不得不抢时间匆匆完成的弊端。

悉尼奥运村

悉尼奥运村

2000年悉尼奥运会作为第一届“绿色奥运会”而被载入史册,“美丽悉尼,绿色奥运”的申奥口号也被视为悉尼当年以两票的优势压倒北京获得第27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的重要法宝。 现名“奥林匹克公园”的悉尼奥运村,就是一个变废为绿、变废为宝的奇迹。

废墟上建起奥运村

“自1924年奥运村首次问世以来,悉尼第一个将奥运会全部体育场馆、运动员村、记者村、新闻中心集中在一个区域,省却了运动员与记者在住地与赛场之间的奔波之苦。 这也是悉尼当年获得国际奥委会青睐的另一个法宝。 把奥运村选址在霍姆布什湾,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决定。 ”全程参与了昔日奥运村选址、规划、建设的悉尼市原副市长曾筱龙向记者表示。

位于悉尼市中心以西约30公里、帕拉马特河上游的霍姆布什湾,曾是新南威尔士州最大的垃圾场。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那里填埋了900万立方米的生活和工业垃圾,不仅地下埋着垃圾,地上还矗立着数十座由废弃物堆积成的小山,高度在13米至28米不等,在760公顷土地中有160公顷被严重污染。 在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后,政府当机立断,利用奥运场馆的建设拔掉了这个‘悉尼污点’,投入23亿澳元进行环境改造。 曾有一位美国环境专家讥讽这一选址完全是‘一个便宜的、便利的和肮脏的选择’,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看走眼了。

对于堆积成山的垃圾,为避免因搬动扩散污染,专家们设计了就地掩埋的方案,采用1米厚的黏土层对垃圾进行封闭,有效地保证了就地掩埋的垃圾不渗漏、不再次污染。 同时,地面还种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利用植物的根系涵养水土、净化水质,利用叶子净化空气。 这期间,著名的民间环保组织“守护土地”专门为奥运组织了大规模的植树活动。 其会员包括学生、市民、公司职员和政府官员。 他们利用周末乘着火车,自带食物前来植树,而当地的居民和农户则担负起管理和看护的责任。

使用清洁能源、循环水

在奥林匹克大道靠主体育场一侧,排列着27组高30米、形似“长颈鹿”的太阳能塔。 菲利普告诉记者,这是奥运村的供电设备,可以满足全部体育场馆的照明,每天照明时间可长达6个小时。 而能容纳1万多名运动员的运动员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社区”,其太阳能设施每年所产生的100万千瓦小时的电能,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站的发电量。 耗资1590万澳元的循环水利用工程,每天不仅能确保奥运会的全部用水,还可节水700万升。 据称,奥运村每个场馆屋顶都装有接纳雨水装置,强大的回收设备将把雨水和废水全部收回,进行三级处理然后用来灌溉奥林匹克公园的草地、花圃,冲洗奥运村内的2500个厕所。 除此之外,“绿色”概念处处都有体现:负责运送运动员的2000辆巴士全部用清洁能源“压缩天然气”做燃料,以减少排放;引入4000万条蚯蚓,在各奥运场馆建立半露天蚯蚓站,利用蚯蚓降解植物废料、食物残渣和纸张等垃圾;尽一切可能采用自然照明与通风,体育场顶篷是专门为澳大利亚气候环境设计的,使在白天比赛能有充足日光,运动场的设计考虑了自然通风,没有使用任何机械通风装置,不用氟制冷的冰箱或空调机。

据介绍,悉尼的大多数场馆设计非常简洁,尽量少用材料,而且设计非常灵活,以便改变其用途时容易拆卸而不造成浪费。 永久性建筑及构件大都考虑到使用寿命,尽量减少维修和维护;临时性建筑则考虑能满足使用要求即可,不过多使用高档材料。 为避免奥运会后污水处理能力过剩,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按照奥运会举办期间全部污水的80%进行设计,其余20%送往其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而“废物”的回收利用也是悉尼奥运工程建设的一大亮点。 其中,2000年奥运会主会场建设使用了22万立方米其他建筑拆除时留下的废料,国际射击中心90%的建设木材都来自废物回收再利用。

运动员村赛前就已预售

悉尼运动员村设有660间联排别墅、1400间公寓和500间临时组合房,总共可容纳15000名运动员和工作人员。 在建设这一项目时,组委会就考虑了它的赛后利用——成为可容纳5000人居住的生活社区。 在建造时,每套房的内墙被设计成可以拆分;虽然奥运期间运动员只需在奥运村的大型餐饮区用餐,但考虑到将来使用,房间还是配备了厨房设施。 奥运会期间,政府采取回租的方式,从业主手里租房子给运动员居住。 奥运会结束后,房子又回到了业主手里。 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房屋的空置和有效利用。 奥运会结束后,每套房间只需铺上地毯、重刷墙面、安上厨房用具,就能变回普通住宅。 如今,运动员村成为悉尼纽英顿新区的一部分,社区配备有学校和购物中心。

同样,2002年,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又将奥林匹克公园记者村出售给奥斯托兰德地产公司并卖得了近1亿美元的好价钱。 这个曾在奥运会期间容纳6000多名新闻工作者的记者村,出售后将被改建成拥有750个独立单元的高级公寓。

奥运村里建起企业园区

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在奥运会之后也曾经历过经营危机,以2002年为例,能容纳11万名观众的主会场澳大利亚体育场仅举办了8场体育赛事。 “2004年开始奥运匹克公园的经营有了起色,这得益于2003年政府调整了原有的把奥林匹克公园建设成体育产业发展区的规划,将其重新定位为会展和娱乐中心。 ”会展和商业演出,成为了体育场的主要利润来源。 而澳大利亚体育场通过看台的灵活移动,可以举办足球比赛,也可以举办美式橄榄球和英式橄榄球比赛以及棒球比赛,现在是悉尼最受欢迎的橄榄球队的主场。

延庆冬奥村手绘地图册页

手绘地图

1月27日,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的冬奥村正式开村,北京建筑大学师生团队为三个冬奥村绘制的手绘实物地图和开发的AR地图正式亮相。 借助这份兼具艺术感、科技范儿的导览“套装”,国内外运动员既可快速领略冬奥村的建筑特色,又能轻松便利出行。

整体来看,手绘地图风格典雅端庄,色彩基于各个村建筑外观提取,同时兼顾整体色彩的协调性。 在北京村,20栋公寓楼挺立,组成“现代四合院”;在延庆村,一座座半开放的中式庭院依山而建,构成不同组团;在张家口村,一栋栋围合的建筑,以传统的“中国院落”阐释奥运理念。

参考资料

1.走进奥运村·搜狐新闻

2.探秘北京地铁奥运支线·中国政府网

下一篇: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龙吟凤hui 招lai 隔he nang萤映雪 家pei 挑ti
上一篇: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 (健身俱乐部经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