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秘密多少钱(她秘密多少钱一盒)

2023-02-06 08:34:3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5

我在一家民营上市公司从事内审监察工作,十多年来,我经手过很多内审项目和举报调查,遇到过很多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这是我的系列文章第四期。 这次讲到的小美,是我们公司呼叫中心里一位普普通通的话务员,年轻貌美,声音甜腻。 原本我和她之间本应是平行线,没有任何工作交叉,但就在一个和呼叫中心无关的内审项目中,却让我无意中发现了她的秘密。

小美的基本情况:大专学历,播音主持专业,来我们公司之前在一家小型传媒公司工作。 后来在公司招聘话务员时,她应聘成功,成为呼叫中心的一位普通员工。 她入职时年龄25岁,三年后,因为一个内审项目,我们之前发生了一些故事,她因此不得不从公司离开。 而我做的这个内审项目,却被评为当年的优秀项目。

事出反常必有妖

我和小美原本素不相识,工作中也没有任何交集。 事情发生在一年前,按照我们内审部当年的内部审计计划安排,需要开展一个售后服务管理审计项目,而我被任命为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组建审计小组,推进项目进展。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识别售后服务部在市场维修及配件销售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拉动业务改进提升。 最初我们项目组圈定的审计要点,主要是配件销售价格是否符合公司的价格策略、故障维修时间是否符合时效性要求、维修费折扣是否在优惠政策范围内等。

为了实现这些审计目的,抽样回访客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审计程序,负责执行这项程序的是我们小组的小赵。 之所以安排他做这件事,主要是因为他的嗓音音质好,沟通能力强,做事细心。

按照我们的项目管理机制,小组成员每周五一起讨论进展发现。 但在一个周三,小赵临时找我,说有重要线索要汇报。 我知道一定是有很重要的发现,否则小赵不会连周五都等不到。

小赵告诉我,在他回访的客户中,有三个客户曾致电过呼叫中心咨询配件价格,但是后来都没有与公司发生交易。 客户告诉小赵,他们在联系呼叫中心后的第二天,市场上的一家商贸公司主动联系他们推销副厂件,报价比我们公司要低很多,后来他们就从这家商贸公司拿的货。

我问小赵:“这家商贸公司的出现确实有点反常,是他们的电销对象偶然和我们的客户群体发生了重合,还是他们精准的联系上了这三家客户?你怎么看?”

小赵说:“我觉得是后者,因为我发现了一个很可疑的迹象,呼叫中心一共有十五个话务员,接听这三个客户咨询电话的都是一个叫小美的话务员,我认为这不是巧合,事出反常必有妖。

办公室里的秘密

虽然小美让人起疑,但是她到底有什么问题,我们也猜不透,只是怀疑她把客户的电话号码泄露出去了。

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个异常,我和小赵做了一个动作,在小美下班后,对呼叫中心的办公室进行盘查,希望能从小美的办公桌上查到一些蛛丝马迹

果然,我们在小美办公抽屉里的一个记事本上,发现她随手记录了很多电话号码。 我们把这些号码和呼叫系统里记录的客户号码对照后,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些都是小美接听的客户,而且都是咨询配件价格或销售渠道方面的客户。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之前的猜测十拿九稳,这个小美就是把客户联系方式泄露给商贸公司的元凶,而且数量还不在少数。 究竟小美和商贸公司是什么关系?她又从中获得了多少好处?这还是个迷。

神秘的商贸公司

根据客户反馈的商贸公司名称,我们从网上查到了这家公司的注册时间。 这家公司在小美入职前早就注册成立了,并非在小美入职后成立的,这就打消了我们对小美自己成立商贸公司的猜想。 而且公司的股东信息中也没有出现小美的名字,看不出来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我找了个时间约上呼叫中心的领导李主任,想从他那里进一步了解小美的个人情况。 李主任告诉我小美就是传说中的傻白甜,没有什么心眼,平时最喜欢的也就是服装和化妆品。

我问李主任小美从入职到现在,个人生活方面有没有什么变化。 因为按照小美的岗位收入,一个月工资4000块钱,如果没有厚实的家庭背景,生活不会过得十分精致。 但是,如果她从这家商贸公司有额外的收入来源,那么很容易在物质生活层面体现出来。

李主任告诉我,两年前,也就是小美入职后的第二年,她新交了一个男朋友,听说是做生意的,但具体是哪方面的生意,小美没有给大家提过。 李主任猜测这两年她男朋友的生意应该比较好,因为多次听小美说男朋友给她换手机、送化妆品和包包。

这让我怀疑小美的这个男朋友和商贸公司有很大的关联,我想从李主任那打听小美男朋友的姓名,但李主任并不知道,甚至连姓氏都不清楚。 这就让我没办法直接比对股东信息了。

为了进一步搞清小美和商贸公司的关系,我安排小赵在商贸公司门口蹲点,一连蹲了四天。 就在小赵不想再继续蹲下去的时候,小美下班后出现在了商贸公司门口,那天是周五,周末前一天的晚上,正是上班族最喜欢出去放松娱乐的时间。

小美进去没多久,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帅哥就跟着她出来了。 等他们走远,小赵进店里假装顾客,顺便和店员聊到刚才出去的那个人是在这干什么的?

店员也没有多想,随口回答他是公司盛老板的儿子。 小赵这下恍然大悟,一个相对合理的猜想出现在了小赵的脑海中:小美入职后谈了现在的男朋友小盛,小盛让小美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把一些有购买配件意向的客户引流到他老爸的公司里。 为了感谢小美,小盛就给小美送礼物。 只不过除了礼物,小美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的利益分成,目前还不得而知。

就在小赵回来告诉我这些信息的时候,他突然间想起来了一件事,他告诉我:“我之前不知道这个男的是小美的男朋友,我现在突然想起来,周三晚上我见到还有另外一个美女找过他,两个人挽着手一块坐到了小盛的车上。 ”

最容易攻破堡垒的方法是从内部下手

别以为小赵后面说的这个信息只是花边新闻,实际上是整个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我继续让小赵去蹲点,目的不再是盯梢小美和小盛见面,而是之前他发现的那个美女。 我要求他要把那个美女来找小盛的场景拍下来,另有他用。

没过两天,小赵就带着拍好的视频回来了。 我们彼此心照不宣,是时候正面突破小美了。


我们在整个项目调查过程中严格保密,小美并没有觉察到什么异常。 当李主任以公司例行访谈员工为由,通知她去指定会议室的时候,小美也没有产生质疑。 在会议室等候小美的就是我和小赵,目的只有一个,让她确认违规事实。

当小美坐下来,听我们自报家门后,先是愣了一下,支支吾吾地问内审部找她干什么。 我们按照事先策划好的约谈策略和角色分工,我当黑脸,小赵当红脸,先由我厉声批评小美一通,给她一个下马威。

我严肃地对小美说:“是我找你谈话,还是你找我谈话?是该你提问题,还是该我提问题?问我找你干什么,不如你自己反思清楚,把自己泄露客户号码的事主动交代清楚。 你的行为,可以在公司内部解决,也可以交到外部经侦那解决。 怎么解决,取决于你今天的态度。 ”

小美年纪轻轻,哪经历过这种场面,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被人戳中心中隐藏的秘密,这是一种很难应付的场景。

对付这种傻白甜并不难,无外乎恩威并施,威逼利诱。 几个回个下来,小美就承认了自己把客户电话泄露给男朋友公司的事实,和我们预想的场景一样:两个人建立感情关系后,小盛就给小美出主意,让她把向公司咨询配件信息的客户号码传递过来,再由小盛安排人和客户联系,以价格便宜、品质和原厂无异为由,拉拢客户来他那拿货,促成了很多单生意。

但是,商贸公司、小美究竟靠着这种方式获利多少钱?面对这个问题,小美打起了马虎眼,企图以没有成功几笔为由蒙混过关。

这个时候,蹲点视频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小赵先是作为红脸,和小美谈心,指出这种做法的危险,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接着话锋一转,小赵劝小美现在要多为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考虑,不要觉得这个小盛有多么可靠,很可能他只不过是把小美当作一个赚钱的工具

小美一听很生气,立马进行反驳。 但小赵打开的视频,让小美瞬间成了泄气的气球,转而又鼓满了气,只不过这次冲的气,是对小盛的气。 小美现场忍不住骂起了小盛,觉得小盛一直在骗自己,什么一起再挣两年钱就买房,什么我心里只爱你一个人,都是胡扯!

当对方失去了理智,就是我们事成的前奏。 这句话是我总结的约谈致胜的精髓,任何一个人在头脑清醒,思维理智的情况下,都会基于后果去选择说什么样的话。 而当一个人失去理智后,他就会基于情绪去表达。

小美很快就在立场上和她的男朋友划清了界限,把这件事的责任推到小盛的身上。 我在边上顺势又添了一把火,告诉她这件事公司大领导很生气,如果今天查不清商贸公司的获利金额,依据我们现在和你确认的事实,只好后续交给公安处理。 到时候就算他是主犯,你也甩不开共犯的身份。 如果你今天把事情说清楚,拿出应有的态度,我们不会为难你。

这时候,小美拿出来她的手机,让我和小赵看了她和小盛的微信聊天记录,里面有小盛发给她的EXCELL文件,里面清晰的记录了每一个小美介绍过去的客户最后的成交金额,我们发现有些客户不止在小盛那买过一次。 在EXCELL文件的Sheet2中,我们还发现了里面记录了小盛这两年间转给小美的提成明细,一共18笔,合计20万。

我和小赵意识到这次抓到了一条大鱼,我们要求小美把违规所得退回公司,小美说那20万就剩下12万,其他的都被自己花光了。 最后,小美担心事情闹大,就同意把12万退回公司,剩下的8万签了还款承诺书,每个月还4000元,直至还完。

小美的问题查清了,小盛到底赚了多少钱?当时小美已经放弃了任何抵抗,问什么说什么,她告诉我们具体小盛赚了多少,她也不知道准确数字,但之前小盛说过“赚钱了对半分”,也就是说起码他也有20万。

和小美约谈完后,我们就联系了小盛,让他来公司一趟。 小盛一开始不愿意来,后来我们在电话中点到小美已经把所有情况都告诉我们之后,他语气有些着急,同意来公司沟通。

只不过小盛明显没有小美好对付,虽然他承认指使小美把公司的客户引流到商贸公司,但是他却矢口否认自己从中赚钱,坚持说赚的所有钱都给了小美

毕竟小盛是公司外的人员,我们内审部拿他也没有太多的办法,索性把现有的证据材料交给法务部,由法务部打民事官司。 这个官司最后的结果是双方和解,一方面是我们的证据并不扎实,另一方面是这里面究竟有多少钱能算作是公司的损失,并不是很好界定,和解条件就是小盛赔偿我们10万元,双方互不追究。

写在最后:

这件事告诉广大职场朋友,身在职场,有些歪门邪道的事不要干,因为你留下的痕迹就像一颗地雷,只要有人去挖,随时可能引爆。 类似这种把公司的客户资源往外引流的手段,实际上非常低级和危险,因为涉及的客户多、持续的时间长,只要想查,其实并不难。

写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我们公司就没有内审部,我不担心被查。 那么,在这里,我也想澄清一下,不同公司对于“逮老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从我十多年的内审经验来看,小公司往往靠人治,很少会设置内审部,因为内审部存在的意义是去维护公司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而在小公司里,如果你和核心管理层关系很好,或者你为公司带来的收益大于你带来的损失,即便你犯点小错,公司大领导很可能也就是睁只眼闭只眼。

但是对于大型民营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内审部一般都是非常强势和犀利的部门。 因为公司太大,老板自己根本盯不过来,各项业务都要靠法治。 公司里个人能力在不断被弱化,公司的经营,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品牌效应、管理效应。 所以,一旦有人犯错,公司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去处理,以儆效尤。

我说@职男有话说 一个热爱自媒体的职场人,冷眼看职场,热情写文章,期待您的关注!

#寻找故事家#

下一篇:探访“壤塘文化旅游成都行”:千年文化引人入胜
上一篇:都说大金空调好,相比于别的空调好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