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宁胶囊多少钱一盒(心血宁胶囊多少钱一盒96粒)

2023-02-06 08:19:4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8

徐大夫有件奇葩事

有件事,徐大夫其实表示挺无奈的。

都以为医生在门诊上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下笔开药,却不知道,作为基层中医师,门诊上还要做一件听起来很奇葩的事,那就是为患者统筹规划,适当减药,尤其是在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中成药的使用方面。


药当饭吃,胃说:“我太难了!”

比如前两天有位叔叔,来就诊时,手里拿着一张A4纸,上面满满地写着20余种药:其中包括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口服的西药11种,治疗皮肤病、脾胃病、心脑血管病、便秘等问题的中成药10种,还有代茶饮的中草药,以及其他临时备用的药。

粗算了一下,这位叔叔必吃的药里,每天早、晚要口服药片22粒、胶囊15粒,中成药水丸约100粒,口服液10ml;中午略少,也要药片10粒,胶囊15粒,中成药水丸约50粒……

给徐大夫的感觉就是……药在当饭吃。 也难怪这位叔叔胃中不适,感觉那么多药支棱在胃里,想想就觉得有点难。


中药对证非对病

西药方面,徐大夫不想评价。 毕竟咱专业是中医,不专业的事不做。

但是中药动辄七八种甚至十来种一起吃,真的能治病吗?

徐大夫表示,可能不治病,反而致病。

就徐大夫观察,大多数非中医专业的朋友,用中药的思路就是:糖尿病吃这个,高血压吃这个,冠心病吃这个……

一个西医的病名可以用一个中药来治疗吗?有人兴许犹豫了:应该可以吧?

但正确答案是:不可以!

中药对的是证,不是病。

什么是证?简单来说,是把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表现得相对固定的一类状态归纳整理后,给出的“分型”。

这个证,可能出现在不同的疾病里面。

比如一个人可能出现血压高(头痛),血糖高(口干),腰椎病(腰酸腿沉),失眠(睡不着,做梦多,起夜多)……这些从西医病名诊断上,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失眠……但是中医的证型诊断可能只有一个,就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 对这个证用的药可能只有一个“XX地黄丸”。

而一个疾病,也会有不同的证。

比如最简单的感冒,有人可能清鼻涕,有人可能浓鼻涕,有人可能发烧,有人可能出汗,有人可能咳嗽,有人可能1天就好,有人可能1个月也没痊愈……在中医辨证里,简单的感冒就可以分成风寒、风热、暑湿、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等不同的证型。 用药各不相同,绝不是一个感冒冲剂或者是一个连花清瘟就能大包大揽的。


用心脑血管病中成药来举个例子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和用药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因此这里徐大夫也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药摘录一部分(以下500字只看篇幅,不必细看):

三七通舒胶囊、血塞通胶囊(软胶囊、颗粒)、血栓通胶囊、脑得生片(胶囊)、豨红通络口服液、大株红景天胶囊、银杏叶片(胶囊、滴丸)、杏林分散片、消栓通络胶囊(片)、愈风宁心滴丸(片)、脉平片、银盏心脉滴丸、脑心清片、复方川芎片、心血宁片等、脑心通胶囊、益心舒胶囊(丸)、通心络胶囊、复方血栓通胶囊、心脑欣丸、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正心泰颗粒、心脑宁胶囊、灯盏生脉胶囊、脑安颗粒、血栓心脉宁、心通口服液、养心定悸胶囊、柏子养心丸、生脉片、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冠心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利脑心片、血府逐淤口服液(丸)、心可舒片、乐脉胶囊(颗粒)、灯银脑通胶、冠脉宁胶囊(片)、强力定眩片(胶囊)、养血清脑颗粒、清肝降压胶囊、丹膝颗粒、培元通脑胶囊、补肾益脑片(胶囊)、复方苁蓉益智胶囊、麝香保心丸、芪苈强心胶囊、参仙升脉口服液、血滞通胶囊、安脑丸(片)、豨莶通栓丸、天丹通络胶囊、化风丹、大活络丸、牛黄清心丸、利脑心片……(以下省略1万字)

上面罗列的中成药只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已经可见规模。

其实如果我们不看药名,只是将其中所用的中药材拿来分析一下,多数也离不开:丹参、三七、银杏叶、灯盏花、川芎、赤芍、丹皮、牛膝、当归、桃仁、红花、党参、黄芪……如果只看功能主治的部分,就会发现,这些药物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作用:益气、养阴、补肾、活血、行气、化痰、平肝。

想想前面我们说到的,通常我们看病的时候,是这样的模式:

高血压,用点牛黄清心丸吧;有点心慌,再加点稳心颗粒吧;心肌缺血,要不再加点丹参滴丸;腔隙性脑梗塞了,再来点血栓通吧;还有点斑块,加个脉平片吧……

于是药越来越多。

而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样呢?

血压升高、脸红、心慌,可能有些心火。 心肌缺血,有梗塞、斑块,可能有些痰瘀(常规中医诊疗当然不是单凭症状,还需要舌、脉等更细致的资料)。 于是一个牛黄清心加一个天丹通络足以。


健康做加法,用药做减法

其实也可以理解这种吃药越来越多的情况:

经历过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濒死感的人,体会最为深刻。 因为刻骨铭心,所以导致很多患者吃上一种,又加一种,再加一种……哪一种都不敢撤掉,生怕万一减掉一种药,病情就反复或者加重了。

但其实对于这种濒死感,我们要做的是全方位的努力改变生活习惯,用适当的药物控制病情,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在这里,药物虽然可能不可缺少,但真的不是越多越好的。 且就临床观察所见:

用十几种药物搭配的,往往因为刺激肠胃、副作用、药理作用相互影响等因素,导致病情愈发复杂、不易见效。

相反找准病因,对证用药,一两种药物往往起到了令人惊讶的效果。

当我们服用三种以上药物的时候,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会明显对身体造成影响,而十余种药物一起吃,带来的可能是医生和患者一起晕菜。

因此,请梳理一下自己目前正在服用的药物,尤其是中成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用药做做减法,让健康做做加法吧。

@头条科学@头条号@健康新视听@超级医生@头条健康#健康用药##合理用药#

下一篇: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路线等(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根本宗旨)
上一篇:母亲节是哪一天?(母亲节是哪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