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资管机构价值观、文化一定要统一的,而且要持续的,不能一届班子改一次

2023-02-06 06:11:4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6

2022年08月20日 13:10:02 时事 28 投稿:新华社新媒体

  8月20日消息,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举办的“2022夏季峰会”在京举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肖钢指出,资管机构的发展最终是向头部集中的,一定有头部效应,集中度提高。 但同时不排除中小资管机构的发展。 增强资管机构核心竞争力要秉承资管+投行+科技,以金融科技为枢纽,以精品投行业务为特色,要发展投行业务,成为产品的创设者。

  同时,肖钢强调,要打造智能化的投研一体化的资管平台。 要有领先的技术架构与数据模型,计量客户收益与风险。 数字化资管长期战略目标,一个资管机构价值观、文化一定要统一的,而且要持续的,不能一届班子改一次。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参加CWM50举办的夏季峰会。 我讲的题目是《加快推进资管行业数字化转型》。

  大家知道,近几年我国资管市场发展稳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从全球来讲,资管市场也在快速发展,去年年底的数据,全球500强(欧洲杂志评出的)总资产规模突破100万亿欧元,增长19.7%。 到去年年底,中国资管规模达到134万亿,创历史新高。 在2018年以前,全球资管各国家国别排名是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大陆。 2019年以后中国一直排在全球第二位,就是美国、中国大陆。

  我们资管机构也得到快速发展,全球资管500强中,中国有30家(公募基金公司14家、银行理财公司8家、保险7家、证券公司1家)。 这30家中资资管机关都位于前200强,在500强中占了30家,但是在500强中的前200家,其中8家列在100强之列。 可见我国的资管机构实力逐步在提升。

  评价世界资管机构500强或者强大的资管机构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也是我认为中国的资管机构要追上的一条就是数字化转型。 大家可以看看在全球的资管机构巨头排前面的都是数字化转型比较成功的。

  为什么数字化转型成为竞争的关键呢?道理很简单:

  一是客户需求,现在中国70%以上的客户,就是理财客户、投资客户,线上投资意愿不断增强。 特别是大众富裕群体,金融机构有800万以上的高净值客户,另外还有大众的,100万以上的都可以参与理财,参与资管。 很重要的是大众富裕客户(100万以上)达不到高净值客户标准,同时又比一般普通的投资者数额要高一点,这部分的群体数量相当大,对资管机构的产品设计、服务客户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产品管理,现在管理的产品数量、类型越来越多,规模、账户都很多,复杂度很高,靠人工是不行的。

  还有投资绩效。 目的要投资,提升投资者的体验,提高投资绩效,要靠数据驱动,科技赋能,特别是做一些复杂权益产品,投研能力最重要,投研能力一定来自大数据,一定要靠科技赋能。

  四是风控合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减少人工处理,发挥实时预警、风险管理前移的作用,也必须依靠科技。

  还有外部压力在增大,一个是互联网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传统上并不是财富管理机构,这几年互联网线上理财发展很快,还有境外资管机构,在全球排头部的资管机构全部落户中国,都进来了,他们的数字化转型时间早,很多是上世纪或者本世纪初就开始搞数字化转型,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数据。

  从未来资管发展趋势来看,我认为有两个:集成度提升、差异化发展。 资管机构的发展最终向头部集中的,一定有头部效应,集中度提高。 但同时不排除中小资管机构的发展,因为它可以差异化。

  现在我国资管机构转型存在主要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数字化转型战略不是很清晰。 特别是资管机构对它本机构的业务的定位和规划,不是规则,是规划,缺乏很清晰的思考。

  二是普遍存在的数据质量不高,这包括内部数据、外部数据,数据治理存在不少的问题。

  三是资管机构的业务流程和应用系统很繁杂,而且相互分割的,不同业务线和业务流程和运营系统是分割的,而且存在简单地把原来线下业务复制到线上,这对流程、客户体验都没有改进。

  四是技术架构上也存在落后的问题。 技术架构一般还是用传统关系型的数据仓研究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相互因果关系,但实际现在很多有高并发,高频率的数据怎么实时高效智能应用,这在技术架构上还是落后的。

  我认为数字化资管主要包括六部分:投研、产品管理、营销、风险管理、客户管理、运营。 我们未来资管机构如果要成为一个头部的,一定要实现以数据驱动为关键的资管新形态。 从过去依靠专家经验型的资产配置到数字化资产配置。

  增强资管机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秉承资管+投行+科技。 所谓资管+投行,就是我们是新型的资管业务为核心,以精品投行业务为特色,资管机构一般是买方,那不仅要当买方,还要发展它的投行业务,还要成为产品的创设者。 当然,这一切都要以金融科技为枢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

  未来我国资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我简单提几点:

  一是数字化资管长期战略目标,一个资管机构价值观、文化一定要统一的,而且要持续的,不能一届班子改一次。

  二是要加强数据中台的建设。 通过数据中台的建设,把内外部的数据整合起来,实现数据的线上化、集中化、标准化、标签化、图谱化。

  三是打造智能化的投研一体化的资管平台。 都应该在一个平台运作,首先要支持投研,支持产品设计,支持客户营销,支持投资决策,一体化,还有后台运营。 所以要有领先的技术架构与数据模型,计量客户收益与风险。 投资绩效归因,每一个产品替客户创造的投资绩效到底来源于哪里,要做非常详细的归因分析。 还有交易执行的效率,就是投资决策了,要做交易了,还要怎么样询价,怎么样量化交易成本的分析,怎么样自动连接流动性。

  四是精准刻画客户、陪伴客户。 我认为陪伴客户被刻画客户更为重要,现在我们都很重视用数字怎么刻画客户的特征,也就是要从了解客户(KYC)到了解客户的想法(KYI),要比客户更了解自己,这点很不容易做到,要自己还了解自己,通过大数据。 科学计算可投资资产,建立客户动态风险模型,帮助客户克服市场波动情绪,长期陪伴客户成长。 很多资管机构有一个普遍的体验,比如大家都知道按照监管要求,每一次产品之前,要签协议之前都要进行风险的测试,填很多表,要问很多问题,他就会回答,根据他的回答诊断是哪一级,这是没问题,但是我认为这是从现在的资管机构的运作来看是远远不够的。 那怎么样陪伴客户呢?当市场发生波动的时候,客户一定忘记了当时填表的思维了,他会发生当回收率没有那么大的时候就焦虑了,所以在这些问题上,怎么样帮客户克服情绪波动,陪伴他成长,这对资管机构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一个数字化资管人才培养,按照个性化、动态化、启发式的教育方式,使得我们整个资管从投资博弈到智能组合,从学习知识到学习工具,这样更好提升资管行业的质量。

  我就分享到这里。 谢谢大家!

下一篇:种植荷兰豆常见有什么病(种植荷兰豆要注意什么)
上一篇:人寿保险借款利息计算(个人借款利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