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电公司中报大PK:谁是“白电之王”?

2023-02-06 03:46:5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0

2022年08月31日 20:00:02 时事 26 投稿:澎湃新闻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今日A股上了热搜,基金上了热搜,比亚迪也上了热搜,股民真是太难了。

  美联储官员放话要不惜一切代价抗通胀,最新的CME“美联储观察”显示,美联储9月份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已从上周五的60%上升至72.5%。 利率中枢将进一步上移,使得全球股市一片哀鸿,A股也承压明显。

  更意外的打击是,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的传闻成真了,比亚迪股价一泄如注。 巴菲特持有2.25亿股比亚迪H股,14年了,赚超33倍,减持无可厚非。 在喊出“别让巴菲特跑了”之类的话前,先想想国内基金的换手率吧。

  从今日市场走势来看,新能源板块延续调整,金融和消费板块大涨,有风格切换的迹象。

  作为消费的重要一环,昨晚“白电双雄”公布半年报后,今日格力电器直接来了个4%的高开,美的集团也逆势涨超2%,此前两家公司股价已趴在地上多时。 此外,海尔智家在半年报前后已累计涨幅逾16%,但是海信家电却被半年报直接干跌停了。

  “白电双雄”业绩到底如何?行业整体趋势又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格力依旧是印钞机 销售费用砍了20亿

  自从市值被美的超越后,董明珠带领的格力电器总是时不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甚至是被吐槽的对象,似乎除了做空调,干啥啥不行,最近其最大经销商又倒戈,都印证了格力的“水逆”。 然而,格力给出的这份中报,超出了市场预期。

  上半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958.07亿元,同比增长4.13%;净利润114.66亿元,同比增长21.25%;扣非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32%。 其中,二季度实现净利润74.63亿元,环比增长86%。

  拆分来看,空调仍然是格力电器的主要收入来源,上半年实现收入687.46亿元,同比增长5.18%,占格力电器上半年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2.2%。 格力称,家庭中央空调市占率在行业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上半年销售费用为49.18亿元,同比减少超20亿,这是渠道改革的效果。

  2019年,格力电器营收增速开始放缓,同时全年销售费用高达183.1亿元,仅上半年销售费用就有104.13亿元。 也是从2019年开始,格力电器推进销售体系改革,缩减渠道层级,推动渠道扁平化发展,提升渠道效率,公司线上销售份额占比也不断提升。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空调线上市场份额已经由2019年的不足5%提升至27.3%。 在财报中,格力强调公司深化直播带货和社交化电商的运用,完成六大基地的直播矩阵搭建,未来将培养千人主播队伍。

  格力渠道改革效果还体现在,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31.44亿元,同比增长316.5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09%,同比提升2.98%。

  意外的是,格力电器原本是计划每年分红两次,但是本次中报居然不分红,这可能与经销商不断套现有关,还有格力员工持股第二期中没有完成,分红可能在三季报后。

  不过的格力问题依旧是明显的,格力还是一家以空调收入为主的家电企业,多元化业务仍然没有起色,收效甚微。 机构关注的冰洗、小家电业务的生活电器板块,新能源业务都处在原地踏步中,格力钛仍然亏损,是拖累格力业绩的潜在地雷。

  美的半年营收首次突破1800亿 稳当“白电之王”

  上半年,美的集团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营业总收入1837亿元,刷新其史上最好中报记录,同比增长5%;净利润160亿元,也是该公司上市以来的最好半年报业绩,同比增长6.6%;扣非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7.2%。

  海内外市场方面,美的集团国内和海外销售齐头并进:国内销售1048亿元、海外销售778亿元,均同比增长约5%。 其中,国内业务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略高于海外市场。

  分业务来看,美的集团上半年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数字化创新业务均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 其中,数字化创新业务实现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42.4%;楼宇科技实现收入122亿元,同比增幅达33.1%。

  就最受关注的空调业务来看,上半年美的集团空调收入832.36亿元,超出格力约150亿元,同比增长8.94%,占收入比重为45.57%。 对比2021年年报,格力与美的空调收入差距约为100亿元,今年上半年差距继续拉大。

  有意思的是,半年报中,美的和格力均援引了不同的统计机构数据,均宣称自己在中央空调领域是国内市占率第一。

  渠道方面,美的也在完善渠道布局,2022年上半年,美的电商销售占比继续保持在45%以上,美的全网销售规模超过440亿元。 推进会员体系和私域流量建设,截至2022年6月底,美的集团累计注册会员数突破1.2亿。

  白电公司大PK:哪家潜力大

  说了格力和美的,自然少不了海尔。 海尔智家8月29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18.58亿元,同比上涨9.07%;归母净利润79.49亿元,同比上涨15.89%。

  通过收购卡萨帝等品牌,海尔成为目前国际化最成功的一家白电公司,上半年中国大陆地区营收48.71%,其余收入来自美洲、欧洲等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 近日,海尔智家股票走势是白电公司中最强的,目前市值2444亿。

  相比而言,海信家电中报有些“暴雷”了。 2022上半年,海信家电实现营业总收入383.07亿元,同比增长18.15%;归母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0.79%,扣非净利润4.28亿元,同比下降5.87%。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2亿元,同比下降65.46%。

  此前,海信家电走势还不错,市盈率也是几家公司中最高的,今日开盘后直奔跌停,目前市值174.8亿元。

  有必要指出的是,海信家电也是一家白电公司,空调和冰洗为主营业务,容易与热衷世界杯打广告的海信电视搞混,海信电视对应的上市主体为海信视像,二者是“兄弟”关系。

  整体来看,上半年,国内受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减弱、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家电行业需求疲软,国内家电市场零售规模 3389 亿元,同比下滑 9.3%;海外高通胀也对市场销量产生负面影响,上半年家电出口总额2833 亿元,同比下降 8.2%。

  不过从四家上市公司的营收来看,上半年表现依旧坚挺,都实现了营收增速为正,但是净利润则开始了分化。 由于今年夏季的极端高温,空调电扇大卖,三季报可能都会更好一些。

  白电一直被视为房地产后周期行业,在地产形势走低情况下,各家公司的应对举措也不是一年两年来了,这些效果最终会体现在财报上。 未来谁的业绩增长潜力更大呢?从半年报一些核心指标来看,也许可以得到一些思考。

  营收规模:美的1836.63亿,海尔1218.58亿,格力958.07亿,海信383.07亿;

  外销占比:海尔51.29%,美的42.61%,海信37.39%,格力34.27%;

  毛利率:海尔30.2%,格力24.5%(+3.19%)美的23.12%(-0.45%),19.25%(-8.06%);

  销售净利率:格力11.97%,美的8.71%,6.52%,海信1.62%;

  净资产收益率:格力11.09%(+36.74%)美的12.18%(-3.56%),海尔9.24%(-0.54%),海信5.84%(-5.04%);

  销售费用:海尔176.06亿(+8.75亿),美的集团146.98亿(+7.48亿),格力49.18亿(-20.56亿),海信40.61亿(-0.85亿);

  研发费用:美的58.65亿(+5.5亿),海尔45.96亿(+8.58亿),格力30.56亿(-3.26亿),海信10.68亿(+2.32亿);

  管理费用:海尔51.32亿(+0.84亿),美的49.51亿(+6.99亿),格力24.88亿(+5.14亿),海信8.57亿(+3.97亿);

  经营现金流:美的213.95亿(+6.04%),格力131.44亿(316.5%),海尔59.64亿(-29.35%),海信7.2亿(-65.46%);

  投资现金流:格力-134.76亿(-335.75%),美的-65.63亿(-171.83%),海尔-41.61亿(-28.53%),海信15.16亿(+180.24%);

  总市值:美的3726亿,海尔2224亿,格力1798亿,174.8亿。

  由于“空调霸主”格力近几年增速原地踏步,不仅早被美的超越,2019年营收也被海尔反超,目前格力市值沦为行业老三。 海尔和美的都通过一系列的海外收购战略,借助当地品牌和渠道,迅速开拓了海外市场,尤其海尔,海外收入占比已超过一半,从而使得营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而格力主打“中国造”,在家电出海中,无论是品牌心智还是渠道都得一步步开拓,自然就慢了几拍,失去先机。

  从盈利水平来看,海尔由于中高端产品较多,自然毛利率也是最高的,格力紧随其后。 但销售净利率格力又反超了海尔,格力的收入以空调为主,说明空调依旧是白电中最赚钱的生意,格力胜在品牌溢价和规模优势。 但是,最后从最核心的净资产收益率来看,美的教格力和海尔做人,只有走亲民路线,通过高周转模式做大营收规模,才能最终成为“白电之王”。

  从销售费用和经营现金流来看,格力的销售改革,董明珠把刀刃指向了曾经自己最为倚重的渠道经销商们,相当于自己要摧毁自己曾经一手建立起来的模式,从而也必然引发经销商的倒戈。 但是事实证明,置之死地而后生,格力的渠道改革成效明显,不仅销售费用大大降低,营收规模回升,因为渠道占款少了,现金流也大幅改善。

  不过从投资现金流和研发费用来看,格力一方面投资规模增长最快,四处出击,包括投资于格力钛(银隆)新能源车、储能、智能制造、半导体、医疗健康业务,以及入主盾安环境等上市公司,多元化进一步发力,但是在研发方面却开始省钱了。 格力现在才意识到“买”的好处估计有些迟了吧,而且投资布局十分杂乱,如格力钛至今是亏损的,难以像美的和海尔的“同心多元化”那样提振信心,前景并不明朗。 格力除了渠道改革有成效外,其他方面还难言乐观。

  几家公司里,海信并不是一个梯队的,上半年行业遇冷,从海信的毛利率大幅下滑可见一斑,不得不通过降价促销。 行业压力越来越大,未来的格局可能还会进一步大鱼吃小鱼。

下一篇:“庆祝中韩建交30周年”美术交流展在韩开幕
上一篇:一克黄金值多少人民币(一克黄金值多少钱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