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黑痘病有何特点?如何防治?

2023-02-05 18:57:1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5

(1)黑痘病及其特点

黑痘病又称为疮痂病、鸟眼病。 病原菌为葡萄痂圆孢(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 其侵染部位包括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卷须,主要危害葡萄新梢、幼叶、幼果等幼嫩组织,老熟组织不发病,高温干燥不发病。 一般在生长前期发病,南方入秋后往往阴雨绵绵,此病易再次侵染葡萄幼嫩组织。

植株感染黑痘病后的症状:在叶片上开始感病时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点,病斑的周围有黄色晕圈。 之后,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色,病斑直径为1~4毫米。 气候干燥时病斑自中央破裂穿孔,但病斑周缘仍保持紫褐色晕圈。 叶脉上病斑呈梭形凹陷,灰色至灰褐色,边缘暗褐色。 叶脉破坏后,由于组织干枯,常使叶片扭曲,人们常称为“火龙”。 穗轴发病会使全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 果梗患病可使果实干枯脱落或僵化。 绿果病害时,初为圆形深褐色小斑点,后扩大病斑直径达2~5毫米,病斑中央灰白色并凹陷,周缘为紫褐色,似鸟眼状。 在新梢、蔓、叶柄和卷须发病时,初现圆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以后呈灰黑色,边缘深褐色或紫色,中部灰白色,病斑凹陷,后期病斑中部开裂。 新梢木质化以前,最易传染。 叶柄染病,其症状与新梢相似。

萌芽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生,春、夏季为害集中。 4~6月多雨高湿时发病,25℃孢子萌发,潜育期4~6天。 黑痘病的流行和降雨、空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关系密切,尤其与春季及初夏(4~6月)雨水多少,持续期长短关系最大。 长期多雨高湿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同时,多雨高湿条件下有利于葡萄叶、果、梢等绿色幼嫩组织的生长,发病严重。 天旱年份以及少雨地区,新梢抽出缓慢,感病组织少,病害较轻。

黑痘病的发生时期因地区而异。 华南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下旬葡萄开始萌动展叶时,病害开始出现;6月中下旬,发病达到高峰;7~8月以后空气温度超过30℃,组织逐渐老化,病情一般受到抑制;秋季如遇多雨天气,病害可再次严重发生。 华北地区,一般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8月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9月以后气温降低,天气干旱,病害停止发展。 华东地区,于4月上中旬开始发病;5~6月多雨、高湿,为发病盛期;7~8月组织开始老化,高温干旱,病情受抑制;9~10月如秋雨多,病情会再度发展。

容易引起果园湿度增大、幼嫩组织增多的因素均有利于该病害的严重发生。 如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速效氮肥过多、修剪不合理、幼嫩组织多,都会导致病害大发生。 园内遗留大量的病残体,则为病菌越冬和第二年的发病创造了条件。

品种抗病性差异很大。 感病严重的品种有:红地球、黑大粒、美人指、龙眼、无核白等;中度感病品种有:玫瑰香、新玫瑰、意大利等;轻微感病品种有:佳丽酿、吉姆沙等;抗病品种有:黑奥林、巨峰、先锋、红富士等。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蔓、病梢、病果、病叶痕等部位越冬等组织部位越冬。 病菌生活力很强,在病组织可存活3~5年之久。 第二年4~5月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孢子发芽后,芽管直接侵入幼叶或嫩梢,引起初次侵染。 侵入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 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进行再侵染。 温、湿条件适合时,6~8天便可发病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 远距离的病菌传播则依靠带病枝蔓。 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25℃左右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 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40℃,最适为30℃。 潜育期一般为6~12天,在24~30℃温度下,潜育期最短。 超过30℃,发病受抑制。 新梢和幼叶最易感染,其潜育期也较短。

(2)黑痘病防治方法

根据黑痘病的发病与传播条件,任何降低湿度和水分、减少病原的措施,都能减少或降低黑痘病的发生程度或发生概率,包括完善的排涝体系、清园措施和田间卫生(处理落叶和病残组织)、田间管理(合理叶幕,通风透光性良好;夏季控制副梢量)等具体措施。

首先需要对苗木进行消毒。 黑痘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菌的苗木或插条,因此应选择无病苗木或进行苗木消毒处理。 常用的苗木消毒剂有10%~15%硫酸铵溶液,3%~5%硫酸铜溶液,10%硫酸亚铁+1%粗硫酸溶液,3~5波美度石硫合剂等。 方法是将苗木或插条在上述任一种药液中浸泡3~5分钟后取出,即可定植或育苗。

其次应重视田间卫生。 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来自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因此必须仔细做好清园工作,以减少初侵染的菌源数量。 冬季进行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并集中烧毁。 再用铲除剂喷布树体及树干四周的土面。 常用的铲除剂有3~5波美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10%硫酸亚铁+1%粗硫酸。 喷药时期以葡萄芽鳞膨大,尚未出现绿色组织时为好。 过晚喷洒易发生药害,过早效果较差。 加强果园管理,雨后及时排水,合理修剪以使葡萄园通风透光。

在园艺学措施防治的基础上进行药剂化学防治。 在葡萄萌芽前用五氯酚钠混合石硫合剂对枝条及整个温室进行全面喷布;发病初期喷施1∶0.7∶200~240波尔多液或52%克菌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使用代森锰锌、多菌灵、霉多克、疫霉清、大生等药剂防治。 花前花后喷药防治很关键。 常用的保护性杀菌剂有80%水胆矾石膏400~800倍液、50%福美双1500倍液、42%代森锰锌800倍液、波尔多液、30%王铜(氧氯化铜)600~800倍液、78%水胆矾石膏+代森锰锌600~800倍液等。 铜制剂是控制黑痘病的最基础和最关键的药剂。 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20%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坐果后还可用40%氟硅唑8000倍液、80%戊唑醇6000倍液等。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温室大棚一般什么尺寸(温室大棚标准尺寸)
上一篇:3060万图师和魔龙哪个更值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