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名声为什么这么差(刘邦的名声为什么这么差)

2023-02-05 02:43:4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6

清朝历史中,虽然雍正皇帝只在位13年,可是关于雍正的一些是是非非的言论却过多其他清朝帝王,其中最知名的就有雍正即位合法性和雍正怎么死的。

如今看来,雍正皇帝一生勤政为民、宵衣旰食、改革弊政、利国利民,使得清朝的国力短时间大增,不可否认,放之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雍正都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好皇帝。

特别是那一部火了20余年的电视剧《雍正王朝》,更是形象的表现了雍正皇帝高尚的一面。 当然不管真假,我们也不否认其阴暗的一面。 可

是,自雍正登基以后,数百年来,关于他的各种言论,在各种作品、民间野史有很多都把雍正皇帝说成是一位残暴的帝王。

这里不去深究历史真相,只是按照我们常见的认知,去分析一下为什么雍正皇帝在民间和野史在老百姓心中是位残暴的帝王。 私以为有以下几点:

政敌的抹黑

雍正皇帝,不管历史中真实的他如何,即便是真如野史流言那般残暴,或者比野史更不堪。 如今我们作为历史的观赏者,谁都不得不佩服雍正杰出的智慧和高明的手段。

因为,雍正所处的政治环境太艰难了,政敌实在太多。 且因为政敌多有血缘关系,还不好十分强硬的处理。 但他却能坐稳皇帝,还可以干出漂亮的政绩来,历史中就没几个皇帝做得到。

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此说法虽有争议,但不可否认其前半生不俗的功业。 可是,作为父亲、作为帝王的康熙,由于多子的原因,晚年期间却因嫡位给朝廷、给继任者留下诸多问题;

也因为其在位时间长、晚年过于宽松的治理模式,让朝局、人心变得错综复杂。 这就无形之中给作为其继任者的雍正树立了许许多多的政敌。

雍正的政敌,首先就是他那些哥哥弟弟们,尤其是势力极大的八爷党。 这些哥哥弟弟们,谁都不甘心帝位传到了他老四,没传给自己。

不考虑任何问题,康熙留下的这些儿子,可以说只要帝位不是自己的,谁做皇帝,就是与自己为敌。 所以从雍正即位那天起,基本就得罪了不是原四爷党的所有弟兄。

加上由于雍正初即位势力不是很强,雍正毕竟是人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人情味,且都是亲兄弟不好下手等因素,没来得及及时处理这些政敌。

因此,作为臣子的弟兄们,没名份和势力搞事情,但是抹黑他雍正的方方面面还是比较容易的。

而且,成本不算高,还不好查处。 抹黑皇帝,最重要的、最不服的就是抹黑雍正即位的合法性,把历史书中那些贪酒好色、奸淫掳掠、弑父篡位、阴狠残暴等词用上也就够了。

正是敌之罪天诛地灭、自绝于天地、自绝于列祖列宗。 这类宫廷秘史、大瓜,在民间是极有生命力的,基本不愁传播不出去。

特别是从皇子皇孙、宫廷王府中传出来,其可信度十分强劲,假的也是真的。

所以,雍正,或者说康熙的继任者,只要谁即位,就算是神人一样的存在,也必定要被那几个想即位却没机会即位的弟兄抹黑。

其次,雍正的政敌来自于康熙朝留下的那一群,养尊处优、懒散惯了的大臣。

毕竟都是人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呀;谁不想舒舒服服地吃他娘、穿他娘的;谁不是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的主。

雍正,不管他黑历史怎样,从他搞摊丁入亩,火耗归功,养廉银,官绅一体当差等措施,都是利国不利那群大爷的。 只要搞,自然与这些大爷为敌。

没办法,搞人家的饭碗,人家当然想办法对付你。 你是皇帝,无所谓,有的是办法回报雍正。 其中成本最低,就是造谣,抹黑。

再者,作为新登基的帝王,历来都要处理拥立之功的心腹,前朝遗老等人。

这两类人,是不得不处理的,因为帝王需要光明正大之行,拥立之人多是潜邸之人,知道的太多,不利于帝王,必须处理掉;一朝天子一朝臣,前朝的人该滚蛋的还得滚蛋。

可是,这样一来,就会树立政敌,毕竟处理这两类人不是抄家灭族、砍脑袋,就是搞人家仕途、财路、踢别人饭甑子。

更重要的是,这两类人不是几个人,因为每个顶部人员后面都会有一大串人,搞一个顶部人,后面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牵连。

用《大明王朝1566》中胡部堂一句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 雍正更麻烦,因为康熙留下的烂摊子,朝臣都和那些不省事的政敌弟兄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是,必须搞,一搞就坏事。 即便不发生大的变动,最起码被抹黑这种最低成本的反击,是注定的。

最后,从如今留下的历史材料我们可以看到,雍正是一个可爱、任性的人。 当然,从人的性情看,个性太明显的人,多半会有点极端。 作为一个现代人没关系,可以说是一个闪光点。

可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人、一个政敌无数的帝王,这就成为短板了。 自然就成为了政敌抹黑的点。

没办法,政敌那么多,雍正还有点梦想,还那么有个性。 从政敌方面来看,雍正被抹黑是必然的。

改革得罪人

雍正名声不好,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位期间,大刀阔斧的搞改革。

改革,从来都是要得罪人的。 因为改革,就是重新制定利益分配规则。

可是,任何时代,任何规则,之所以能够表现为当时之现状,就是因为在此时代、规则之下,有一定力量的受益者,他们能够稳住现状。 如果要改革,必然会触碰到受益者的红线。

关键是,通常一个时代中的受益者是最有力量,最有话语权的。

雍正的改革步伐,不仅大而且急,得罪到有力量、有话语权的人太多。 毫无疑问,雍正的改革是利国利民的。 可是受益者才不管这些大义呢,不触碰我的利益就行,任你怎么搞都行。

踢我饭甑子,什么都不行。 更微妙地是,雍正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大清子民还不容易感觉得到雍正改革政策对他们的好处。 因为通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改革从上到下,逐级变味儿。

到百姓处,雍正的改革的好处基本就迷迷糊糊了,甚至变成变相的搞百姓,折腾人。 当然,从雍正的国库看,效益十分明显,常年在深宫中国的雍正不大清楚这些。

这样一来,雍正改革得罪的有话语权的人,自然对付他,抹黑他。 而且改革的雍正理想的实际受益者,某些地方的人们,更可能跟着流言盲目地抹黑雍正,造谣传谣。

因此,由于改革得罪人,雍正被抹黑、造谣也是必然的结果。

高压政治环境

雍正在民间、野史名声不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雍正朝与康熙朝、乾隆朝明显的差别。 雍正朝,由于政敌、改革等问题,全国范围形成了高压政治环境。

雍正朝廷不得不搞高压政治,必然各级官员中,社会各个角落必然都弥漫着高压的气息。

不管什么最后传到民间都是要影响老百姓的,用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里的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高压的环境中,人需要释放压力,加上各种抹黑言论,流言四起。

正是高压环境中,人们释放压力的好料子。 大家都嚼舌头,又要压一压。 一压,氛围就更加紧张。 如此往复,高压环境中的所有人,自然对雍正的印象越来越差。

高压环境中,各级官员搞百姓的手段也会有所创新,最后吃苦的依然是百姓。 如此流言越传越真,越传越广。 最后,雍正在民间的形象,变成了谣言中的雍正了。

雍正的手段

除去上述来自别人对雍正的抹黑和误解外,我们永远别忽视一点,那就是源自雍正自身的原因。

雍正,说来也是个艰难的皇帝,偏偏政敌那么多、朝局那么复杂、国家弊政那么多,由不得他不用激烈的手段去处理。

雍正登基后,心怀鬼胎的兄弟们要搞定,隆科多、年羹尧两个权势过大且心思不明的权臣也要搞定,盘根错节的朝臣也要搞定,国家弊政更要搞定。

这些问题,任何一个,放之那个皇帝手下都是相当棘手的问题。

可是千万别忘了,雍正即位时已经四十五岁了,那个时代四五十岁的人,生命还有多长也不一定了,有没有机会办成一点事情都不一定。

面对错综复杂的朝局,政敌等各种问题,雍正必须用霹雳手段去处理。

所以,正如正史里的那样,雍正办兄弟,搞年羹尧、隆科多,高度集权大踏步搞改革。 雍正办的这些事,对朝廷,对国家,对皇权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

可是,在政敌、在民间看来,就是雍正阴狠毒辣。

当然,理智的我们,从办事的人的角度看,雍正的手段正是办事所需的。 不想办事,像明朝的万历得过且过,像申时行一样和稀泥,那么将是一事无成。

所以,用激烈手段办成了些事的雍正,民间野史名声不好,也是必然的了。

下一篇:贷款买车,做抵押为什么要压身份证三天,这样合法吗?
上一篇: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暂行办法(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暂行办法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