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鉴赏论文2000字(清明上河图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

2023-02-04 16:28:1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4

写作思路:首先介绍一下《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以及背景,再说一说形式以及反应了怎么样的城市面貌等等,再根据画作表达一下当时的社会状态。

正文: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结构严谨,长而不沉,“广阔而不粗疏,缜密而不琐碎”,展现了画家精湛的绘画技能。 整个画卷犹如一曲震撼人心的交响乐,在起伏跌宕中展开画卷,在繁华热闹的场景中逐步走向高潮,最后又回归平静。

画卷可分为郊外风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展开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薄雾笼罩下的村舍、农家、草桥、老树、扁舟等,在春回大地之际柳枝发芽,迸发出勃勃生机,袅袅炊烟缓缓升起,远处有小桥流水,仿佛能听到涓涓的流水声。 清晨,几个脚夫赶着毛驴进城。 路上有轿夫、挑夫、马匹等,人们在匆匆忙忙进城,还有从京郊扫墓归来的人。

画卷的中段是繁忙热闹的汴河码头,也是画卷的精彩部分。 在繁华的汴河两岸人烟稠密、高楼林立、粮船云集,画卷中有人在茶舍休息,有人在饭馆吃饭,有人在街上闲逛。 一座结构精巧、规模宏大的虹桥横跨于汴河之上,桥上桥下热闹非凡,桥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有辆独轮车和两只骡子正向虹桥走来。

桥面上抬着轿子的两人在吆喝行人让路,而迎面走来两个骑马的达官贵人。 桥下的汴河中船只穿梭往来。 有的船只正在卸货,有的逆流而上。 有的停在岸边,构成了繁忙的社会景象。 一艘满载货物的大船从桥底缓缓穿过,船夫们在船上忙碌不停,有人用竹竿撑船,有人用竹竿顶着桥梁,还有人用手挽着麻绳,桥上和河岸两边站着许多围观的人,有人探头向前望去,有人在指手画脚,有人若无其事,有人在担心船只的安全。

第三部分是以城楼为中心的市区街道,也是画卷的高潮之处。 街道两旁楼宇林立,官府衙门、民居宅院、城楼高台,还有酒馆、肉铺、茶馆、庙宇、药店、商店、肉铺、庙观等,大的商店和宅院都张灯结彩,挂着各种招牌,如正店、孙羊店、赵太丞家等。 街道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坐轿的家眷、问路的游客、行乞的老人、背篓的僧人等,可谓是男女老幼、官商士绅无所不有。

认真观察可以发现,轿子里的豪门贵族傲气自矜,酒楼上的纨绔子弟肆意狂欢,街上的小贩不停地叫卖着东西,城门边的残疾老人静静等待别人的施舍。 在画卷末端,画家安排了一个背着包袱、手提盒子的问路人,他抬头展望着远方,这给画卷留下了一种“言已尽而味无穷”的审美意味。

《清明上河图》直观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状况,也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还迎合了诸多新兴市民阶层对艺术的审美感受,所以被无数群众所追捧,并逐步被北宋宫廷统治者所了解、接受与欣赏。

在这部经典之作中,张择端选择了将现实主义创作思想与浪漫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并运用长卷的形式进行整体构图,并借助散点透视的方式让整个画面扩充了容量,以便于描绘复杂多元的事物,并且让画面产生出一种戏剧性的变化,让人物在狭窄的画卷中具有高度的艺术凝聚力与概括力,因此,这是一幅国宝级的现实主义艺术珍品。

艺术作品鉴赏论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艺术作品鉴赏论文1500字、艺术作品鉴赏论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下一篇:代还银行贷款违法吗(代还银行贷款违法吗?)
上一篇:淘宝网上卖牛西西药材哪家是正宗的?牛西西与土大黄,牛耳大黄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他们说是同一种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