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生生不息的文明古国

2023-02-04 08:25:2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5

2022年09月20日 10:25:02 时事 15 投稿:合肥金辉 原标题:展现生生不息的文明古国


  《自古繁华》北京日报理论部 主编 北京日报出版社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口耳相传的陈年旧事,更是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 读史悟道,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学识、拓宽视野,通过鉴古思今、深刻反省,寻求智慧和启示,把握历史演变的深层规律,使人终身获益。

   在文史和社科研究领域,我们一贯注重将高深的学术探究与通俗的知识普及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象牙塔里的研究成果走向大众。 通过“大家写小文”,为更多层次的读者提供适当的思想产品,最终实现“大家读小文”。

   近来,“古代中国百家谈”系列图书问世。 这套书的编者立足择重点、选热点、解疑点,以史实说得清、道理讲得透、读者看得懂为目标,选收全国文史领域近200余位专家学者撰写的244篇文章,大跨度、多层面、多视角地展现一个生生不息的文明古国。

   “古代中国”,好大的一个话题,决定了观察视角的多元和整体内容的丰富。 从“一个古老大国的由来”“长治久安,几千年的不变追求”“人文百态与大国气派”三册书的副书名,读者便能体悟到整套书的策划初衷。 在收录了87篇文章的《自古繁华:人文百态与大国气派》一书中,我们在字里行间读到了古代中国缤纷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以及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广泛影响。 三册书彼此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全面而系统地呈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原貌。 当今的读书界,讲究“有图有真相”,这套书收有40幅文前精美彩色插图,213幅内文插图,图文并茂,读赏兼顾。

   “古代中国百家谈”的编者有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将先后发表的相关主题的文章“合并同类项”,形成主题突出的态势。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关于中国历朝历代选官考官制度、职场为官之道、防范和惩治官场腐败,以及首都治理和北京中轴线等方面的多篇文章。 类似“以德育人与文化记忆”“西学东渐与北京形象”“历史场景中的丝绸之路”这样引人入胜的专题,书中还有很多,实际上形成了围绕热点、重点内容而展开的学术“论坛”,通过从多个视角和层面阐释同一个话题,聚焦了不同的观点,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放大效应,丰富和深化了我们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提升图书的品质,“古代中国百家谈”非常讲究编辑之功。 在汇编成册时,对许多文章的标题进行了适当的加工,以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题,力求锦上添花。 编者还细心地在每篇文章的后面注明作者的供职单位,为读者进一步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研究领域提供了检索之便。 书中类似的修改、加工之处比比皆是,将使读者获益不浅。

   如同央视“百家讲坛”的目标读者定位于高中文化程度,“古代中国百家谈”系列图书谈到的问题其实颇深,但是由于目标读者定位于由普通人组成的“大家”,因此给人的感觉是,尽管作者的论述角度、表达习惯各异,但都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依据丰富史实资料,注重常识与逻辑,面对不同观点,从正面阐释自己的看法,既无弯弯绕绕,更无故作高深,整体语言风格十分平实,亲切,力求让广大读者看明白、有兴致、长知识、开眼界。 在专业编辑人员的深耕细作、精打细磨下,读者可以一书在手,更加直观地感受古代中国的文化魅力。

   事实表明,通过“古代中国百家谈”这种专题呈现的方式,可以扩大文史和社科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延伸和拓展相关文献的价值,提升自身的社会功能。

   今天的历史,就是昨天的新闻;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文化的积淀,给时间以文明,是曾经岁月的表征,也是未来时光的起点。 作为具有数千年文明传承的古都,作为当代中国的“四个中心”,围绕北京可以展开无数的话题。 精彩呈现大众媒体“大家写小文”丰硕成果的“古代中国百家谈”出版了,广大读者有理由期待更多的精品问世。

   (作者:蔚青)

下一篇:养生粥的配方(养生粥配方大全)
上一篇:本地和当地有什么区别(本地和云端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