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医院和死在家里有什么区别吗

2023-02-04 03:03:4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8

爱情中,多少痴男怨女相爱相杀;婚姻里,多少红男绿女演绎忠诚与背叛。 与蓝色的兰路虎一起看遍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读尽人间百态、聚散悲欢!喜欢就关注哦!

世间万物有枯有荣,有生有灭。 人虽然是万物之灵,但至今也不能抵抗死亡的来临。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而在当今社会,如何死去却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中国人讳言生死,但总有一天,我们会面对亲人甚至自己的离去。 那么在生命临终、医治无望时,我们是寄希望于高科技的医学设备,在ICU病房里赤条条地插满管子迎接死亡。 还是放弃无谓的过度治疗,平缓安然、有尊严、最少痛苦地离去?这成了许多现代人都会面临的选择和困境。

为此,开国大将罗瑞卿之女罗点点成立了“不插管俱乐部”,鼓励人们签署“不过度医疗”的生前预嘱,倡导患者在生命终末期能够“有尊严地死去”,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

下面,让我们听一听众多网友对此有什么看法?希望他们的想法能引起我们所有人的思考。

@生亦何欢死何惧

我今年65岁,身体还好。 如果将来我得了无法救治的绝症时,我死活都不会让子女倾家荡产为我治病的;而在我走向生命的终点前,也不会同意儿女把我送往ICU那个吞钱屋子里,进行痛苦而徒劳地救治。 生老病死,谁都免不了。 顺其自然地离去不是更好吗?何必花钱还遭罪呢?

@达芬奇在哪儿

实际上,现在很多地方存在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有些地方缺乏必备医疗技术,或者病人缺少经常体检防范的意识,结果发现问题一检查就是晚期;有些人对待亲人是过度治疗,他们生怕被别人指责不孝,有的甚至不尊重亲人的意愿进行强制治疗。 因此,有些人被切管、插管、鼻饲来维持生命,不仅痛苦也不人道。

@般若波罗蜜

有个词叫做死亡质量,中国人的死亡质量在世界上是排名靠后的。 对于那些生命终末期的病人来讲,让他们有质量地度过剩下的时间才是正道。 相反,进行过度的医疗和救治,有时反而会缩短他们的生命,降低他们存活的生命质量。

@天边一片云

我今年68岁了,得过心梗,现在还有腰间盘突出和糖尿病。 我叮嘱过女儿,如果有一天我突然倒下昏迷不醒了,千万不要把我送什么ICU抢救。 万一抢救过来,再弄个瘫痪、植物人什么的,可就拖累儿女一辈子了。 那种没有生命质量、苟延残喘的日子更折磨人。

@没有你我可怎么办

至亲身患绝症时,哪里还会想什么选择,只想着怎样都要把她治好。 我老婆是在2015年查出胃癌晚期,先后去了几个医院,都估算她最多能活一年。 我不想也不能放弃,于是倾尽家财,全国各地领她去看病,什么治癌专家、传世老中医,不知道看了多少位。 最后,她还是离我们父女而去。 好在,在她最后的日子里,我们选择了保守平缓治疗,带着老婆回了老家,陪她静静地走完了最后的人生。

@兰花草

我婆婆就是身患重疾,一直在治疗,最后死在了重症监护室里。 这里面不仅仅是花钱的问题,还有那种明知无效的治疗方式,也让婆婆多遭了许多罪。 如果是病情初期的时候,一定要竭尽全力治疗。 但如果到晚期恶化、治疗无用了,也可以选择平缓、少痛苦的治疗,尽量减少亲人身体的痛苦,让她平静地离开。

@爱拼也不见得赢

我爷爷在患病离去前,曾多次入院治疗。 他在积极地与病魔抗争无望后,最后竟死活要放弃治疗。 他对家人说,不想把最后的时间都耗费在医院里,想回老家去看看亲朋好友,去看看他的故乡。 想多一些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最后,家里人在与医生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后,尊重了爷爷的心愿。 开了一些缓解疼痛和镇静安眠的药物,带爷爷回到了家里。 后来,爷爷最终如愿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天天想你爱着你

老母亲是在重症监护室走的,她在那里待了将近20多天。 我们大多数时间只能呆呆地看着浑身插满管子的母亲,躺在各种闪烁的仪器中间,却无能为力。 母亲去世后,我始终有些自责,如果最后不坚持继续治疗,让母亲回到家中在家人的陪伴下离去。 那样,她是不是能更无憾些。 最后,我决定当我临终时,要提前写一份生前遗嘱,按照自己的意愿离开。 这样,也不会让自己的子女为难。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010年,75岁的母亲胰腺癌复发,去检查发现已经转移到肠道了,在医院里只能依靠打营养液来维持。 当时,神志清醒的母亲特别坚决地要求出院。 回到家里后,她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遗书念给大家听。 然后,又让我们带着她一一拜访了临近的亲朋好友。 我们还一起拍了许多照片,吃了合家欢的团圆饭。 最后,她在一个飘雨的清晨悄无声息地离去了。 发现时,她脸上还有一丝淡淡的笑意。 我想,或许这是最好的告别!

@天长地久有时尽

姥爷前年去慢跑的时候,突发心梗倒在地上,40多分钟后才被送到医院抢救。 经医生全力救治,姥爷虽然心脏恢复了跳动,但是大脑进入深度昏迷。 医生说如果插管抢救,即便能维持生命,但很有可能成为植物人。 于是,医生询问母亲和舅舅们是继续在ICU插管抢救,还是放弃治疗?结果,母亲和舅舅想都没想都抢着说:“无论怎样都要继续抢救,哪怕变成植物人,也要让姥爷活着在身边。 ”

@死也要死在你怀里

至今,我仍清楚记得奶奶因为突发脑溢血入院治疗的情景。 病床旁边的心电监护仪在不停地响动着,82岁的奶奶浑身插满了各种导管,她的喉部被切开,呼吸机插管通过开口处插入气管中。 奶奶以这种状态在ICU里存活了一周多,如果这时拿掉这些维持生命的机器,奶奶瞬间就可能会去世。 医生已经再三明确奶奶没有康复的可能,但家人们一再商量,还是没有同意拔管。 半个月后,奶奶还是走了!

@深情一千年

我父亲前年因为胸闷去医院检查,结果竟查出来是肝癌晚期。 医生说如果积极治疗的话,还能活半年时间。 简直是晴天霹雳,让我们全家都慌了神。 有时,看着父亲疼痛得偷偷呻吟着时,我的心都碎了。 后来,父亲说不想像奶奶一样浑身插满管子,死在ICU病房里。 于是,我们采取了保守治疗。 父亲走的时候很平静,因为家人陪他一起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以上是各位网友对待自己或亲人在临终末期时的看法。 有人为了延缓亲人的生命,不惜任何金钱和精力的付出;有人为了让亲人能够体面安然的离去,放弃了过度抢救。 每一种选择都有亲人的爱与深情蕴藏其中,所以没有人能站在道德、伦理的制高点来责怪他们的选择。

特别是重症患者本人是有选择权的,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生命,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生老病死是我们的人生必由之路,如何有尊严、少痛苦的离开,才是我们应该思索的问题。

下一篇:云南飞象小香槟怎么样(云南飞象小香槟怎么代理)
上一篇:车上(车上仪表盘标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