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几个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的例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名人例子)

2023-02-03 20:11:1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8

因为有口吃,韩非、司马相如、扬雄在官场上都不如意,但他们最终都能用笔写下自己的思想,写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就这一点而言,他们都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扬长避短的典范。

1、韩非

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的贵族,荀子最杰出的学生,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后人尊称其为韩非子或韩子。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 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着书。 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

韩非所生活的时代,韩国已经日暮西山,但韩非仍然希望韩王能励精图治,屡次上书规劝,但韩王始终不采纳他的意见,反而把韩非作为棋子派到秦国。 韩非来到秦国,受到秦王嬴政的礼遇,却遭到同门师兄弟李斯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韩非有口吃,常常无法用口来完整表达自己表达的思想意思,又不容于韩国,意见不被韩王重视,于是转而著书。 韩非一生著作颇丰,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五十五篇,十余万字。

2、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司马相如不仅有糖尿病,还有口吃,却很善于写书。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相如“常有消渴疾”,“口吃而善着书”。

司马相如也曾出仕当官,还曾出使西南夷,将西南夷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被称之为“安边功臣”。 但司马相如在官场上的成就以及对后人的影响,远不如他在词赋上的成就。

司马相如善于写辞赋,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其代表作品《子虚赋》词藻富丽,结构宏大。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把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赞叹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

此外,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不拘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的果敢行为,远在公元前就演绎了自由恋爱的爱情经典,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爱情之首”,闻名中外。

3、扬雄

扬雄扬雄字子云,与司马相如一样也是蜀郡成都人。 扬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酷好辞赋。 但扬雄“口吃不能剧谈”,只好“默而好深湛之思”(《汉书》语)。

扬雄40岁始游京师,被时任大司马的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 后经蜀人杨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汉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 但其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三世不徙官”。

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坠阁自杀未遂。 后召为大夫。 《三字经》把他列为“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

扬雄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处于崩溃前夕的汉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故后世有“扬马”之称。

晚年,扬雄对赋有了新的认识,在《法言·吾子》中,认为作赋乃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认为自己早年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是似讽而实劝。 这种认识对后世关于赋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影响。

扩展资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意思是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

出处:出自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楚辞 卜居》。

原文节选: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白话译文:

郑詹尹于是放下蓍草抱歉地说:“尺比寸长但也有短处,寸比尺短却也有它的长处;世间万物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明了的时候;术数有占卜不到的事情,天神也有难解之理。 您还是按照自己的心志,实行自己的主张吧。 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事例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事例题目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下一篇:11月的橡胶还会上涨吗
上一篇:泡柠檬醋的做法和功效与作用 大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