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为何杀张太后呢?(朱祁镇为什么杀张太后)

2023-02-03 19:38:1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9

“朱祁镇杀张太后”是热播剧《大明风华》里的一个情节,关于这部剧,笔者心情非常复杂,从最初的期待到开播后的惊喜再到后期的失望,笔者犹如过山车一般,几圈下来除了昏厥难受再无其他感觉,总而言之一句话,笔者对这部剧已是失望透顶了。

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如果古装剧能完全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尽可能的还原古代生活的全貌的话,这是最好不过的了,可事实上,我们国家的历史非常悠久,想要完全还原是非常困难的,在崇尚快餐文化,商业文化的今天更是不会有编剧为了一部商业剧而去潜心研究历史与古文化。

所以说,假如《大明风华》的编剧只是刻意的对某些特殊历史事件进行夸大渲染以达到引起观者注意并热烈探讨的目的的话,笔者尚可接受,可是《大明风华》后期已经完全脱离了历史事实,这就完全不能接受了。

正如,“朱祁镇杀张太后”这个情节,这件事根本不应该发生或者说不可能发生,原因很简单,朱祁镇不敢也杀不了张太后,为何这么说呢?有两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张太后的地位与权力

张太后是明朝甚至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贤后,史书对她的评价非常高。

操妇道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

可见张太后的秉性为人是受到了朱棣及徐皇后的高度认可的,《大明风华》的前半部对张太后的刻画其实也是非常不错的。 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没有再册封皇后,所以后宫一切事宜都是时任太子妃的张太后在具体负责,而张太后的能力也因此逐渐体现出来并受到朱棣的高度认可。

我们都知道,明仁宗朱高炽之所以能顺利登上皇位与他有一个好儿子不无关系,当年朱棣也曾动过易储的念头,但被谢缙的一句“好圣孙”给打消了。 但是“好圣孙”事件的真假还有待商榷,而张太后在帮助朱高炽登基这件事中却没少出力。

太子数为汉、赵二王所间,体肥硕不能骑射。 成祖恚,至减太子宫膳,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 及立为后,中外政事,莫不周知。

当年朱高炽确实曾多次被汉王,赵王所离间,朱棣也因此想过要另立太子,可是他最终没有废掉朱高炽,这其中离不开张太后的从中斡旋。

也正是因为张太后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所以等到朱瞻基登基之初,国家大事无不听从她的裁决。

宣德初,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

待到朱瞻基英年早逝,朱祁镇幼年即位后,大臣纷纷上书要求张太后垂帘听政,虽然张太后有能力但绝对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她严格尊崇朱元璋定下的“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拒绝垂帘听政,只是时时敦促朱祁镇好好学习,并委任了一批有德行有能力的大臣辅政,明朝历史上最强大的内阁“三杨”就是这时候被张太后所重用的,而三杨等大臣也都对张太后恭敬有加。

张太后有识人之明,对于忠臣能臣,她大力提拔重用,而对于奸邪小人,她则处处提防毫不留情,比如王振,张太后在世期间,虽然他已经深受朱祁镇的宠信,但一直不敢兴风作浪,史书记载:

以故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张太后活着的时候,一切军国大事都是她在协助处理并参与裁决的,至于孙皇后,毫无存在感。

所以说,以张太后的能力与地位,毫无根基与执政能力的朱祁镇又如何能杀得了她?

第二个原因,张太后的去世时间

《大明风华》将“朱祁镇杀张太后”设定在夺门之变,但很显然这根本不可能发生,因为张太后早在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就去世了,此时土木堡之变还尚未发生,朱祁镇还是皇帝,又何来夺门之变?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假如张太后真的能活到正统十四年,那土木堡之变一定不会发生,可惜历史不能重演,但也坚决不能篡改。 所以,《大明风华》这部剧,大家也就当一热闹去看吧,不必当真。

朱祁镇为什么杀他奶奶和朱祁镇的奶奶是谁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下一篇:这是什么狗呀?(这是什么狗呀)
上一篇: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喝蒲公英对身体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