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12个表示时间的字是什么 `按顺序来

2023-02-03 08:38:4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3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 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 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 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子:23~1点;丑:1~3点;寅:3~5点;卯:5~7点;辰:7~9点;巳:9~11点;午:11~13点;未:13~15点;申:15~17点;酉:17~19点;戌:19~21点;亥:21~23点。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时辰

相等於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

原因

下午

11

时正至上午

1

时正

鼠在这时间最跃。

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上午

3

时正至上午

5

时正

老虎在此时最猛。

上午

5

时正至上午

7

时正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下午

5

时正至下午

7

时正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下午

7

时正至下午

9

时正

狗开始守门口

下午

9

时正至下午

11

时正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听说《少女与战车》的制作公司被收购了,那最终章的第三话还有戏吗?
上一篇:一块400W/36V太阳能板充一个24V300ah锂电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