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西斯克号爆炸之谜

2023-02-03 04:35:4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0

“新罗西斯克”号战列舰是前苏联最后一艘战列舰,也是黑海舰队的主力舰。 在50年代的冷战高峰期间,“新罗西斯克”是前苏联在黑海和地中海地区对付北约的主要海上兵力之一。 该战列舰的爆炸沉没大大削弱了前苏联在黑海和地中海地区的战略力量。

这次爆炸发生于1955年10月29日的塞瓦斯托波尔军港,当时舰上约有2000多名官兵,爆炸事件共夺走了608人的生命,是前苏联海军史上最惨重的事件之一。 在爆炸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前苏联部长会议就迅速成立了事故调查委员会,其成员包括部长会议副主席、海军司令、造船工业部副部长和克格勃要员等人物。 由于这次爆炸和沉没事件暴露出前苏联海军黑海舰队指挥官指挥失误、贻误战机等一系列“黑暗面”,因此在那个年代里所有有关该战列舰的材料均被打上“绝密”字样而锁入中央档案馆中。 以下是保存在档案馆中的事故调查委员会有关“新罗西斯克”号战列舰爆炸沉没的材料:爆炸后舰艏即炸出一个大洞,它在海面上漂浮了 2小时44分钟后沉没。 本来战列舰在爆炸后是能够自救的,因为临时接替分舰队司令乌瓦洛夫海军少将的参谋长尼科利斯基海军少将有责任指挥善后工作。 一来“新罗西斯克”号是地中海分舰队的旗舰;二来当时战列舰上的舰长和第一副长均不在位,而尼科利斯基正在该舰上。 然而尼科利斯基海军少将、黑海舰队司令巴尔赫米科海军上将和副司令库拉科夫海军中将却错误、轻率地估计了爆炸后战列舰的状况,没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下令已严重受伤但仍能行动的战列舰驶到水深仅为11—12米的浅水区,因为当时蒸气机刚停半小时,仍处于预热状态中,况且蒸气机组全体人员都在岗位上等待着起动的命令。

但巴尔赫米科司令却下达了一个外行而且是迟到的命令:用小功率拖船将锚泊的受伤战列舰拖向岸边,但锚泊的舰只是拖不动的,且割断锚链的命令在混乱中也没下达,因此在近 2小时的时间内小功率拖船只能拖着战列舰团团打转,此后战列舰出现左倾,忙前忙后的拖船此时己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新罗西斯克”号战列舰慢慢地沉入海中。

“新罗西斯克”号幸存下来的官兵和救援人员都认为战列舰沉没的原因有二,直接原因是舰艏下水雷爆炸,间接原因则是指挥人员既没采取必要措施及时疏散官兵到岸上和其它救援舰上,又没能有效地进行自救。 指挥员甚至到了战列舰即将沉没的最后一刻也没能向全体官兵下达抛弃多余衣服,扔掉皮鞋逃生的命令。

而舰上全体官兵的道德品质是崇高的、无可指责的。 近千名官兵站在慢慢下沉的战列舰甲板上,没有一人跳海逃生的,他们都在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刻。 调查委员会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于严重受伤的战列舰来说要保持其浮力,向舰上部供气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

黑海舰队司令部在战列舰发生严重倾斜后救援速度仍十分缓慢,以至于许多原来能获得的年轻生命永远成了冤魂。 由于指挥员的失职,直到战列舰部分下沉 7小时后才开始用一台空压机供气。 当时在塞瓦斯托波尔港的仓库内共有10台空压机,但遗憾的是直到爆炸发生后17小时,舰队指挥部才签发使战列舰浮起的命令——即启用4台空压机供气,但为时已晚。

以下这个事实再次证实了对抢救尚留在已经部分沉没的战列舰里活着人员的不负责任和冷漠态度。 还在当从舰艉部的几个舱室内传来幸存者敲打壳体的求救声时,舰队副司令库拉科夫海军中将却已经下令救援工作转入打捞尸体阶段。

于1949年服役的“新罗西斯克”号战列舰由于经意大利专家改装后负载超重,使战列舰不沉性指标大大降低,这也是客观因素之一。

当然战列舰沉没的直接原因是舰艏底部卫国战争时期遗留的德国RMH或LMB型沉底水雷爆炸所致。 专家认为;虽然1944一1946年塞瓦斯托波尔港已经扫过雷,当时黑海舰队在该港进行局部扫雷时共发现了26颗非触发性水雷,但这并未能完全保证海港的安全。

下一篇:君子兰刚出花蕾怎么办(君子兰花箭刚出怎么办)
上一篇:大樱桃树用什么树嫁接!(大樱桃树用什么树嫁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