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战役前,四野请求空军支援登陆,主席拒绝:不要抱这个希望

2023-02-03 03:48:1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2

海南岛,又名琼崖,为中国第二大岛,南中国门户,它的面积和战略意义仅次于台湾,战略地位自然十分重要。 早已逃到台湾的蒋介石,以舟山、金门、海南诸岛互为犄角,构成一道防御台湾的海上屏障,作为其“反攻大陆”的跳板。 守敌少数是原驻海南岛之陈济棠所部,其余大部是两广战役中逃脱的余汉谋、白崇禧两集团的残部,经过整顿补充,拼凑成了5个军19个师,加上海、空军各一部以及地方团队,总计约10万人,40多架飞机和50余艘舰艇。 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企图用这些残兵败将,凭借琼州海峡天险,构筑所谓“海陆空立体防御”,并将其命名为“伯陵防线”。

渡海作战,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时任中南军区司令员的林彪,早就把目光盯在了海南岛上。 作为一名军事将领,涉足新的领域,是一种永远的诱惑。 再者,中央军委交给四野解放中南的任务,留下海南岛将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作为负责海南岛战役的战区指挥员,林彪如此思忖: 四野最后一战,要打得漂亮、潇洒,要不负四野的英名,他当然要用四野的善战之将、精锐之师。

四野众多名将之中,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素以有勇有谋、作战狠准而著称,他军政双全、能征善战。 林彪这次点了他的将,下令以第13兵团第40军、第15兵团第43军为主力,配属加农炮兵第28团、高射炮兵第1团和工兵一部,加上从四野其他5个军中抽调的部分防坦克炮兵和通信兵,会同长期坚持海南岛斗争的琼崖纵队1万5千人,共11万余人,统归第15兵团邓华司令员、赖传珠政委指挥,遂行解放海南岛的作战任务。 时间是“旧历年前”,即1950年2月17日之前。

面对茫茫大海,久经沙场的邓华,这次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 困难重重啊: 不懂海洋气象;不熟悉海情;没有渡海工具;没有渡海经验。 一句话,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而这一切,只有短短的三个月!

而且,从航渡和登陆的难度看,攻海南岛也是啃硬骨头。 首先,琼州海峡的海水流速很快,是世界上流水最高的海峡之一。 其次,海峡较宽(约20~50公里),不仅航渡距离远,登陆点也在解放军的炮兵火力射程之外,无法进行火力掩护,国民党军的军舰可以直接进行拦截。 另外,国民党在海南岛上还驻有数十架飞机,可随时直接支援守军作战。

鉴于渡海作战面临的诸多难题,以邓华为首的第15兵团首长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要求“派出一部空军直接配合”渡海作战;二是要求与“三野之(台湾)登陆作战”同时进行。 当时渡海兵团考虑的最大难题是“对付敌之海空问题”这一“作战的关键”,要求与三野同时动作的目的在于牵制台湾海、空力量增援海南岛。

林彪也曾多次请求毛泽东派遣空军支援渡海攻琼作战。 12月28日,他在致毛泽东的电文中提出:“这次作战的关键是搜集船只与对付敌人海空问题,尤以敌舰对我渡海妨碍为大,虽然我们正在想办法。 但其效果不大,如能派一部空军直接配合,则我之困难便可减少。 这是最后且比较重要的一个战役,我们应该集中一切力量争取胜利,而且是可能的。 ”

一个月之后,1950年1月23日,他又再次致电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提出:“为争取以五六个月的时间完成渡海的准备”,“为减少渡海时敌海空军的扰乱及台湾方面敌人的舰船”,“须尽力争取我空军的配合”。

但是,当时人民解放军空军力量还太弱,立即投入作战困难太大,而三野进攻台湾的战役准备工作更是极为繁重而困难。 显然,空军参战和三野同时动作将会使海南岛战役准备阶段的时间拖得更长。 毛泽东迅速指示:第15兵团首长 “不要希望空军帮助” 。

在12月18日的指示中,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海南岛战役的作战方针。 他指出:

毛泽东实际上是要求四野部队依靠木帆船这一原始航渡工具实施渡海登陆作战。

然而渡海作战与陆地作战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陆地作战搞不好还可以整顿部队重来,渡海作战搞不好就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而在三个月之内,要使一支对大海完全陌生的陆军兵团熟悉海洋,学全一套航海、作战的本领,又要筹集到足够的船只,任务之艰巨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况且,还有部队的思想问题亟待解决。 此役参战的两个军都是四野最老的主力部队,其 历史 可上溯到井冈山时期,甚至有叶挺独立团的血脉。 平津战役之后,正是这两个军作为先遣兵团最先南下,从北平一直打到雷州半岛。 当四野的其他部队都转入了休整,他们却要打一个风险极大的渡海登陆战役,当时“曾经一度产生过较大的思想混乱”。 部队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水性,许多人对惊涛骇浪的大海和敌机、敌舰产生畏难心理,对渡海作战信心不足,认为“渡海作战就是九死一生,有去无回”,“革命到底,原来是到海底”。

12月27日,15兵团首长致电林彪和中央军委,指出:“以季节论,在旧历年前动作较为有利;以准备工作论,恐时间来不及。 ”他们表示:“争取旧历年前动作,但又不为季节所限,而要以是否准备好为标准。 ”此举得到毛泽东的赞同,4天后,毛泽东致电林彪,同意第15兵团关于充分准备确有把握而后动作的方针,并重申 “努力争取在旧历年前进攻海南岛” 。 显然,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心从速解放海南岛。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将战役时间定在“旧历年前”,主要因素是因为木帆船必须依靠冬季北风作动力。 每年从正月到清明,琼州海峡多东风和东北风,对南渡海峡最为有利,过了清明,风向则变化无常,时而东,时而西,一过谷雨,则转为南风,逆风渡海作战,那是不堪设想的。

鉴于“旧历年后风向改变,帆船不能使用”,第15兵团首长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将木帆船改装成以机器为动力的机帆船。 林彪等同意此建议,并指示洪学智赴京向中央军委请示汇报。

在此情况下,毛泽东于1月10日致电四野前委和第15兵团,表示同意,并提出“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 ”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此电中指出:解放海南岛一是有冯白驹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 只要能一次运两万人登陆,又有军级指挥机构随同登陆,就能建立立足点,以待后续部队的续进。 此电在于强调战役指挥员要正确评估敌我优劣长短,不要把困难估计得过于严重,从而拖延战役准备的时间。

在此期间,华南分局和广东军区曾电令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详细报告岛上敌军兵力、布防情况和琼纵的战斗力及根据地分布情况。 冯白驹即派出副司令员马白山、参谋长符振中等人,带领约一个连的兵力偷渡过海,来到大陆,当面向华南分局领导及第15兵团首长汇报情况。 根据这一偷波过海的经验,我军偷运部分兵力上岛是完全可能的。

2月1日,广东军区暨第15兵团在广州召开海南战役作战会议,决定采取在琼崖纵队接应下的 “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 ,两个军各准备一个团实施偷渡。 2月9日,第15兵团正式向四野和中央军委建议。 这一建议于2月12日得到毛泽东的同意。 毛泽东在复电中指出:“此种办法如有效,即可提早解放海南岛”。

提到海南岛登陆战役,不能不提到时任第13兵团副司令员兼第40军军长的韩先楚。

渡海作战的焦点是渡海工具。 整个战役的指导方针、发起时间及其他争论,也都是围绕它而产生出来的。

韩先楚是四野的一员战将,善打硬仗、恶仗,在东北战场上屡建功勋。 但在广州会议上,他却出言谨慎。 当时的港澳当局是倾向于国民党的,他们会卖给你登陆艇?改装机帆船是必要的,问题在于究竟能够改装多少?对此,韩先楚是心存疑虑。 而据韩先楚所知,若能占渡海船只的1/5,就算顶天了(实际上第15兵团先后将4个军的所有火炮牵引车上的发动机都拆卸下来,也总共只改装了100余艘机帆船)。 那就只有依靠木帆船,这就要靠天打仗了。 而靠天打仗是断断拖不过谷雨的,否则就只有等到明年这个时候了。

韩先楚悄没声息地用行动说话,他对小部队偷渡全力以赴,部队的海上练兵轰轰烈烈,改装机帆船也一直在进行中。 春节部队也不放假,他再三强调抓紧时间,抓住4月20日谷雨前的北风,务必在3月份以前完成渡海作战的一切准备。

害怕敌舰拦截是当时部队官兵最大的顾虑。 为了对付敌人的军舰,韩先楚手下的军炮兵主任亲自挂帅做试验,挑选出质量好的大木帆船,安装上重机枪和57、37毫米口径的山炮、战防炮,人们称之为“土炮艇”。 最后,第15兵团共改装了数十艘土炮艇,在渡海作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就在渡海登陆兵团在雷州半岛加紧战役准备的同时,海南岛敌军采取“先内后外”的战略,调集兵力加紧“围剿”五指山根据地,企图先肃清“内共”,再集中全力对付渡海兵团。 琼崖纵队的处境异常困难。

1950年3月5日黄昏,第40军第352团一个加强营共799人,在师参谋长苟在松率领下,乘木帆船13只自雷州半岛西南之灯楼角启航了。 这是我军第一次偷渡琼州海峡,是对3个月来的海练最真实、最全面的考核。 成败利钝,将直接影响到官兵渡海作战的信心和上级的决心。

起初,偷渡营的行动十分顺利,很快走完了将近2/3的路程。 可是零点刚过,风突然停了,只能划桨前进,拂晓前肯定是到不了预定的登陆地点了。 事态十分严重。 第二天上午10时,观察所报告,西南方向发现敌机。 接着,偷渡营发来电报:“发现敌机、敌船!”此后3天3夜,更无音讯。

直到3月8日,琼纵的电台传来了偷渡营胜利登上五指山的捷报。 原来他们在6日白天与敌机敌船巧妙周旋,未受任何损失。 下午2时左右,在预定登陆点顺利靠岸登陆,在前来接应的琼纵部队的配合下,一举全歼敌人一个营,胜利地向根据地转进。 只是因为登陆时电台被海水浸湿,不能发报,才与指挥部失掉联系。

韩先楚心上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全身不知轻松了多少倍。 胜利的消息霎时就传遍了全军。

第一支利箭射中了!大海是可以战胜的!机会接踵而来。

这一天,从涠州岛逃回来一个渔民,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情况:盘踞在那里的所谓“广东反共自卫军”劫持有400多艘民船,全是多篷多桅的大船,可用于渡海作战。 韩先楚立即组织夺船战斗,3月7日,第40军一个加强团,一举攻占该岛,400多只木帆船全部缴获。

这次胜利,不但对渡海工具问题的解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战斗中,还创造了用“土炮艇”击伤敌炮艇“海硕”号的成功战例。 在此之前的2月20日,第43军的8名官兵,在乘木帆船海练时与敌舰遭遇,他们沉着应战,创造了用手榴弹和机枪、步枪打跑军舰的战例。 这两个战例,大大增强了全军官兵用木帆船战胜敌军舰的勇气和信心。

3月10日,第43军第128师第383团一个加强营1007人,也乘21只木帆船,在海南岛东侧的半坡、鹿马岭一带偷渡成功。

两个加强营远距离偷渡奇袭的成功,为全军渡海作战起到了示范作用,广大指战员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韩先楚据此认定,依靠木帆船完全可以解放海南岛。 邓华也加快了对进攻海南岛的战役运筹,第二批偷渡部队规模,扩大到了两个加强团共6742人。

3月26日19时,第40军一个加强团分乘81只帆船,开始第二次偷渡。 这次的登陆点,出乎薛岳的意料,不是在海南岛的东西两侧,而是在他的“伯陵防线”防御正面的临高角一带。 这种带有强攻性质的偷渡,就是要试探一下敌人重点设防地域的虚实。

上半夜顺风顺水,下半夜风向突变,海上又升起大雾,43只船分散漂流。 渡海指挥员、第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和琼崖纵队副司令马白山所乘指挥船,与部分船只在玉包港登陆,余皆在两侧宽达20余公里的宽大正面海岸分散强行登陆。 敌人调集4个团兵力,在10余架飞机配合下,企图合围歼灭我军。 经数次突围战斗,先后击溃敌人10个营以上兵力的层层阻击,与接应部队顺利会师。

3月31日,第43军一个加强团也在北湾港顺利偷渡成功。

两批四次偷渡的成功,使岛上我军增加了近一个师的兵力,大大加强了岛上接应力量。 此时,原定到港澳购买登陆艇的计划已经遭到破坏,而且国内现有的机器设备有限,无法实现改装大批机帆船的目标,这就实际上使得主要依靠机帆船渡海的设想已无法实现。

韩先楚认为:第一次偷渡成功证明大海并不那么可怕,是可以驾驭的。 第二次偷渡说明,不管是敌人的翼侧还是正面,不论是一个营还是一个团,甚至一只单船,都能强行登陆,这就大大打击了敌人的士气,鼓舞了我军的斗志。 两次偷渡,登岛已近一个师的兵力,加上琼崖纵队,可在任何防线上打开缺口,接应主力登陆。 况且,我军通过各种侦察手段,对敌人部署已了如指掌。 接下来就该是全战役中最重要的一个时刻,大举渡海作战了。

如果仍以小股分批偷渡,形成“添油战术”就会分散主力,不能构成拳头打击敌人。 两次偷渡,船只基本有去无回,继续下去,待大举渡海作战时船只也是个问题。 而且敌人已经摸清我军偷渡规律,在海上陆上组织快速部队,专门对付我军偷渡,小股偷渡与大举强渡遇到的几乎是同样多的敌人,后者自然更易成功。 而且,敌人现有的兵力部署主要放在对付我军偷渡上面,这就更有利于我军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

更严重的是,如果过了谷雨,风向变了,老天爷和龙王爷都成了敌人,就只有等到下一个冬季的季节风了。 而岛上敌人的方针是“先安内,后攘外”,妄图在我军大举登陆前消灭岛上我军部队,以免腹背受敌。 若是错过了谷雨前的季节风,敌人就可以从容地实施它的既定方针。

机不可失,焦灼难耐的韩先楚大声疾呼:无论如何必须抓住谷雨前的时机大举渡海作战!3月31日,第40军召开党委会,一致认为大规模渡海作战的条件已经成熟,建议兵团立即组织实施主力渡海作战。

4月10日,邓华和两军首长研究后,定下了以两军主力实施大举渡海登陆作战的决心。 决定在琼州海峡实施宽大正面强行登陆,与敌决战以求迅速解放海南岛,时间就定在4月15~17日。

根据琼州海峡潮汐规律,4月15-17日为伏流期,是横渡海峡的最佳时期,海峡一个月只有两次伏流期,每次三天。 谷雨之后,要想在伏流期巧遇东北风其概率非常低。 只需看看预定渡海作战的3个时日,距4月20日谷雨已经多近,就知道这个战机抓得已是多么岌岌可危,也就不难想象韩先楚是怎样急得火烧眉毛了。

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发回电报,肯定了大举登陆作战的意见。

4月16日, 历史 将永远铭记这个日子。 这一天傍晚恰遇有利风向,实施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时刻来到了。

雷州半岛最南端的灯角楼,大大小小340余艘帆船,沿着弯弯曲曲的海岸线,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蓝天大海,白帆红旗,潮浪如歌,桅樯如林。 第40军的6个团和第43军的2个团,共2万5千多名官兵,将在没有飞机掩护,没有军舰护航的情况下,去创造一个让世界为之震撼的木帆船强渡琼州海峡、突破敌人海陆空三军立体防御的现代神话。

19时30分,指挥船上升起4颗白色信号弹。 顷刻间,各师团的联络信号弹也腾空而起,在夜空中千红万紫地穿织、辉映着。

船队顺风顺流,当航行到30多里时,突然空中亮起一串照明弹,船队被发现了。 在耀眼的白光下,船队沉着地前进,敌机轰炸扫射,敌舰疯狂炮击,高大的水柱在船前、船后翻滚,船上的战士们被撞得东倒西歪,但船队还是保持着严整的队形继续前进。

土炮艇出动迎击了,机器开足了马力,展开了战斗队形,直向敌舰冲去,尽量逼近它,利用其火力死角,打击其要害。 敌舰已经吃过苦头,土炮艇一靠近,它们就赶紧后退。 但是又不甘心,片刻又掉转船头,再度向我船队扑来。

此时,第40军护航队的指挥船,因为发动机故障掉队成了孤船,刚好与敌第三舰队的旗舰“太康”号相遇。 他们巧妙地将船伪装成运输船,沉着地向敌舰驶去,当行至敌舰右侧,进入其主炮射击死角时,战士们立即掀开篷布开炮齐射,30多发炮弹飞向敌舰,舰上登时腾起黑烟,敌第三舰队司令官王恩华身受重伤而死,敌舰狼狈逃窜,其他各舰害怕遭到同样命运,也惊慌地转舵掉头,跑到几千米之外,盲目开炮,但已无济于事了。

17日3时许,第40军的先头船队先后在临高角一带抢滩登陆,并突破敌人防御阵地。 6时左右,该军全部登陆完毕,除少数船只受伤外,没有一艘被击沉,没有一艘掉队。 此时,西南方向升起了3颗红色信号弹,琼崖纵队和先前偷渡部队已按计划从敌后进攻,占领了登陆地段内唯一的制高点——敌人纵深防御的枢纽阵地临高山。

当天半夜时分。 第40军主力与前来接应的琼崖纵队第1总队和先期偷渡部队,将临高县城紧紧围住,却发现城里一个师的敌人只剩下师部和一个团了。 敌人主力不见了。

原计划两军登陆后,西路第40军首先围歼临高县城之敌,然后主力应向加来市急进,包围敌第64军,另以一个团向那大市进击。 东路第43军则向澄迈挺进,包围敌第62军,以分割敌指挥机关,吸引援敌,求得在运动战中歼敌,然后主力向海口进军。 而从一天战斗情况看,我军强行登陆之后,向纵深推进了数十里,虽然有敌人抵抗,但却未见敌人援兵,未见敌人反扑,专门用来对付我军小型偷渡的摩托化快速部队也没见踪影,现在临高县城主力也不知去向。

薛岳这只老狐狸,会不会以为我军又是小型偷渡,将全力集中东线,去对付第43军的那两个团呢? 韩先楚当即决定,将临高之敌留给琼纵和先前偷渡部队围困,第118和第119师立即向东开进,寻敌主力作战。

全军连夜出发,白天也不顾敌机的疯狂扫射轰炸,不顾一切赶往美亭。 这支昔日东北战场上的“旋风部队”,现在又在海南岛上刮起旋风。 19日,第40军在美台消灭敌人两个师部及两个团后,赶到澄迈,却扑个空,原来澄迈守敌已往美亭开去。

敌情果然如同韩先楚所料。 东路第43军两个团约1万人花场港地段顺利登陆后,迅速歼灭了花场、马袅市之敌,于20日将黄竹、美亭之敌1个师团团包围,敌人拼死抵抗。 薛岳以为我军仍是小规模偷渡,投入东线,迅速从海口、嘉积等地调集4个师共5万之众,分东西两路,向黄竹、美亭增援,实施反包围。 第43军部队腹背受敌,打得异常艰苦惨烈。 薛岳自以稳操胜券,叫嚣“登陆共军即将被歼”,并在海口搭起台子,准备召开祝捷大会。

21日下午17时,韩先楚率第40军7个团终于赶到美亭东西两侧。 他采取夹击之势,对敌人实施“反反包围”,迫使敌人两面作战,首尾不能相顾。 战场呈现包围、反包围、再反包围的层层撕打状态,内线外线,犬牙交错,里里外外三四层,以致双方的火炮都不敢射击了。 战斗极为激烈,许多地方展开了肉搏战。

敌我两军都已经将主力投入了交战,薛岳这才知道我军是大规模登陆了,这时他也欲罢不能,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美亭战斗,在不经意间成了海南岛战役的决战,而第40军主力的及时驰援,终使胜利的天平向我方倾斜了。

激战至23日拂晓,敌军终于精疲力竭,第32、第62军遭到重创,两个师被彻底打垮,美亭突围之敌被全歼。 23日上午,我军进攻海口,守敌已于前日夜间逃窜,我军未遇抵抗即占领了海口。

薛岳再也支持不下去了,大势已去,无可挽回。 他急电台湾,要求速派军舰于26日前赶到海南岛南端的榆林港、东部的万宁港和西部的北黎、八所港,接应部队撤离。 他发出总撤退命令后,与陈济棠抢先登上飞机逃往台湾。 至此,敌人开始全线崩溃。

24日凌晨,第15兵团第二梯队第43军的5个团,也在海口市以西的天尾港沿岸顺利登陆。 当天下午16时,邓华下令,除留第43军1个师于海口守备外,其余各部立即分东、西、南三路追歼残敌。 韩先楚还命令土炮艇大队由海上开往北黎港截击逃敌。 海南战役已经变成速度的竞赛了。

这场比谁跑得快的战斗,我军打得游刃有余。 也许是残敌自知大势已去,几乎没有哪个部队敢停下脚步负隅顽抗,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尽快逃到海边,坐上军舰也如他们的最高长官薛岳一样,到台湾去避开这场充满战火硝烟的噩梦。

4月底的海南岛,已经热得出奇,我军在连续作战、毫无休整、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依然士气旺盛,不顾烈日暴晒和极度疲劳,以疾风扫落叶之势,穷追苦赶,捷报频传。

40军118师的1个加强营,乘缴获敌人的 汽车 沿东线环岛公路展开追击,到第2天上午追上一股敌军,当即抓获2000余名俘虏,其势犹如牧民赶羊。 25日上午,119师在黄竹追上敌第62军两个师和两个团,不到两个小时,就将其全歼,生俘敌中将副军长罗懋勋。

27日早晨,118师赶到万宁港,成千上万的敌人正蜂拥着往军舰上爬。 我军的各种武器一齐开火,当即击伤4艘敌舰中的3艘,敌舰仓皇起锚,落海淹死者达两千余人,岸上的三千多敌人也全部当了俘虏。

30日,43军128师攻占了榆林、三亚等港口,俘虏大批敌人。 迎着碧蓝的大海,战士们把胜利的红旗插到了海南岛最南端的天涯海角。 5月1日,43军军部率领的129师及127师380团,经过艰苦的长途追击后,终于占领八所、北黎,一个整师的敌人束手就擒。 海南岛战役胜利结束了!

此役,解放军以伤亡、失散约4500人的代价,歼敌33000余人。 仅仅4个月的战役准备,邓华、韩先楚及其麾下的指战员们,硬是凭借500余艘木船和机帆船,战胜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和敌人的立体防御,以8:1的敌我伤亡比例取得渡海登陆作战的伟大胜利,完成了解放南中国的最后一战,为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当归的功效与作用点(当归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
上一篇:芒果核的功效与作用(杏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