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板桥水库垮坝(河南板桥水库垮坝灾难)

2023-02-02 23:55:1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6

2022年05月06日 10:50:04 综合 55 投稿:走吧网

尊重科学,敬畏自然,大家好,我是奇喵。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是人类历史最大的两个核事故,究其根本就会发现,都有一条无形的灾难链贯穿其中,不完备的技术、操作人员的疏忽、多变的自然环境,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链条一旦铸就,灾难就在所难免。 我国也曾因此发生过一次重大灾难,其影响丝毫不亚于这两次核事故。

天降暴雨,库满,坝溃

1975年7月末,天气异常闷热,太平洋上空异常躁动,台风莲娜孕育而生;它是1975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其中一个台风,也是当年第三个登陆中国的台风。 任谁也不曾想到,一个在历史上都排不上号的台风竟引发了人类历史上巨大的技术灾难。

河南伏牛山和桐柏山脉之间,这个容易产生特大暴雨的地方又恰巧是修建水库的最佳区域,山区中的低洼地带密密麻麻布满了上百个水库。 8月5日,台风引起的三场暴雨如期而至,据当时目击者称,暴雨来的数日内,白天如同黑夜一般,雨水铺天盖地而来,所到之处遍地死雀。

8月5日,第一场暴雨下了足足10个小时。 板桥雨量站测得日降雨量为448毫米。 板桥水库水位上升到108米,接近最高蓄水位。 泌阳境内各水库、河道水位急剧上涨,大中小水库均达到蓄水极限。

8月6日,暴雨丝毫没有减弱,持续了16个小时。 板桥水库水位高达112.91米,而设计最高蓄水位110.88米。 23时板桥水库主溢洪道闸门提出水面、输水道全部打开泄洪,按最大能力泄洪。

8月7日,河南泌阳林庄作为暴雨中心,一天的降雨量即达到1005.4毫米,最大6小时降雨量更达到830.1毫米,当时的世界最高纪录也不过782毫米。 8月5、6、7三日的降水量均超过当时国内的最高纪录。

溃坝之后的板桥水库

8月8日1时,各个水库的最高水位均漫过大坝,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以及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 驻马店地区东西300公里,南北150公里,60亿立方米洪水疯狂漫流,汪洋一片。 据记载,溃坝形成的洪流高达9米,最宽15公里,其威力堪比04年印度洋海啸。

铁路被洪水冲毁

板桥水库最后发出的莫斯电报:板桥水库处于特别危机状态库水位已过坝顶即将漫过防浪墙主副溢洪道已全部运用要通知沿河社队注意抢险转移水库防汛指挥部在大坝南头请求空军支援。

灾难来临,损失惨重

暴雨造成大大小小62座水库溃坝,河南安徽29个市县受灾,受灾人口1,015万,因洪水直接死亡人数2.6万左右,瘟疫和饥荒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不计其数。 有1700万亩农田被淹,倒塌房屋596万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8天,影响运输48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逃难的人群

前任水利电力部长钱正英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受灾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水灾,是水利工作最惨痛的教训。 ”

2012年8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考察黄河防汛工作时强调,1975年8月,河南南部淮河流域受台风影响造成特大暴雨洪灾,导致板桥、石漫滩等水库垮坝,造成重大损失,我们不能忘记这个沉痛教训。

灾难链如何形成

灾难的发生必然是各个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灾难链,回顾历史,此次溃坝事件的发生我认为有几个决定性因素。

1、疏忽大意

当时我国尚没有发生过类似大型水坝溃坝的事件,相关技术人员对水库的安全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觉得大型水库问题不大;其次,当时我国正处建国初期,水利方面的人才相对较少,又缺乏经验,在建造水坝的过程中面对安全问题,大量借鉴了苏联的规格,虽然做过一些改进但是没有总结出符合当时国情的方法;再一个就是管理疏忽,没有做好应急准备,在板桥水库最关键的时刻相关的防洪物资和设备竟然都没有;最后在面对洪水时,缺乏应急经验,没有及时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建坝思想

“以蓄为主,以小型为主,以社队自办为主”这是当时的主要建坝思想,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驻马店地区兴建大大小小水库一百余座,而这些水坝都存在排洪不畅的隐患,原本设计的排水阀门被一减再减,当时水利工程师晨惺提出质疑,认为平原地区以这种兴建水坝的方式,将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但是并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被批思想保守。 水坝上游森林和植被覆盖率大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也是之后造成溃坝的一个关键因素。

3、大自然的多变

8月初,莲娜在福建登陆,随后便减弱为热带风暴,然而它并没有立即结束,反而继续前进,跨越江西、湖南两地,转向后直逼中原腹地而去,在河南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大弧形地带,莲娜的强烈低气压和南下的冷空气相遇,由于热低压从海洋中携带了大量的水汽又同时遭遇冷空气,发生了剧烈的垂直运动,形成了罕见的特大暴雨。

台风莲娜诡异的行进路线

4、气象预报不准 技术原因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的气象科学正处于探索萌芽阶段,天气预报主要借助基层气象台站分析气压、湿度、温度等数据。 莲娜台风的诡异行踪让科学家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只给当地区域划了100毫米的降雨量。

跨过灾难,奋起直追

驻马店溃坝让新中国认识到若要避免或控制技术灾难,要时刻保持对科学的尊重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运用科学的力量去探知灾难的成因,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和完美的防御体系。

通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我国的捕风系列卫星和风云系列卫星相继投入使用,对灾害及环境监测、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研究等提供有力支撑。 为中国和世界气候监测及天气预报提供实时动态资料,预报准确率可达90%。

气象卫星

2006年是我国水利工程划时代的一年,经过近12年的努力,三峡大坝竣工,至今为止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兼备的防洪,发电,航运,抗旱等多种功能。 在2020年8月,三峡大坝开启11孔泄洪,成功抵御了洪流袭击,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虽然未来不可预知,但我相信科技的力量,即使遇到灾难,也能从容面对。

三峡大坝

[来看我]关注奇喵,尊重科学,敬畏自然,探索奇妙世界

下一篇:象形字有哪些(象形字有哪些并解释意思)
上一篇:健身会所(健身会所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