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照片(民国张灵甫照片)

2023-02-02 23:01:3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2

2022年05月14日 09:42:03 综合 31 投稿:自驾头条

解放战争史一直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战例就是孟良崮战役。 正是在这场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将士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一举击溃并全歼蒋介石极为倚重的七十四师,整个华东战局因此扭转,国民党的“鲁中决战”计划也随之破产。

孟良崮战役是一场极为经典的战役,因为解放军当时对阵的是国民党十大名将之一的张灵甫,还有他麾下被誉为是“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七十四师。 但在粟裕指挥的解放军面前,不仅七十四师被全歼,就连张灵甫也亡命孟良崮。

粟裕大将

不过,对于张灵甫的死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以至于成为一个谜团,而这个谜团,直到上世纪末才逐渐被解开。

张灵甫本名张仲麟,在1903年出生于陕西长安县,自幼爱好读书,后来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因为家贫而辍学。

从北大退学后,张灵甫和一位同学一起加入胡景翼的国民二军驻豫军官训练团。 正是在此期间,张灵甫结识了于右任,并在他的推荐下南下报考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四期步兵科的学生。

张灵甫黄埔军校时照片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张灵甫正式来到军营中,并参加北伐战争,积累了一些“战功”。 不过,此时的张灵甫还不是太出名。 而让他名声大噪的,是他枪杀妻子。

张灵甫的妻子名为吴海兰,这是他第二任妻子,经由朋友介绍而相识,两人感情不错,但谁也没想到,在1935年冬天,张灵甫突然地将妻子吴海兰枪杀。

这件事被吴海兰的哥哥曝光后,导致张灵甫被妇女界一致声讨,蒋介石因此派人将张灵甫逮捕,还判了他死刑。 张灵甫被关到了监狱中,还得了疟疾,但逃过一劫。

从那以后的张灵甫,逐渐坚定了想要活下去的念头,因此主动给法庭写了申诉书,并得以出狱。 也是从这时开始,他给自己起了灵甫这个名字,以示改头换面重新开始。

关于张灵甫为什么要杀害妻子,历史上没有一个定论。 有人说是因为吴海兰有外遇被张灵甫发现了,但也有人说吴海兰是特工,因为窃取文件被发现,所以被张灵甫怒杀。

张灵甫

其中,1984年,吴戾天在《我所知道的张灵甫》的文章中写道:1935年,张灵甫为了追击红军来到了陕西,当他听说吴海兰在外面有外遇时,张灵甫怒火中烧,于是趁着过春节之由回家,并把妻女带到户县。 在除夕之夜,当妻子在菜园内割韭菜时,张灵甫从后面将妻子击毙。

后来张灵甫儿子张居礼和侄子张居正受采访时也说过,张灵甫在枪杀吴海兰之前有过激烈的争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定张灵甫杀害妻子是“情杀”。

而吴海兰是特工的说法,是张灵甫的第四任妻子王玉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当然这个说法是张灵甫自己告诉王玉龄的,所以可信度应该很低。

张灵甫妻子王玉龄

凡以上说法,都是有可能的,历史的真相我想只能交给时间去印证,但是有一个判断应该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张灵甫此人戾气很重,疑心重,甚至冷血。

此后,因为抗战爆发,张灵甫作为国军将领也参与其中。 随着“战功”的积累,张灵甫深受蒋介石的赏识,官也是越做越大。 到抗战结束时,张灵甫已经是74军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

在1946年,第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的职位也变成了师长。 看起来张灵甫的职位降低了,但这个74师是蒋介石倾注了不少心血的美械王牌师,蒋介石把这支部队交给张灵甫,足见对张灵甫的倚重。

1947年2月,国民党重振旗鼓,向解放区发动新一轮进攻。 而张灵甫的整编74师作为第一兵团的主力,在此次攻势中自然是要担纲其主角。

当年的5月11日,为了抢头功,张灵甫带着自己的部队甩开两翼部队,由孟良崮山麓向华东野战军发起进攻。 彼时的张灵甫显然不会预料到,这是一个让他丧命的决定。

孟良崮战役遗址

在遭到攻击后,华东野战军以十万大军的兵力对整编74师实施围攻,张灵甫见势不妙,把军队带上了孟良崮。 蒋介石在获悉情况后,反倒以为这是一个与华野决战的好机会,命令张灵甫固守待援。

为了一举歼灭整编74师,华东野战军在5月16日向着孟良崮发起了总攻。 仅仅四个小时后,这支被誉为是“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党王牌部队,就在解放军如潮水般的攻势下土崩瓦解,不仅军队全军覆没,张灵甫也当场毙命。

当战报传到指挥部,上面写着:“......毙伤蒋军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以下官兵一万三千名,缴获大小炮数百门......”面对这一结果,包括陈毅同志在内的众多指战员们都欣喜不已,这一仗足以让蒋介石威风扫地。

但关于张灵甫的死,实际上战后报告把事实说的很笼统,只说了毙伤张灵甫,而没有说究竟是怎么毙伤的,这也为后面的争议埋下了伏笔。

一直以来,关于张灵甫最终的死因,说法很多,有人说他是自杀的,原因自然是不愿意做阶下囚;也有人说他是被炸死的,是在解放军攻山的时候,死在了激战中;近年来最为流传的说法,则是说他是在投降后,被我军一个排长枪毙。

张灵甫被击毙之地

种种说法,杂乱成一团,让这个已经化为尘泥的蒋介石爱将,留给后世一个说不清的谜团。

在国民党内,认为张灵甫自杀的说法最为广泛。 当时孟良崮战役失败,74师全军覆没,张灵甫阵亡。 这样的消息很快就在国民党军队中传开了,一时间也是引起轩然大波。 而不久,我军的情报人员就获知,国民党方面向外界宣告:“张灵甫将军于孟良崮战役中,宁杀身成仁也不愿被俘。 ”

蒋介石还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一份遗书,说是张灵甫的“绝笔书”。 在那份书信上写着:“如果兵败,我会带着士兵集体自杀!”

要知道,张灵甫本身极为热爱书法,笔风自成一派,他当年就是因为在碑林摹帖而认识的于右任,并由此迎来自己的人生转机。 所以,一般人想要模仿张灵甫的笔迹还是很不容易的,蒋介石拿出的这份绝笔书,自然也让很多人相信张灵甫真的是自杀殉国。

张灵甫书法

不久,蒋介石更是郑重其事地在南京召开了一场追悼会,他在会上慷慨陈词说:“(张灵甫)最后不屈相率自戕。 ”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找来从孟良崮战役中幸存的士兵,让他们对着公众说:“张师长、蔡师长等,皆于手毙匪徒后,以其最后之一弹,慷慨成仁。 ”

经过种种操作,蒋介石将张灵甫说成是英勇作战的好战士,为他授予“国民第一烈士”的称号。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给张灵甫在南京玄武湖立碑纪念,甚至把英国赠送的一艘护航驱逐舰命名为“灵甫号”。

当这些消息传到陈毅的耳中,引起他高度重视。 我军报告只说了张灵甫是被毙伤的,但到了国民党那里,却明确变成了自杀。 这下问题就很严重了,张灵甫这个级别的将领,其死亡牵涉很大。

陈毅和粟裕

如果不把真相搞清楚,不但会影响我军士气,还可能给国民党军队凝气聚神的机会,这无疑会让华东野战军方面难以向中央交待。 想到这里,陈毅坐不住了,他赶紧安排人去调查这件事情。

在当时,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陶勇也是孟良崮战役的参加者,而他的保健医生盛政权被指派前往为张灵甫验尸。 盛政权在陶勇的带领下,连同二十多个警卫战士一起上了山。 在找到尸体后,四名警卫战士用手电筒照着已经硬邦邦的张灵甫尸体,协助盛政权进行验尸。

盛政权借助灯光对尸体进行了仔细的勘察,他首先检查了头部,但却发现除了脸颊有破损外,其他地方并没有伤痕。 紧接着,盛政权检查张灵甫的前胸,这次发现了两个枪眼,还是在心脏位置。

据观察可以发现,张灵甫身上的弹孔口径并不大,但子弹直接将人体打穿,从后背穿出,这是张灵甫死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多年的军旅经验,盛政权做出了判断:张灵甫不太可能是自杀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自杀,一般习惯用手枪打太阳穴。

根据他胸口的两个弹孔,以及没有火药烧焦痕迹的衣物来说,张灵甫自己朝胸口开枪的可能性也不大。 而张灵甫真正的死因,很有可能是在两百米左右的距离上被解放军装备的美制“加拿大”冲锋枪击穿了胸口。

张灵甫并非自杀,而是被我军士兵击毙的真相被汇报给了陈毅。 那么问题又来了,是谁击毙了张灵甫呢?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没人报功呢?

这时候,有人对陈毅说出了一则隐情,这也是关于张灵甫死因的另一个说法。 那就是在解放军攻上山的时候,张灵甫眼见大势已去,选择了举手投降。 但是,我军的一个排长因为对张灵甫恨之入骨,举枪射杀了张灵甫。

时任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参谋长的金子谷就回忆说:“战役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六纵穿插部队一个排,冲进张灵甫躲藏的山洞,张灵甫举手投降。 张灵甫在投降后,冲进洞内的六纵那个穿插排的排长恨敌心切,端起冲锋枪将其击毙了。 ”

而时任华东野战军六纵司令员的王必成将军也说:“胜利了,我们的老冤家、死对头,终于被彻底歼灭了。 但在庆贺大捷之时,也有点遗憾,那个双手沾满人民的鲜血,死心塌地效忠蒋介石的‘御林军’师长张灵甫,在被我特务团活捉以后,又被一名对他怀有刻骨仇恨的干部给打死了。 ”

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时指挥所

这个说法可信度很高,因为根据盛政权的验尸结果,张灵甫的确是胸口中枪而亡。 而根据弹孔判断,就是我军的冲锋枪所击毙。 那为什么没人向指挥部汇报这一情况呢?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军的政策就是“优待俘虏”,张灵甫既然已经投降,那就是我军的俘虏,但却被击毙,“凶手”还是一个排级干部。 枪杀俘虏在我军是严重的政治错误,这不仅破坏了我军的形象,更会影响后续的对敌作战。

按照解放军的军规,这位排长肯定要受处分,但考虑到实际情况,部队里为了保护这名排长,没有把真实情况上报给指挥部。

陈毅随后也了解到这一情况,他对此非常愤怒。 在5月29日召开的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上,陈毅对此做了指示,他说:“此次对俘虏政策的破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放下武器的自由杀害,不多责备,不追究责任,但要引以为戒。 要推动全国的革命高潮,主张不多杀俘虏,有些同志不相信俘虏策反成绩,甚至害怕......张灵甫是我们杀的,报告说是自杀的,我们便欺骗了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

毛主席和陈毅

会后,各级干部将陈毅的指示传达给了基层部队,再次重申俘虏政策的重要性,而那名枪杀张灵甫的排长,也被关了禁闭。

关于这一说法,还有一些材料能够印证。 比如原六纵队政委江渭清,在他撰写的名为《七十年征程——江渭清回忆录》的回忆录中,就说:“在孟良崮战役中,要说还有什么不足,那就是被我六纵特务团活捉了的张灵甫,却被一名对张灵甫恨之入骨的干部给打死了,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否则,我们一定要同他叙叙涟水之战的那段往事了。 ”

人民出版社在1998年出版的《华东解放战争纪实》一书中也采用了这一说法,并且过程更为详细。 书中记载说:当战斗结束后,陈毅最为关心张灵甫的下落,因此让人四处追查。

当时,四纵队报告说,张灵甫被三十团俘虏了,但后来又失踪了。 结果第二天,张灵甫的尸体就被从山上抬了下来,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

书中还说:陈毅经过多方调查才知道,原来张灵甫在困境中,向蒋介石发出最后一份电报,表明自己“杀身成仁”的决心。 但其实,这一帮人没一个是真正想“捐躯”的,就在他们犹豫的时候,四纵队的战士冲进了山洞,将张灵甫等一干将领尽数活捉。

就在战士们押解着张灵甫等人下山的时候,遇到了六纵队的战士,一名排长对张灵甫恨得咬牙切齿,脑门一热就把张灵甫击毙了。 随后,战士们让俘虏抬着张灵甫的尸体随部队转移,最后将张灵甫掩埋在了野猪旺村的山岗上,坟前还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张灵甫之墓”。

据说张灵甫埋骨在现在一户农家院子

在1997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战将星皮定均》一书中更是详细记载了张灵甫被安葬的过程。 书中说皮定均当时遵照上级指示,给张灵甫准备了一口好棺材,还给他换上了一身新军装。 当时在战场上,找不到国民党的军装,张灵甫实则是穿着我军的军装下葬的。

掩埋前,政治部副主任谢胜坤还向皮定均请示了一件事情:六纵队俘虏的一个少将旅长和八个上校要求最后看一眼他们的师长张灵甫。 皮定均觉得,这些人跟着张灵甫出生入死,现在都当了俘虏了,还要看看他的遗容,这种感情难能可贵,也就同意了。

下葬仪式是由皮定均和谢胜坤主持的,地点就在一棵古树下。 皮定均让人花了四百元买了一口棺材,将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张灵甫放入其中。 当时并没有为张灵甫挖墓穴,而是在古树下堆出了一个半间房子高的坟堆。

在掩埋的时候,那九个国民党军官跪成一个半圆形,一个个泪流不止。 最后,坟堆前立起一个木牌,上面写着:“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之墓”。

张灵甫墓地

虽然以上种种记录,在具体情形上都有相冲突的地方,但大体都指向一个事实,那就是张灵甫确实是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的,而并非国民党方面宣称的自杀。 那么国民党方面声称张灵甫自杀的“证据”又从何而来呢?尤其是那两份遗书,究竟是不是张灵甫所写?

其实这个问题也有答案。 在萧乾主编的《新编文史笔记丛书·三秦轶事》中,曾收录了一篇文章,即吴鸢撰写的《张灵甫遗书之谜》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吴鸢提出了一个观点:张灵甫的遗书实际上是他的老上司,原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精心编造的故事。 据吴鸢说,在孟良崮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心急如焚,不断向王耀武打听有无张灵甫消息。

当时王耀武坐镇济南,而恰有不少七十四师的溃兵逃到济南城,王耀武在了解了孟良崮战役的经过后,与一众副官商议决定,为张灵甫写两份遗书,一份给蒋介石,一份给张灵甫的妻子王玉龄。

蒋介石,陈诚,王耀武

至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给张灵甫乃至他自己脸上贴金,从而捞取政治资本。 所以,蒋介石实际上是受到了王耀武的蒙骗。

我们前文说过,张灵甫擅长书法,笔风自成一派,一般人很难模仿。 但是王耀武手下的译电科科长李啸梓与张灵甫同年,平时最喜欢模仿张灵甫的书法,这两份遗书也正是由李啸梓炮制而成。

王耀武在看到李啸梓写成的遗书后,不禁大喜过望,当即将其送往南京,而蒋介石对此更是深信不疑。 至于送给王玉龄的那份,后来有不少张灵甫的故友都登门请求王玉龄把遗书拿给他们观读。

张灵甫和同僚

在这些人看完后,他们觉得也应该把这份送给蒋介石看看,于是这份遗书也被送往南京,并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王玉龄手中。 不过,王玉龄在让他们把遗书拿走的时候,拍了一张照片。 所以,这份遗书最后不仅为世人所知晓,甚至被人做成了石刻立在孟良崮上。

尽管在这两份所谓的遗书中,张灵甫等人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态度。 但实际上,据当时是74师57团团长罗文浪在《孟良崮战役回忆》一书所说,在己方态势完全陷入恶化局面的时候,张灵甫把主要将领集中在一起,提出要“集体自杀”。 一众将领在此时心思各异,但又都有共同点,那就是不肯自杀。

张灵甫和妻子王玉龄

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两人拿出了老婆孩子的照片,抱在一起痛哭出声,不愿意拔枪自杀。 副参谋长李运良更是演技绝伦,他假装自杀,但却不直击要害,随后一脸血污地躺在地上装死。

张灵甫本人,则是命令部下对自己开枪,部下不肯,他就问:“你们还服不服从我的命令?”部下回答:“服从!”

张灵甫又严令说:“那就向我开枪!”部下还是迟疑不肯。 就在这时,解放军冲上了山头......

剧照张灵甫被击毙前

张灵甫其人,作为蒋介石作为钟爱的干将,曾一度在革命战争中充当反动先锋,为维护南京统治集团而服务。 这样的一个军阀鹰犬,尽管他后来身死名裂,但其历史罪行永远不能被宽恕。 也正因为如此,张灵甫的死因一直以来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而其中的迷雾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慢慢拨开。

种种历史材料表明,在最后时刻,张灵甫并没有杀身成仁的勇气。 蒋介石之所以大肆包装其“就义”行为,除了受到手下诓骗外,也是为了立这么一个牌匾,给他手下其他的将领看,更是为了继续愚弄基层士兵。

张灵甫是被击毙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官方也是一直采用其被当场击毙的说法。

张灵甫

近年来,又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张灵甫的死亡还存在隐情,一个排长因挟私报复将其枪毙的说法也越来越被人们信服。 随着陈毅同志那次谈话的内容被收录进《陈毅军事文选》,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也得到了更多的印证。

至于此前为什么不披露这一事实,正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强调纪律性的解放军来说,该内幕或许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长期被忽视。 而现在,历史真相终究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下一篇:火影忍者346(火影忍者346集免费观看中配版)
上一篇:苹果手机怎么调出小圆圈(苹果手机怎么把屏幕上的圆圈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