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原副行长胡晓炼:要把丰沛的储蓄调动起来、运用好,投入资本市场

2023-02-02 06:28:1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8

2022年08月20日 13:30:02 时事 25 投稿:新华社客户端

  8月20日消息,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举办的“2022夏季峰会”在京举行。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胡晓炼表示,我国是世界储蓄水平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高达70%以上的居民资产变成砖头堆积存放,其中相当一部分超出自身实际居住需要,无疑是资源的浪费。 因此,要把丰沛的储蓄调动起来,运用好,投入资本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投资来源。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尊敬的尚福林理事长,各位嘉宾,各位同事: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此次论坛。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寻常,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但随后受新一轮疫情、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影响,遭遇“倒春寒”,叠加原有的“三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有分析提出,房地产投资下降是导致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4%,房地产对GDP的累计同比贡献率为-13.56%,负拉动GDP约0.34个百分点。 在此,我想就稳妥应对房地产投资放缓、促进增长动能转换问题,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我认为,促进增长动能转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必须要跨过经济增长过多依赖房地产这道坎。 从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看,我国经济发展经历过几次比较大的动能转换,每一次动能转换都伴随着重大投资机会和投资需求。 比如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铁公基”等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投资,基本建设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出口迅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动能。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最高达到10%,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2/3。 伴随着出口大幅增长,我国加工贸易投资年均增长超过20%,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 我国成为全球制造大国,2010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最高的国家。

  此后,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我国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贸易顺差的依赖,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逐步下降至2%左右。 在由外需主导向内需转变的调整过程中,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1-2018年,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25%左右。 2019-2021年,这一占比达30%以上。 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0%左右。

  应该说,房地产投资对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度依赖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产生了诸多弊端。 进入新时代,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再过度依赖房地产投资。 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同时提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因此,当前一方面要处理好多数房企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保交楼、稳民生。 有关部门近期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这里不再赘述。 另一方面,我国投资潜力巨大,有众多新的投资增长点可以抵消房地产投资放缓的影响。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投资存在几个不平衡的问题,如面子多于里子,重形象工程,轻环境治理;地上多于地下,建高楼大厦,轻地下管廊;城市多于乡村,建现代化大都市,轻乡村建设改造;传统加工多于自主创新,重产业链低端制造和代工制造,轻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数量多于质量,产业大而不强问题比较突出,等等。 新的投资增长点要解决这些不平衡问题,把短板补上。

  关于新的投资增长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个是交通、能源、水利、国土治理、农田改造、城市地下管廊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项目,面临巨大的公共投资需求。 据有关方面测算,每年仅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的投资就高达3万亿元,可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 另一个是数字经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这些领域是新一轮企业和民间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 新一轮投资不但规模巨大,质量与过去传统的“铁公基”相比,也将全面提升,是实现我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前景可期。 其实施既等不得,也急不得,战略上积极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精心规划,科学设计,高质量建设。

  开展新一轮投资,完善长效投融资机制是基本保障。 对于相当一部分具有准公共性质的项目投资,短期收益虽然不明显,但长期收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能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支撑。 为满足此类项目投资需求,需要拓宽可负担的长期资金筹措渠道。 过去以土地财政和政府平台为主的融资模式需要调整。 可以考虑充分利用中央政府高信用等级优势,扩大中央专项债券发行;拉长债券发行期限,增加30年及以上期限债券发行,目前这一长期限债券占比不到4%,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发挥利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作用,带动民间社会资本投入。 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过程中,要更多发挥市场作用,把准公益性基础设施的使用者付费作为普遍方式,采取低费率、长周期实现项目使用周期、融资周期的现金流全覆盖。

  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激发企业和民间投资。 资本市场可以替代房地产市场,成为居民长期投资和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渠道。 我国是世界储蓄水平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高达70%以上的居民资产变成砖头堆积存放,其中相当一部分超出自身实际居住需要,无疑是资源的浪费。 如同在传统思维里,农民有钱首先就要盖房,甚至为后代盖房。 房子盖好后由于社会的变迁和劳动力的外迁,导致房产闲置造成极大浪费,这在农村已不鲜见。 因此,要把丰沛的储蓄调动起来,运用好,投入资本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投资来源。

  在大力建设资本市场方面,加强公司治理至关重要。 资本市场允许企业失败,但不能允许欺诈作假,投资机构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操守,勤勉尽责,监管机构做到“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 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长期看不取决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而是取决于资本市场是否公开、公平、公正。 经济增长受各种因素影响,时快时慢波动前行,投资者在不同市场不同产品中适时转换,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 但是弄虚作假和被操控的市场会彻底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使投资者远离市场。 如集团大股东及关联方侵占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等违法违规问题造成严重后果,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冲击,如没有及时强有力的监管,对违法行为严厉处罚,就会使投资者信心逐渐丧失。

  最后,要继续扩大资本市场开放,吸引全球资金进入中国市场。 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战略任务。 中国资本市场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通过开放进一步增强市场的吸纳和包容能力。 我国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均已位居全球第二,资本市场的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将大大提升对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支持力度。

  谢谢大家!

下一篇:静心口服液多少钱一盒(静心口服液的功效和副作用)
上一篇:单反相机.(单反相机品牌排行榜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