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杂交水稻杀卷叶虫及钻心虫要灌水?

2023-02-02 01:29:1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2

不需要灌水。

水稻钻心虫,一般指稻螟虫,包括有三化螟、二化螟等。

二化螟防治方法

采取防、避、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掌握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1)农业防治。 主要采取消灭越冬虫源、灌水灭虫、避害等措施。

①冬闲田在冬季或翌年早春3月底以前翻耕灌水。 早稻草要放到远离晚稻田的地方曝晒,以防转移危害;晚稻草则要在春暖后化蛹前做燃料处理,烧死幼虫和蛹。

②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化蛹高峰至蛾始盛期),灌水淹没稻桩3至5天,能淹死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减少发生基数。

③尽量避免单、双季稻混栽,可以有效切断虫源田和桥梁田之间的联系,降低虫口数量。 不能避免时,单季稻田提早翻耕灌水,降低越冬代数量;双季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防止幼虫转移危害。

④单季稻区适度推迟播种期,可有效避开二化螟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期,降低危害程度。

⑤水源比较充足的地区,可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在一代化蛹初期,先排干田水2至5天或灌浅水,降低二化螟在稻株上的化蛹部位,然后灌水7至10厘米深,保持3至4天,可使蛹窒息死掉;二代二化螟1至2龄期在叶鞘危害,也可灌深水淹没叶鞘2至3天,能有效杀死害虫。

(2)药剂防治。 为充分利用卵期天敌,应尽量避开卵孵盛期用药。 一般在早、晚稻分蘖期或晚稻孕穗、抽穗期卵孵高峰后5至7天,当干鞘丛率5%至8%,或早稻每6672米有中心受害株100株或丛害率1%至1.5%或晚稻受害团高于100个时,应及时用药防治;未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挑治干鞘团。 二化螟盛发时,水稻处于孕穗抽穗期,防治白穗和虫伤株,以卵盛孵期后15至20天成熟的稻田作为重点防治对象田。 在生产上使用较多的药剂品种是杀虫双、杀虫单、三唑磷等,一般每亩用78%精虫杀手可溶性粉剂40至50克或80%杀虫单粉剂35至40克或25%杀虫双水剂200至250毫升或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兑水40至50升喷雾,或兑水200升泼浇或400升大水量泼浇。 许多稻区二化螟对杀虫双、三唑磷等已产生严重抗药性,2009年前常用5%锐劲特(氟虫腈)悬浮剂30至40毫升,兑水40至50升喷雾。 但自2009年10月起氟虫腈因为对环境极不友好禁止在水稻上使用,建议采用苏云金杆菌(金骠悍)等生物制剂,防效突出的同时对环境友好,对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施药期间保持深3至5厘米浅水层3至5天,可提高防治效果。

(3)其他。

①黑光灯(波长3650es4000埃)诱集二化螟成虫,可诱集到大量的二化螟雌蛾(由于雌蛾对黑光灯的趋性更强)。

②增施硅酸肥料。 硅酸含量不影响二化螟成虫产卵的选择性,但幼虫取食硅酸含量高的品种时死掉率高,发育不良。 这是由于硅酸在水稻茎秆组织内主要分布于表皮石细胞组织。

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干鞘,到2至3龄后蛀入茎秆,造成干心、白穗和虫伤株。 初孵幼虫,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几条幼虫集中为害;在大的稻株上,一般先集中为害,至3龄幼虫后才转株为害。

下一篇:盆栽蜜橘树的养殖方法?
上一篇:马东锡电影代表作是什么(马东锡那个电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