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回应河南一老师晒节日礼物 教育局教师节送礼

2023-02-01 19:55:5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4

2022年09月11日 13:25:13 科普 212 投稿:自驾头条

7月2日,国家督学、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原校长李涵英年早逝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河南教育界。 连日来,微信朋友圈、QQ群、百度贴吧……悼念李涵的文章如潮。 3日和5日,“河南校长”和“河南省教育发展基金会”微信公众平台先后推出关于李涵的纪念文章,反响强烈,总阅读人数达8万人,数百人通过留言的形式寄托对李涵的哀思。

给去往远方的您

“你,真水无香,挽着女性干练的发髻,戴着看清世界的眼镜,弹着溢满情思的钢琴,拉着蕴含诗意的小提琴,说着感人心灵的真诚之音,创造着撼动中原教育的奇迹……”

“你总是放眼未来,关注长远;你总是心怀真情,潜心耕耘;你总是不惧困难,锐意进取;你总是不愠不火,笑意盈盈;你总是轻声细语,娓娓道来;你总是谦逊恭让,温文尔雅……”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铭记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您的孩子们永远爱您,感谢您让我们度过了最快乐的初中三年。 愿天堂没有病痛。 ”

“三次谋面,你传给了我——一个普通教育人记忆深刻的暖暖的力量。 今天,你走了,但你的情怀、你的微光,仍然会温暖二实验的孩子们茁壮成长,仍然会指引着每一位教育人继续行走在追求真教育的路上,仍然会照亮着二实验以及三门峡、漯河、驻马店、上海、新疆……一个个你的思想曾经到过的地方。 ”

她是一束微光

向着真教育漫溯

“我们要把健康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阳光灿烂地成绩优异,而不是满脸倦色地力争第一。 ”

记者第一次与李涵接触,是在2013年第五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布仪式暨“课改背景下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主题观摩研讨会上,当时她代表学校在研讨会上讲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过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以下简称“二实验”)的人都知道,学校不大,确切地说是很小——在这个占地仅有7.8亩大的校园里,学生们“跑1000米都要绕13圈”。

这一点,与学校的名气极不匹配:二实验被学生称作是“一个希望在这里度日如年的地方”,被家长称作是“一所真正为孩子着想的学校”,被专家称赞为“一所值得尊敬的学校,一所有胆识、有远见的学校”,被社会广泛赞誉为“一所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

而这一切,又都与这所学校曾经的领航人李涵有关。

“让每个孩子阳光灿烂,培养有民族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是二实验的办学宗旨。 在李涵看来,教育的本质在于“顺应天性、涵养德性、张扬个性”,要实现“让每个孩子阳光灿烂”的教育理想,就必须充分发现和尊重孩子的天性,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角色与感受,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涵养学生的德性,通过科学灵活的课程设置发展学生的个性。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从2002年担任校长,到2016年年底退休,十多年间,李涵带领二实验人改革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2004年,学校率先在全省取消了早晚自习和双休日、节假日补课,这一举措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了此事,一时褒贬不一。 没有辩驳,也没有迟疑,李涵认定了前行的目标,带领老师们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

2005年,深入研究课堂,通过密集听课评课,制定完善“有效教学课堂标准”,优化教学环节,努力构建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的有效课堂。

2007年,开始细化课程标准,整合课程资源,开发特色课程,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2009年,取消“学科自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活化学生的思维;采用双向细目表,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科学命题体系;开展课题研究,审视创新举措,科学评价有效教学实施状况。

2010年,制定学科学习“毕业标准”,实施“1+1”素质与特长发展,给学生成长“开药方”,建立教师命题考核机制,深入探究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教学。

2011年,设计有效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签字”任务,让学生对自己负责;开设“课程超市”,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种选择;实施班级组管理制度改革,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多关注,使学校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开设教师讲坛,组建教师社团,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开办家长论坛,推动家校合作。

2012年,制定教师课堂教学细节,完善教师教学行为;探索形成有效教学学科模式。

2013年,牵头成立未来教育联盟,制作教育切片,积极应对在线教育的挑战。

…………

“面对每一项教育教学改革举措的实施,我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违背了教育规律,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这是李涵生前经常说的一句话。

特别在改革之初,压力、阻力之大可想而知,然而,李涵就是这样的人:一件事只要认准了它是对的,她就会毫不犹豫地坚持做下去。 她说:“改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改革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有为了梦想而不怕牺牲眼前利益的精神!作为教育者,目光不能短浅!”

一节节跟班听课,一次次深入座谈,一点点完善制度,一封封书信交流,李涵硬是把刚开始持观望甚至反对态度的老师们都拉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上。

王新梅,二实验英语教师,经历了建校以来学校发展的全过程。 采访中,她告诉记者:“李校长外表柔弱,但只要是为学生着想的事情,她都会表现出刚的一面。 这中间,我们经历了刚开始的怀疑和抵触、过程中的艰难与不自信,到蜕变之后的主动自我提升,是李校长逼着我们一点点开阔眼界、一步步挑战自己、一次次收获成长!”

“如果说,我们二实验是一艘大船,我和我们的老师就是纤夫,我们齐心协力,一步步地拉动着这艘大船前进。 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通过我们改革的实践,通过我们对学校教育的精益求精,一点一点改善学生的在校生活状况,一点一点促进老师们的专业发展,一点一点把教育的效益落实在学生的发展上,一点一点把教育理想变成现实,进而促进河南教育大环境的好转,推进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直至让学校成为一张响亮的河南教育名片。 ”在2011年由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人民教育家论坛·李涵教育思想研讨会”上,李涵饱含深情地说。

她是一束微光

点亮教育公平之灯

犹记得,去年12月,郑州大雪封城,学生停课;今年年初,雾霾锁城,全城又连续多次停课,但唯有二实验,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到了停课不停学,让学生在家里共同学习,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引起了许多学校的关注学习。 而这都得益于李涵多年来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孜孜不倦的努力实践。

“她每天都在思考、研究,人退休了,心依旧在工作和事业上。 她思考的不仅仅是学术问题,更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国计民生问题。 ”这是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孔繁士对李涵的评价。 作为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李涵始终致力于以信息化手段优化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李涵十分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1998年,二实验建成了全省第一个中小学校园网;2003年,二实验就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建设校内电子教案库、试题库和课件库,成为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领头羊。 2011年,二实验借用了生物学切片的概念,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建设教学切片,借力网络平台,组建未来学校发展联盟,实现网络环境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消除师生的低效重复劳动的设想。 2007年起,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细化课标,分解知识点,先后建成了融合了PPT、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550多个教学切片,并以教学切片为基础,深度开展了“逼近教育内核和顺应学生发展天性”的教育模式探索,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让老师有效教学、精致生活,让学生有效学习、健康成长。

2011—2015年间,根据省教育厅中小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信息化专项培训计划安排,李涵校长冒着酷暑,连日辗转于20多个县区,向一线的校长和老师们讲信息化的理念,讲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方法,让5000多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受益,成为全省基础教育发展的领航人。

在2016年11月省政府召开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李涵校长向省政府领导谏言: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思维推动教育改变,以技术的手段来推动优质稀缺教育资源的最大普及,让更多人成为信息时代的受益者。

作为国家督学,李涵校长尤其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问题,致力于以“互联网+”精准教育的方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提出了用轻量级来辐射优质的教育资源,以社群的学习为载体,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的的在线学习模式,以网络直播+社群学习+自主发展的资源输出的形式,形成贫困地区优质教育的自我成长造血机制,从而实现精准教育扶贫的理念。

2014年1月,被评为2013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的李涵在接受《教育时报》记者回访时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与一些农村学校建立起友好联系,把高质量的教育切片通过网络传到农村,让农村的孩子同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相信,教育公平将因网络而实现。 ”

2016年9月1日,根据省教育厅教育扶贫工作方案,二实验在李涵的带领下拟定了《开展基于信息技术助力精准教育扶贫工作计划》,此工作计划的第一站即链接二实验与三门峡市教育系统,推进区域教育精准扶贫。 2017年6月30日,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三门峡市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案例研究研讨会顺利在义马市千秋学校落地,三门峡市各区县的互联网教育如火如荼。

“正如李涵校长三年前所希望的那样,高质量的教育通过网络传到了农村,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乡村孩子来讲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我们正在用低成本、高参与、可复制的模式助力乡村教育底部攻坚。 ”三门峡市教育局副局长金锐说。

她是一束微光

却辉映整个教育的征程

“李涵是河南教育界的楷模和骄傲,是一名真正的优秀共产党员,是一个敬业敬岗、爱生爱师的教育大家,是教育界的孔繁森,她一直在思考,毕生在追求……她是教育界巨大的精神财富,她的家国情怀,她的教育情结,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学习。 ”这是7月5日23时,三门峡市教育局副局长金锐赶到郑州后发给记者的一段话。

李涵校长去世的消息,在三门峡教育系统引起震动。 “还记得李涵校长对我的职业倦怠进行教导。 ”“她给了我们一种启发,做教育要做真教育。 ”……许多校长教师不约而同写下怀念的话语,表达哀思。 他们怀念的不仅是一位对三门峡教育事业发展尽心竭力的好校长,也是一位在教育扶贫路上的同行者。

“与李涵校长相识是在2015年9月,河南省督学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培训班上,听她做了二实验课改经验介绍后,当晚我就登门拜访。 那一夜,我们相谈甚欢,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让我们似一见如故的老朋友,我当即邀请她来三门峡传经送宝。 ”金锐回忆道。

2016年3月12日,围绕“顺应天性、涵养德性、张扬个性”的教育思想,李涵校长带领二实验教师团队为三门峡市教育同人做了专题报告。 砍掉早晚自习、取消节假日补课、进行班级组改革、开设课程超市、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做体验式德育、进行切片式教学——校长们听得入神。 首场报告拉近了三门峡教育与李涵校长的距离。 不久,李涵主动提出,因所在学校承担了省培、国培教学任务,希望能为三门峡的初中校长和教师搭建一个提升成长的机会。 为此,她反复斟酌研究,亲自敲定针对三门峡140名校长与骨干教师的课程安排……“李涵校长和她的团队像一团火焰,把源源不断的能量传送到三门峡教育的肌体上,进而悄悄地生发着成长的裂变……”金锐说。

在她的全力助推下,三门峡市“互联网+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李涵先后加入了卢氏综合实践活动交流、三门峡跟岗培训班、农村小规模学校“互联网+教育”联盟、三门峡网络种子等10多个微信群,并像全天候小飞机一样,随时关注交流活动,及时发布有关讯息,有时到深夜还能看到她分享、点赞、鼓励的动态。 三门峡同行还亲切地设定其昵称为“涵语丝”。

而就在她去世前一天的7月1日16时48分,在即时分享了三门峡市有关情况后,李涵校长回复金锐说:已把三门峡市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向省教育厅领导及相关部门做了汇报,建议他们抽出时间实地看看,研究如何推进全省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扶贫扶智……让金锐没想到的是,这竟成为了她和李涵校长最后的对话!

为推动我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给乡村孩子送去优质教育资源,她一直奔波在路上:从卢氏、灵宝、三门峡,到开封、南阳、驻马店;从河南的乡村、城市,到新疆库尔勒、哈密,到处留下了她亲切的话语和灿烂的笑容。

就在她去世前两周,6月14日,为完成对平顶山市石龙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反馈意见,她工作到凌晨3点;在她去世前两天,6月29日,她参加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验收工作会后,说“终于可以好好歇歇了”;就在她去世前一天,7月1日,她还在发朋友圈,为全国乡村教师“互联网+”培训摇旗呐喊……

她是一束微光

却光耀无数人的心灵

“2002年,初次见您,我正值豆蔻年华,只知道是您让我们成为了全省最幸福的不用上早晚自习的学生,当我们大喊着‘校长万岁’时,却不知在漫长的岁月里您即将面对多少质疑与声讨;2012年,回到您身边,您和稚气未脱的我推心置腹,和我谈工作、谈生活、谈婚姻,吃着您给我的鲜花饼,看着您送我的书,那温暖的感觉,让初入职场的我心里的紧张消失了大半;2017年,在您一生耕耘的二实验工作了5年,终于明了您忍痛在柔弱的肩膀上插上翅膀一直在背着学校逆风飞翔。 学校今日之盛,如您所愿,您若还在,该有多好!李校长,想您,爱您……”

学校2005届毕业生马潇然,如今已是二实验的一名老师,也是第一个毕业后回母校任教的老师,得知李涵去世的消息,她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了上面这段话。

在追悼会现场,虽然学校提前一再告诉孩子们不鼓励参加追悼会,但记者注意到,还是有不少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赶来为他们的李校长送行。

“李校长每天早上都会早早地站在校门口迎接我们到校。 学校校服刚发下来那会儿,她在校园里碰到我们时,还询问我们对校服的感受。 ”“李校长多才多艺,会演奏好几种乐器,唱歌也特别好听。 我印象最深的是李校长在学校艺术节上为我们演唱的《难忘今宵》。 ”“虽然校长平时工作很忙,但她经常会挤出时间和我们一起参加活动。 活动结束后,还会跟我们一起交流参加活动的感受。 ”……记者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个学生,从他们不多的话语中感受到的是对李涵校长深深的敬重和喜欢。

九(1)班学生吴一诺的父亲吴晓光告诉记者:“虽然李校长没教过我的孩子,但孩子对李校长是发自内心的爱戴。 去年年底李校长退休时,孩子就觉得很遗憾,非常舍不得。 ”

2011届学生家长聂虹影回忆起当初她刚见到李涵校长时的情景,心中满是感慨:“李校长身上透出的书卷气与我的想象相吻合,但温婉优雅的气质和柔声细语的言谈,却超乎我的想象。 说起办学理念,讲起学校的情况,她兴致盎然、如数家珍。 她关注的不只是‘一个都不能少’,更注重‘每一个都重要’。 她讲自己几年来如何顶着压力开展素质教育……讲到动情处,她泪湿双眼。 透过那双泪眼,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校长,更像一个家长……”

是校长,更是家长,这也是李涵对自己的一个角色定位。 她珍视初中生活之于孩子一生的意义,拍摄记录孩子三年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给每个孩子制作毕业光盘;毕业典礼上,她把毕业证书一一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每次长假之前,她都要求把所有的考试进行完,让孩子们过一个没有负担的假期;她争取学校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拓展国际交流空间;她告诫教师“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效果之好出人意料。

时光默默流逝,李涵在岁月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届届学生的成长、越来越多来自本行业和社会的认可,还有无法言说的病痛。 二实验原副校长、现任校长罗敏告诉记者:“李校长每天早来晚走,学校就是家。 一进学校,大脑就处于高速运转状态。 但她从不说自己累,她总爱夸赞老师和孩子们精神状态好,她也是用这种精神、这种状态在支撑着自己!”

曾经有人问李涵为什么总能保持对孩子、对学校的这种高昂的热情和激情,李涵说自己是“敬业不爱岗”,因为做校长太苦、太难,她从内心里不想当校长,但每当她看到孩子的脸庞、面对家长的期望,想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看到社会的不良现象,办教育让孩子阳光灿烂成长、让我们的社会变得美好的强烈使命感就会让她倍感身上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我知道很多人把我看成很‘另类’的校长,但只要为了孩子、为了教育的理想,我可以低头、可以弯腰,我愿意来倾听孩子,愿意为孩子们去争取、去呼吁。 在我心灵深处似乎总有孩子的呼喊:给我们阳光、给我们快乐吧……我们不会辜负家长、辜负时代!这样的呼声支撑我坚持、坚持、再坚持!”

在关心自己的学校以及学校的教师和孩子的同时,李涵也特别关心整个河南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希望我们的做法能够推动其他学校发展,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资源能够让更多学校、更多孩子受益。 只要能够有利于全省基础教育发展,即使我们学校、我个人需为此付出额外的、更多的努力,我也心甘情愿!”她说。

“我想,一个国家之所以受到公民热爱,在于能够尊重并满足每个公民渺小而简单的愿望;而一所学校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热爱,就在于能够尊重每一个孩子,满足孩子们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孩子树立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快乐地学习、阳光地成长。 我愿意为孩子办这样的学校。 ”

李涵校长走了,她留下一束微光;

李涵校长走了,她留下的不止是一束微光……

作者 │ 教育时报记者 张利军 杜帅鹏

往事回忆

各方代表书写的缅怀文章

写出对您的深切怀念:

在7月6日举行的追悼会上,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专家和学员们来了,河南教育系统的领导和同事们来了,她帮扶过的薄弱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来了,二实验的许多学生和家长们也来了……他们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眼含热泪,只为送心目中这位好校长最后一程……

李校长,我人生的引路人

张秋香

那天,得知噩耗,恍然如梦。 无眠的夜,强迫自己睡着,以为醒来一切都会回到您在的日子……往事历历在目:十几年的相识、陪伴、鼓励和赏识,感谢您,默默爱着,无私付出!不知用何语言表达心中的哀思!

是您,为基础教育鼓与歌,美丽歌声永留心中;让每个孩子都灿烂,温暖阳光播撒人间!是您,燃烧自己,用光去引领老师和孩子们成长!

李校长,2012年年底,您对我的叮嘱似乎还在昨天:不仅仅做一个优秀的生物老师,更要做跨学科的人才!

2012年10月,我从分校来到校本部,刚好赶上学校的教学改革:探索教学切片,应对未来教育。 由您牵头,十几所学校组建了未来教育联盟。 因为我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和擅长,您还有罗校长及刘校长一致点名,让我摸索如何录制教学切片,然后给未来教育联盟的领导和老师培训。 从来只是给学生讲课的我,忐忑不安,您鼓励我不要有负担,全力以赴去准备,有困难就找您。

2013年1月,就在学校二楼会议室里,我给未来教育联盟十几所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您知道吗?这次活动是对不善言辞的我的巨大挑战,您给予我了百分百的信任和百分百的支持!如今想起这一幕,我都感激于您对我的那份信任!是您,让我开始敢于承担、无所畏惧!

2015年和2016年,我校承担的国培任务中,我分别给参加培训的老师讲授教学切片。 这时的我,站在人前,已经能够坦然面对,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您的引领啊!

我们的校园只有7.8亩地,在这个狭小的校园里,老师们在您的带领下,做着崇高的教育事业。 除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还因地制宜,利用一切资源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2014年之前,因为校园太小,植物种类太少,无法完成七年级上期生物教材中要求的植物调查活动,同时,也不利于开展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教材中有关植物分类的内容。 如果在其他学校,这样的调查活动不做就算了,但是您对我们的要求非常高,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克服困难也要做。 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公园、植物园等场所,把课堂搬到校外,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2014年,我们生物组向您提出申请,建议利用学校楼顶空间,建立一个开心农场,通过班级承包,让每个班的学生都能在学校进行劳动实践,让生物走进生活,为生活服务。

此时,恰逢学校和省气象局合作开发一个项目,要在楼顶建立一个气象站,在学生中间普及科普知识。 您对气象站的项目大力支持,同时也批准了在楼顶建立植物园的申请。 2014年年底,生物组和地理组老师一起,在您的带领下,依托“楼顶植物园”和四季“校园气象站”开展“建筑物顶层植物的物候学观测研究”项目。

那时的我,带学生在楼顶植物园种植,制作植物二维码标牌,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植物的详细信息;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楼顶植物园内播蔬菜种子,用镜头记录菜苗的生长过程,孩子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我也深深感到幸福和满足。

当时,七(1)班的秦立祯参与了植物观测记录,他在学习体会中这样写道:“我日复一日地观测那些植物,不觉得丝毫无趣……我原来不了解土豆的花长什么样,大蒜的蒜长在哪里,番茄的生长是什么样。 正是有了这个课程,让我喜欢上了植物……不管以后我是否会选择研究植物这个行业,这个植物园,都会扎根在我的心中!”

我感激学校给孩子们实践的空间,也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工作的鼓励和支持。 在二实验这个开放的平台,孩子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能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在这个毕业季,孩子们想到二实验,那种不舍就是对您是“真正的教育家”最好的诠释!

如今,植物园还在,植物茂盛地生长着,而您却离我们而去……悲痛之情无法自抑,唯有在回忆中去追忆和您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李校长,遇到您,是我一辈子的幸运!如今,您却……

亲爱的李校长,爱您,想您,您一路走好!

(作者单位: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跟李妈妈在一起,多希望度日如年

刘肖 刘晓寒

2015年冬·乖妞

依稀记得昨天还在和老爸抱怨:“我们的冬季校服真的太丑了,像是环卫服!”“你再嫌丑,也只剩下最后一个学期,穿不了几次了。 ”老爸安慰我。

听老爸这样一说,我似乎才意识到,天气开始一天比一天暖和,接下来的日子,我好像很难再穿上冬季校服了。 是啊,以前不是总听学哥学姐们说,要好好珍惜能穿校服的这些日子吗?

时间过得飞快,七年级的军训仿佛就在昨日,我却已经要走上中招考场。 当我们再一次地穿上夏季校服,也许就真的是要跟母校、跟李妈妈说再见的时候了。 突然想起了同学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假如生命还有三天,你会拿来做什么?

不管以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至少现在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假如还有三天,我愿意在二实验度过。

真的,多希望在这里的日子度日如年。

2012年春·老爸

这所让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希望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都像一年那样漫长的学校,就是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我们习惯叫她“二实验”。

那个暮春,原本不在考虑范围内的二实验,因为计划之外的一次采访出现在视野里。 我的眼前和心里同时一亮,突然明白了想让唯一的孩子上一所什么样的中学——

这里不上早晚自习,保证孩子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

这里非常重视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

这里从不让家长为作业签字,促使孩子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这里开设了一系列校本课程,让孩子的兴趣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里有众多的户外活动和浓郁的艺术气息,让孩子在成为一名好学生的同时,也成为一个可爱的、有情趣的、对世界充满好奇、敢于并善于创新的人,同时学校还将为中国家庭培养好儿媳、好女婿当做目标……

在这所占地仅有7.8亩的学校里,李涵校长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小小的校园,大大的梦想”。 这里,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不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换取考试成绩的理想学校吗?

2014年春·乖妞

非常感谢二实验给我这个机会,作为学生代表在第八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布仪式上发言。

当我还在上小学时,就对初中生活有过无数的幻想。 我特别希望学校能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而不只是学习要考试的科目。 我希望学校能多为同学们提供锻炼的平台,让每位同学的特长都有机会发挥。 那时的我,也只是随便想想,但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二实验把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八年级开学前夕,我与200多名同学一起,在嵩山度过了难忘的14岁集体生日。 我们带着背包开始爬山,经过6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登上了中岳之巅。 李妈妈跟我们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吃蛋糕,一起学烤羊肉串,一起读爸爸妈妈写的信……我也给爸妈写了回信,这就是一种爱的呼应、爱的传递吧!经过这次14岁集体生日,我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也开始思考今后要如何孝敬父母、感恩老师、回报社会……

在作文《我生活在曾经的梦想里》里,我曾这样写道:“真的很幸运,在从儿童到少年这段关键的旅途中,我能遇到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这样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若要问我希望在怎样的环境里度过宝贵的中学时光,我会说——现在这样,就很好!”

2017年夏·老爸

以上的几个片段,摘自我的系列随笔《爸爸哪儿也不去》第29篇《求学,就寻个她希望“度日如年”的地方》,推送于去年6月。 李涵校长在朋友圈里看到后,发来微信:“这是给我的最好的退休礼物!!!”我说这个系列写满一年后想出本书,李校长说“一定要送我一本”。

一年之后,《爸爸哪儿也不去》问世。 样书送来是6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就想着周一上班问李校长要通信地址,因为她退休了,具体的地址我不清楚。

然而,不好的消息在周日传来。 又是这样,有些人可能还没说再见,却已经见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面。 仅在一夜之间,答应送给李校长的书已经无处可寄,来日真的并不方长。

告别的那天,凌晨两点,被暴雨声惊醒。 大雨突至,整个世界为你送行。 我的乖妞——去年夏天那个在毕业典礼上有幸挽着你的右臂走过红毯的女生——此刻作为学生代表为你献花。 鲜花如此素洁,莫非她真懂人的心情?

被你的阳光雨露滋养的日子里,多希望度日如年。

在你的教育理想未竟的征途上,我们会风雨兼程。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时报社、河南省实验中学)

与李组长相处的十二天

严喜庆 吕红周

惊闻李涵组长去世,心底一沉,我们难以相信,那样一个活力四射、精神十足、执着践行理想教育的教育家,为实现教育公平而四处奔走呼号,为改变中国的基础教育而长年殚精竭虑,就此猝然与世长辞,留下了她挚爱的未竟的事业。

我们和李涵组长相识于2015年5月中旬,三门峡市湖滨区接受省义务教育均衡评估验收,她当时作为评估组的副组长来指导,我们有幸聆听教诲;后来,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听过她的讲座,知道她是教育界的名人。 但真正接触到她本人是在今年5月15日至26日,当时她以国家督学的身份,带领省义务教育均衡评估第一验收组到开封的四个区进行督导,恰好我们跟队参加了这次评估验收,从而有幸近距离地跟随在李校长左右,直接感受她的人格魅力。 当时,她已从校长位子上退了下来,兼任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又被聘为国家督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教育思想的传播和教育督导上来,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她浓烈的教育情怀,以及执着的教育追求。

这次评估验收和李组长相处了12天。 每到一所学校,从大门口,她开始看周边环境,看安全防范,看值班门卫;进了校园,看文化氛围,看草木绿化,看师生风貌;进到教室,看课桌板凳,看灯光黑板,看电脑投影;进到功能室,看器材配备,看使用登记,看规范管理。 同师生交谈,与校长沟通,与局长交流,从早到晚,精神饱满。 尤其是在沟通与交流中,她的“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的办学理念,互联网教育助力河南乡村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等,这些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感受最多的就是使命,就是李组长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怀,就是教育思想中对人格的关注。 当她听说某校的足球很有特色,曾经培养出国家队运动员以及国内知名足球俱乐部运动员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立即进一步发问:“学校发展这么有特色,说明校长很有办学思想,但是学校的规模这么小,学生人数不多。 这是为什么?是学校的宣传不到位,社会知晓度低,还是家长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这需要好好思考,作为学校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

到了晚上,李组长召集评估验收组的人员汇集当天各方面情况,一起交流,归纳总结,尤其是在最后汇总评估验收结果时,要求逐一汇报每一所学校的亮点、问题和建议等,常常工作到废寝忘食。 在撰写督导反馈意见时,她又提出明确的要求,说要真正写出各学校、各区的特色,真正体现出一个学校一个样子、一个区一个样子。 每一份督导报告写出都已经是夜里十二点以后,但是无论多晚,她都要认认真真地看,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正,一句话一句话地锤炼,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核对,一个特点一个特点地对比。 如此一丝不苟的态度,令经常从事督导工作的我们深深钦佩。 她总要到两三点才能结束,五六点钟又和大家一起起床。 白天高强度地下乡入校搞督导,晚上几近通宵地改材料,这样的强度就是年轻人也难以吃消。 我们总在想,看她瘦瘦弱弱的女子,哪来这么强的力量。 特别是在反馈会上,她坚持直言不讳,逐项通报具体情况,不但通报区级政府存在的问题,也通报学校及区教体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在到达第三站时,也就是在龙亭区政府汇报工作时,意外发生了,她因劳累过度,站立不稳,结果当场呕吐不止。 送到医院打了点滴后,当天下午她就急着要求下乡,在大家的反复劝阻下,才休息了一个下午。 而到次日,她又是满怀着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在和她相处的日子里,我们是累且快乐的一组,我们庆幸遇到了这么好的一个领导,她的工作激情给我们很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同时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让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生命。 她那种工作激情让我们相信她沉静、执着的教育情怀“一直在路上”。

回来后,我们一直没再联系,没有想到,她竟溘然长逝。 悲伤至极,联诗一首,以寄长情:鹤驾已随云影远,鹃声犹带月光寒。 等闲暂别长惊梦,此后何缘再晤言?

(作者单位:三门峡市教育局督导室)

来源 │ 教育时报

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校长”。 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 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小育,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 谢谢!

觉得不错,请点赞↓↓↓

下一篇:这是一份来自教师的心愿清单
上一篇:“的”的多音字组词有哪些?(的的多音字组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