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有什么区别(农村户口迁城市户口怎么迁)

2023-01-30 09:35:1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7

电视剧《人世间》的故事从1969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头,虽然提到上山下乡,但并未对当时的农村生活有所着墨。 描写的只是一个普通城市里的家庭,在50年间的社会变迁中的悲欢离合。 就是这样一部只谈城市,不谈乡村的电视剧,却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眼球,牵动着曾经的那一代城市居民的心,使那一代城市人开启了回忆模式。

虽然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市青年就业问题,解决城市人口的吃饭问题。 可是,当年的农村并不比城市富裕,甚至农村人的生活比城市人的生活要糟糕很多。 我们不知道古代的城市和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区别,可是,根据我个人的经历,我认为,在我国的八十年代以前,虽然整个社会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但那时却有一个最大的不公平现象存在着。 那就是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区别。 这种差距,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十年代才基本结束。

在八十年代以前,粮食是不能由私人随意买卖的,因此,城市户口的人们都有“城市居民粮食供应证”,上面填写有家庭人数,粮食定量标准,城市居民只有拿着粮证和粮票,便可以到当地粮食供应站购买国家供应的平价粮食。 在饥荒年月,即使农村粮食绝收,农民食不果腹,但城市居民的供应粮始终要保证,因此,无论年景怎样,农村都要上交公粮。

很多时候,粮管所收公粮指定收水稻和小麦,玉米高粱拒收。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城市人的想当然,以为农民自己种粮食不会没饭吃。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农村人虽然种粮,粮食却不由他们随便买卖。 而集体上交的公粮,价格也是国家规定的最低价格。 当遇到灾荒年景,农民食不果腹是常有的事情,而城市户口的居民却依然能够用最低价格到粮站买到他们的供应粮。 因此,那个年代的一些农村漂亮姑娘嫁给了城里的残疾人,目的就是解决吃饭问题。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我国工业化基础差,苏联逼债,城市里大批初高中毕业生无法就业,成为城市里的不安定因素。 于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便应运而生。 大批城市青年到农村去,不但解决了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吃饭问题,同时也让文化落后的农村接受到来自城市的文明,大批知青成为农村小学教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增加了新的力量。 可以说,当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一举几得的事情。

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知青逐渐返城,随着土地承包到户,农民逐渐解决温饱问题。 九十年代,出现了农民花钱买城市户口的现象,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很多国有企业改制打破铁饭碗,工人下岗,农民经商,此时的城市户口不再风光无限,那些花钱购买城市户口的农民后悔不已。 因为城市户口不再有购粮的特权,也不再有安排工作的待遇。 无论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解决吃穿住行都靠自己的本事,而一个人一旦拥有农村户口,就意味着有一笔固定财产,那就是可以拥有土地和宅基地。 可以说,六七十年代的城市户口有多牛,今天的农村户口就有多牛。 曾经花钱购买城市户口的农村人肠子都悔青了。

下一篇:女性经期吃七类食物可丰胸(女性经期吃的食物)
上一篇:男人梦见从树上摘水蜜桃(梦见从树上摘水蜜桃周公解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