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人是现在的什么人【西夏人是现在哪里人】

2023-01-30 06:57:2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6

西夏的统治阶级是党项族,这个民族最早居住在四川松潘高原,过的是草木记岁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 唐朝中前期,这群人迁居至陇东和陕北,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有一定的汉化,但政治结构仍然是部落形式。

唐朝末期,由于黄巢起义的原因,党项诸部落首领之一的拓跋思恭响应唐僖宗传檄全国勤王的号召,出兵镇压义军,颇有军功,因而拓跋思恭便被唐王朝赐爵夏国公,赐官“定难军节度使”,辖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握有兵权,有了自己的地盘,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

PS:由于镇压起义有功,拓跋思恭还被赐国姓为李。 所以后来西夏国主都姓李。

唐朝灭亡后,五代混战,中原的军阀打成一锅粥,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政权轮番登场,先后控制中原。 当时党项政权一方面地处偏僻,免于兵祸,另一方面非常识相,在中原的控制权风水轮流转之时,不断主动向新霸主效忠。 而中原皇帝为了拉拢它的支持,对其统治者也是不断加官进爵。 比如后汉隐祖刘承佑就封当时的定难节度使李彝殷为平章事兼中书令,相当于宰辅级别的高官;后周太祖郭威更大方,居然封李彝殷为平西王。

所以,以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党项政权都称得上是顺风顺水。 后来北宋建立,这种顺风顺水的情况依然如旧。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不久,李彝殷便主动派出使者去开封祝贺,同时进贡良马300匹。 赵匡胤投桃报李,也表示出了对定难军的恩宠。 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窥视党项统治者的手段圆滑,一言以蔽之,就是永远支持中央,谁在中央,它就支持谁。

不过,这种好时运随着北宋平定南方,定难节度使独据西北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公元982年,北宋统一中原后,宋太宗赵光义命当时的定难节度使李继捧与其族人一起迁居开封,同时宋太宗命亲宋的党项首领李克文继任其位,此举相当于杯酒释兵权,独立了近百年的定难节度使至此可以说已经被北宋吞并。

不过,有愿意内迁的,就有不愿内迁的。 比如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就不肯归附宋朝,率族人逃跑了。

宋太宗听说李继迁煽动党项人逃跑后,就派将领尹宪在其后追击,宋军追上逃亡中的党项部众后,一通殴打,俘获其众几千人,就连李继迁的老婆和老妈也被宋军抓住了。 不过李继迁没有住,再次遁走。

这一战后,党项部队内迁的内迁,被杀的被杀,其势大损,基本上对北宋够不成威胁了。

然而,也是天不灭党项,就在宋太宗大破党项时,宋辽爆发了战争,这一次宋辽大战就给了李继迁东山再起的机会。

公元985年,死灰复燃的李继迁引起了宋太宗的注意,遂即他派名将李继隆讨伐,李继迁被李继隆打的惨败,再次逃亡。 (李继隆和李继迁名字相似,但是两人没有任何亲戚关系,李继隆是汉人)

不过,就在李继隆追杀李继迁时,宋太宗又按捺不住伐辽的冲动了。 于是在986年,太宗皇帝从西北前线调回李继隆,让其与一众宋将北伐辽国,史称“雍熙北伐”。

这次北伐不用多说,宋军惨败,著名的杨令公杨业便是死于这一仗。

宋军经此一战后,损失惨重,无力再对周边发动战争,只得收缩兵力。 而李继迁抓住机会,再次死灰复燃,杀回定难故地。 等到公元990年时,李继迁陆陆续续的夺回了银州、夏州等地,被辽圣宗册封为夏国国主,令其牵制宋军。

北宋见李继迁倒向了辽国,并且一时也无力讨伐他,便只能默认了李继迁的统治,封其为银州节度使,并赐姓赵,名赵保吉。 当时李继迁也无力再扩张地盘,便接收了宋太宗的封赏。

宋夏边境经历了短期的几年和平后,李继迁再次开展武装反宋斗争,夺取了北宋在西北重镇灵州(宁夏吴忠),把宋朝上下都气的要死。 宋朝朝廷见李继迁有辽人撑腰,就拉拢吐蕃人对付李继迁。

公元1004年,李继迁被吐蕃人诈降包围,中毒箭身死,其位传给其子李德明。 宋辽双方为了拉拢李德明,就各自封赏他。

李德明继位后,吸取他老爸的教训,就脚踩两只船,同时接受了宋辽的封赏,避免与宋辽的冲突。

稳定了宋辽两个大国后,李德明转而主要对付西部的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一心一意的向西北扩张。

截止至公元1031年时,党项部落在李德明的带领人,地盘逐渐扩张至十余州,兵力也达到了数十万,堪称是西北一霸。

公元1031年,李德明去世,其子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继位。

李元昊继位后,辽宋两方也都第一时间对其承认并加以封委。 不过,李元昊比他父亲和爷爷的野心都要大。 他当时不满足于当一个王,于是他就称帝了,建立了西夏国。

PS:“西夏”这个国号是汉人的称呼,西夏人对自己国家的称呼,是“白高大夏”。

李元昊敢称帝,北宋自然是不能忍,宋夏双方随即开打。 双方的战争打了几十年,一直打到北宋灭亡都没有结束。 期间,西夏国主由于数次大败宋军,心生得意,就连辽国和后来的金国也敢惹,于是辽国和金国也分别跟西夏打了几次。 不过辽军和金军也都没有打赢夏军。

具体宋辽金与西夏的战争细节就不说了,下面重点说说西夏的灭亡。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建国的当年,成吉思汗就制定了一个蛇吞象的计划——灭掉人口超过5000万,兵力超过百万的金国。

不过灭金并非易事,蒙古人少,需要找狗腿子帮忙才行。 于是成吉思汗就盯上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已经立国一百多年的西夏。

从1207至1225年,蒙古断断续续对西夏发动了四次进攻(1205年还有一次,总共是五次进攻),打的西夏惨败亏输,苟延残喘,离灭国就剩一口气了。

公元1227年8月,蒙古军围攻西夏国都。 由于西夏屡次偷奸耍滑,不能让人信任,所以成吉思汗在病死前就留了遗诏,要求其子窝阔台继位后,屠杀中兴府,把党项人全部杀掉。 于是西夏皇室和西夏文化就被蒙古人全给摧毁了。

↓被蒙古大军摧毁后的西夏王陵,现如今已是残垣断壁,没有考古价值了。

蒙古人摧毁西夏后,党项人分成两股,一股投靠了蒙古,且得到了重用,成为帮助蒙古人统治中原的“色目人”。 后来民族融合,这帮西夏色目人就跟蒙古人和汉人融合了。

比如,元朝前期,曾经有大量的党项人在元军中服役。 由于投蒙的党项人长时间跟蒙古人交流,很多人便直接改了蒙古姓,融入了蒙古族。

再比如,贵由汗和蒙哥汗时期担任宰相,死后追封河南王的察罕就是党项人。 由于他得势的原因,所以很多西夏人就投奔了他。 又由于他的封地在河南,所以有一部分西夏人在元明时期就迁居并落户到了河南。

PS:根据1974年从河南浚县出土的《中义大夫汉阳府墓志》墓志铭来看,元朝时期确实有党项人迁居到了河南,并在明朝时,与当地人融合,成为汉族的一份子。

除了投靠蒙古人外,融入了中原民族外,另外还有一部分党项人跑了,逃到了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 而这些党项人也被同化,融入了当地民族。

比如,根据学者研究,四川康定地区的“木雅人”就很有可能是西夏亡国后南迁到川康地区的西夏党项后人。 由于他们被当地的藏族同化,所以现在的民族便是藏族人。

PS:木雅人自称藏人,但藏人不承认他们为藏族,称他们为“木雅巴”,意即木雅人。 今天木雅人的总数约有一万多。 木雅人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一般在外讲藏语,在家乡讲木雅语。

诸如此类情形,很多地区如青海、安徽、河南和河北等地,也都留有党项人的后裔,只是因为相关的史料记载不多,甚至没有,所以党项人后裔的具体分布以及党项文化的残存,都还需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考证。

总之,西夏的党项人在西夏灭国后,被各民族分解、同化,以至“党项族”这个概念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的大民族中就没有了这个民族。

下一篇:梦见自己烫头发了(梦见自己烫头发了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青春期的男孩要怎样沟通和引导(怎么跟叛逆期的男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