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2023-01-30 03:07:5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6

大部分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会带着很多主观情绪和主观判断,就会造成“我觉得系列”,但往往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我觉得系列”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今天写下这篇文章,就是想和各位益友探讨下这个问题。

01

近日,供应商现场发生了一件事,一个之前发生过的问题,又在我们现场爆发了,这事造成了我们停线,所以,一如既往的去调查了解。

最后发现是供应商内部对于原本应该挑选隔离的一部分产品未进行挑选就发货了,事后,我问供应商的销售经理,为何不挑选返工就发货,

销售经理也很坦诚的和我说,因为这个产品在另外一款产品上使用,不会使用之前发生问题的部分,所以,他觉得为了交货,就内部评审发货了。

听完后,我是哭笑不得,这个就是典型的“我觉得系列”,因为这个零件在不同的组件上安装,的确如他所说,在另外组件上安装,完全不会影响,但是,这个首先是不良品啊,没有处理就发货,这就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

诚然,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觉得这个没问题、我觉得这个以前就是这样的,这次也没关系,我觉得这个使用没事,我觉得。 。 。 。 ”

但我们回头想一想,这样的“我觉得”是主观臆断的一种判定和推测,无事实依据和数据支持,这个“我觉得”就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思想,它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行为和结果。

02

那我们该如何去避免“我觉得”这个现象呢?

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要避免,就要做到“三个需要”,下面就和大家说说这“三个需要”:

首先,你需要去你觉得:

为何在这里我赞成我觉得这个观点,实际,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我觉得理解成为,你的日常工作积累和对产品的熟悉,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是,只有想法和观点不能作为判定的依据,我们还需要下一步。

接着,你需要去分析和验证:

我们可以看到,任何既成事实的铁律或者物理定律无不是经过无数次的验证和大量的数据积累分析,最后根据这些来进行制定和判定。

所以,你的经验和阅历可以让你缩短去头脑风暴或者查询根源的时间,但是还是需要数据或者验证来支持。

所以,你觉得后一步就是分析,数据收集,验证,来证实你的觉得是正确的,或者是无风险的。

03

最后,你需要汇总完整的信息后判定:

我们有了觉得,有了觉得之后的分析和验证,你还需要做最后一步,就是完成信息,因为你的信息有可能是不完整的,

如本文中的例子,销售经理知道有其中一个组件是不影响的,但是他无法知道这个产品在客户端是一个统一料号,

发到客户端后,客户无法去跟踪和识别再进行分别下单对应,这个是不现实和无法实现的。

所以,在这一步的重点就是当你无法确认信息是否完整时,就要去和可能涉及的人员沟通确认,再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你的你觉得。

当你完成以上三个需要,你再做判定或者行动时,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就会做的很完善,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质量意识和心态的问题,如对质量敏感度较高或者做事谨慎之人,其做事方式就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验证后再执行或者处理。

各位益友在处理工作事务时,如果碰到脑中有了“我觉得”这个想法时,请先冷静下,然后思考下,下一步该怎么让我觉得变成一件好事,而不是将我觉得变成你做了之后,人家来告诉你,“我不要你觉得,而要我觉得!”

下一篇:做小区团购团长挣钱吗(做社区团购团长挣钱不)
上一篇:发现老公和女儿暧昧怎么办(发现老公和女儿暧昧怎么办春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