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多的人是不是智商低

2023-01-30 02:55:2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3

话多的人可能比别人思路清晰,但说话多少和人聪明与否没有太大关系,道德经里有句就说:大言希声,大象无形。 感觉和人的个性有关,有人喜欢多说话有人不喜欢。 这是个爱好而已,有的人喜欢表现自己,有的不喜欢表现自己,聪明人喜欢做了,不说,说了的也不做;何况有个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想到一个有趣的经历,一次和闺蜜去逛街,进电梯时看到5楼已被按亮,就直接站定。 这时边上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喊着说:“阿姨,你们还没按去哪层呢”。

闺蜜笑着回复:谢谢小公主,阿姨们去5层,已经有好心人帮我们按亮了。

下了电梯闺蜜说:这孩子在家肯定不止妈妈在带,爸爸、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一定参与了带娃。

我问为啥?闺蜜淡定地回复:你看她话多不认生,说明平时身边一定有很多人,经常跟他说话。 那些一个人带的娃,由于平时跟人对话少,语言输入不够,经常表达不出来,很少会在人前显露自己。

虽然闺蜜的推论有些武断,但不得不承认孩子“话多”和“话少”,确实在某些方面影响着行为。

差距一:智商差距

人类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雷斯利做过一个著名的“3000万字差距”的调查。

他们耗时2年,详细调查了各个阶层2~4岁孩子的认知变化,最终发现: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到四岁时,与出生在较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会少听到3000万个英语单词。

由于语言输入的差距,导致同龄人中,富人家孩子的“话”更多。 更巧的是,调查显示:贫穷家庭孩子的智商是79,富裕家庭的则是117

当这批孩子10岁时,研究人员又做了一次回访。 结果显示:那些词汇量大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更平和,学习成绩更好。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3000万字差距”实验,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实验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话多、话少”是孩子认知能力、智商的一种外在反馈。

差距二:学习能力差距

著名妇产科医生Dr. Brenda Fitzgerald在TED演讲《早期语言的发展,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时,给出这样一个结论:

孩子小时候如果语言贫乏,词汇没有一定的积累,到3年级时,很难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 再往后,随着孩子年级增大,语言贫乏影响的将不仅仅是阅读水平,还会绊脚学习效率、理解能力。

生活中,我们也都喜欢那些伶牙俐齿的孩子,总觉着他们比其他人聪明。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控制孩子语言发育的是大脑的“言语中枢”。

它位于大脑皮层处,面积几乎占满了整个大脑皮层,具体包括:运动型言语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书写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

只有这4个部位相互配合,孩子才能快速听懂别人说什么,并积极给出反馈。 所以,那些伶牙俐齿的孩子,大脑这几个部位的神经元链接比其他孩子更丰富,连接更强壮。

这导致“话多”的孩子大脑的“视、听、写、运动”能力比同龄人更强,自然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就逐渐有了差异。

差距三:核心竞争力差距

清华教授彭凯平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提到:未来的社会更需要人工智能不能取代的人才,这就涉及两个关键方面,一个是思维,另一个是沟通。 深以为然!

思维方面,机器缺少人类充足的想象力,所以未来这样的人才是人工智能所无法取代的。 而沟通则是因为人类说话有很多神奇的魅力,机器无法表达人类充盈的情感,未来要想孩子不被社会所淘汰,培养优秀的沟通能力极其重要。

对孩子而言,沟通的第一步则是敢说,哪怕说错也没关系。 在这一点上,“话少”的孩子就必须向“话多”的孩子学习。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话多”的孩子普遍情商都比较高,这其实就是他们一步步实践出来的成果。 由于“话多”,他们能和各式各样的人聊在一起,这就给了他们丰富的反馈。

因此,“话多”的孩子更容易知道什么样的话题会更吸引人,什么样的话题更适合自己思考。 慢慢地,他们就会变成“高情商”,也就具备了良好的沟通能力。

以上种种看出,“话多”的孩子长大后,普遍能力更强,难道“话少”的孩子就注定平庸吗?其实不然!

当然,让沉默寡言的孩子变得侃侃而谈一定是需要时间和努力的,以下几个小方法,家长不妨试试。

第一,多问孩子开放性的问题

和孩子聊天最忌讳问封闭性问题。 比如:你觉得妈妈说得对不对?今天的饭好吃吗?

这种对话很容易把天聊死,对孩子毫无作用。 我们可以尝试一些开放性问题,比如:你吃完妈妈今晚做的饭,感觉怎么样?你看完这个动画片,会想到什么?

这种开放式问题,给孩子留了更多发挥空间。 不像前面那两个问题,只用“对”“不对”,“好吃”“不好吃”就能解决。

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回答完问题后,哪怕孩子说错了,我们家长也不要急着批评。 而是换种方式引导。

比如:我觉得你刚才的想法很有意思等,在这样的语言引导下,孩子会更愿意与我们聊天。

第二,多给孩子“拓展故事”

孩子们更喜欢听故事,所以家长聊天时可以尽可能地帮孩子拓展故事。

比如孩子问:为什么月亮15最圆?你不仅可以讲天狗吃月亮,还可以告诉他自转公转,还能讲卫星、恒星,讲火箭发送历史,讲黑洞、讲宇宙、讲物种起源等等。

孩子的想象力千奇百怪,亲子间的聊天更是五花八门。 我们建议不管什么问题,多跟孩子拓展点,那将会引出很多有趣的话题,这些话题带来的知识和思考,会让孩子更愿意和大人深入探讨。

第三,和孩子玩“表达”游戏

我经常和优米玩一些“表达类”游戏,比如随便拿出一个绘本,翻开一页,根据这页图片各自编个故事。 故事讲完,我们还会相互找茬,这个过程无形中增加了很多轮亲子对话。

有时还会相互指定一个主题,让对方说一句描述它的顺口溜。 比如,杯子。 优米就会说:杯子杯子真厉害,小小身子能量大;肚子里面装满水,舍己为人人人爱。

这种小游戏随时可玩,孩子也很有成就感。 时间一长,明显感觉她的表达能力提高了。

所以,你看“话少”也不是啥大事,只要用对方法,孩子慢慢也会变得“话多”开朗起来。 希望今天说的这几个方法,对屏幕前的你有用呀~

下一篇:周扬青什么时候和罗志祥在一起的(罗志祥和周清扬什么时候在一起的)
上一篇:开地铁一个月多少钱【地铁司机工资一般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