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军碰见中国人怎样(二战德军中的中国人)

2023-01-30 00:10:5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1

二战前,中国跟德国关系很好,可以说度过了一段蜜月期。

二战时,德国跟日本是盟友,跟中国自然是敌对国家,处于敌对状态。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别把希特勒当菩萨,从来也没有什么救世主。

中国对德国示好,是想向德国学习,来强大自己的国家;德国跟中国套近乎,是看中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想赚中国人的钱,销售德国的工业产品和军火;两国各取所需。

日本明治维新师从的就是德国,大清兴建新军也是学习德国。 蒋介石在日本留学,受到日本影响,非常欣赏德国的一切。

他觉得日耳曼民族所具有的“认真、勤俭、遵纪、执着”的民族精神,是治疗中国贫穷、散漫、落后的一剂良方。

蒋介石更崇拜德国的军事教育与军事训练制度,更欣赏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所以蒋介石上台后外交上主张疏远苏联,向德国靠拢。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中德关系得到加强,两国关系迅速进入蜜月期。

登上总理宝座后,希特勒为了让德国经济振兴,降低失业率,大力发展军火工业,在军事化德国的同时,拼命生产出口军备以赚取外汇。

于是希特勒就把眼光瞄准中国,继承了魏玛时期的“占领中国市场”的基本国策,并增加了“确保从中国获得稳定的战略资料来源”的选项,急不可耐地希望扩大对华贸易。

1936年5月,中德签订了《德华信用借款合同》签订,两国领导人欢欣鼓舞。

早在20年代,苏联为了对中国施加影响,向中国派来了军事顾问鲍罗廷,帮助国民党北伐。

德国人也不甘落后,在1928年11月向中国派来了军事顾问,而且是组团来的。

所不同的是,鲍罗廷是向传授十月革命的先进经验,向国民党推销自己先进的制度;鲍尔来华后则是向中国将军们如蒋介石、阎锡山、李宗仁讲授军事工业、新式武器、军事训练以及军事理论。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清除共产党,跟苏联彻底决裂,中苏关系进入冰冻期。

与此同时,中德关系开始升温,上了一个新台阶。

1933年6月,“德国国防军之父”塞克特来到了中国,不久后被正式聘为总顾问。

根据一战的经验,塞克特对蒋介石说,军队不在多在精;中国的军队人数不少,但不是精兵;现代战争人海战术不管用,需要的是训练有素的部队。

塞克特建议,中国当前应重点训练和装备10个师,置于南京政府直接管辖下。 他还建议中国仿效德国军队中的军官团,在中国军队中建立起“教导旅”。

大批德国军事顾问来华的同时,中德之间战略物资和军火贸易也迅猛发展起来。

1936年德国对华出口军火为640.5万马克,占德国出口军火总额的28.8%,其中包括2300万发炮弹、6000万发反坦克炮弹、1800万发高射炮弹,以及探照灯、钢盔等;

1937年交付的军火中,有150毫米海岸防卫炮4门、88毫米海岸防卫炮4门、240门水雷、1艘布雷艇、60门野战榴弹炮,以及高射炮牵引车;1938年交付的有榴弹炮、炮艇、鱼雷快艇、高射炮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国民党当局已有一支8万多人全部德式装备的部队,在淞沪战场上曾作为主力使用。

根据《中德易货协定》,中国方面进口德国所有产品人家都不用钱,但不是白给,中国要向德国出口自己的特产来抵消德国货款。

借款合同签署后,中国向德国提供了大批的农产品,包括蛋品644吨、芝麻6500吨、豆油850吨、棉籽油2095吨、桐油100吨、花生仁1000吨、花生油1000吨、蚕茧150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德国此刻态度很微妙,既想鼓动日本侵占中国,一切征服世界;自己的在华利益又不想被日本过多侵犯,因此不愿意日本扩大侵华战争。

10月下旬,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电告驻华大使陶德曼和驻日大使狄克逊,德国愿意调停中日战争,由此揭开了德国调停的序幕。

面对德国调停,日本提出苛刻的和平条件,如内蒙自治、华北特殊化、上海交由国际共管等。

对此,德国政府不仅不觉得不公平,反而力劝中国接受。

这三个条件,任何一条都是卖国条件,蒋介石再窝囊也不接受。

随着南京被攻陷,日本得意忘形,打算三个月征服中国,不再打算跟国民党政府和谈,提出更苛刻的条件,如中国放弃容共和对日满的敌对政策,向日本作出一定赔偿等。

蒋介石抗战态度已经变得非常坚决,放弃和谈幻想,对日本的无礼要求不予理睬。

所谓的和谈终于破裂,调停终于失败,日本方面便于1938年1月16日发表了一份官方声明,称谈判已经结束,不再承认国民党政府。 东京方面对德国“提供的斡旋”表示感谢,并且撤销对国民政府的承认。

其实从日本侵华开始,德国跟日本就是地道的盟友,中国的不过是两国的牺牲品,德国不惜让日本扩大侵华,是保护自己的利益,德国无论如何也不会疏远日本。

因为随着局势的发展,日本在德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1938年2月20日,希特勒原形毕露,在国会发表演说,宣布:“德国将承认‘满洲国’,以抛弃过去不可解之幻想政策,而尊重现实。 ”

以此为标志,中德关系性质改变,成为敌对国家。

2月24日,中国政府照会德国外交部,表明了“对德国此种不友谊行为之不满”。

德国方面则假惺惺地通过其外交部向中国驻德大使程天放表示:“

德方对中日战事仍保持过去中立态度,希望中国政府亦继续以前对德友谊。 ”

可是在6月24日,外长里宾特洛甫下令召回驻华大使陶德曼,与此同时,德国国防部则冻结了对华军售,发出了军火输华禁令。

7月5日,全体德国顾问离华回国。 中德合作到此正式结束,两国关系事实上已经破裂。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签订,条约“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中之领导地位”。

1941年7月,德国宣布承认汪精卫伪政权,这对南京国民政府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蒋介石在日记中强烈抨击希特勒今年的“侮华”政策“可谓极矣”,“若不再与绝交,则国格将有所损。 ”

于是,在德国和汪伪建交当天,中国正式宣告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9日,中国政府宣布同时对德国、日本、意大利宣战,双方处于战争状态,与德国间的“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一律废止”。

中德关系至此完全破裂。

很多人提起德国为中国武装多少个现代化师津津乐道,对希特勒德国充满感激。

这些人没有明白,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个弱国,无论是北方大国还是德国,对中国只有利用和领土野心,从来没有友好和尊重。

别忘了清末德国曾经入侵过中国,长期占领过中国领土。

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也是一头恶狼,德国跟中国关系破裂是迟早的事。

二战时期,由于中国与德国交好,南京大屠杀时,驻中德国大使保全了不少中国人,以上我们不能否认。 但是德国真得对中国很好吗?其实在清朝时候,德国最早雇佣的是底层的中国水手,这些东方面孔开始陆陆续续出现在德国港口城市,后面随着中国人越来越多,汉堡开始出现唐人街华人居住地。

1921年中国驻德国领事馆附近就有2000多华人,不少地方已经大规模群居。 自希特勒上台后,法西斯思想日益高涨,德国的种族歧视严重到了极点,大量犹太人逃亡别国,就连亚洲国家人种也备受歧视。 但那时候中国与德国仍旧在建交中,德国需要从中国进口用于军工业的矿土,同样中国也是德国的大顾客,这时期,德国对于中国人并没有什么动作。

可是种族歧视根深蒂固,德国人还是从心底瞧不起中国人。 吃苦耐劳的中国男性在德国备受欢迎,一些欧洲女性也愿意嫁给中国人,这让一些纳粹党咬牙切齿。 德国华人也敏锐地感受到了时局动荡,纷纷逃离德国。

1941年中德断交,德国纳粹再也不能容忍德国境内的华人,开始广罗罪证逮捕华人,决心荡平唐人街。 大概有200多华人进集中营,在里面经受了和犹太人一样的遭遇,痛不欲生,许多人忍受不了死去。 二战结束后,只剩下30人了活着。 德国也没有对这些中国人进行赔偿,直到近几十年,德国才陆陆续续有了新的华人进入。

下一篇:华为手机价格1000左右(2022年最不值得入手的3款华为手机都是高价低配)
上一篇:保定今日玉米价格(11月13日国内各地玉米价格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