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古代婚礼在一天的什么时候举行)

2023-01-29 21:38:3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9

古时候的婚礼是晨迎昏行,早上男方去女方家迎娶新娘,黄昏举行婚礼仪式。 “婚”字,拆开为“女”“昏”,其中“昏”即黄昏时刻,一般为下午或傍晚。

古人的婚礼,基本都是在黄昏举行,很多资料都能看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古人结婚很注意礼仪,婚礼从开始到完成有六个步骤,叫“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到亲迎完成后,婚礼才算正式完成。

所谓纳采,就是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如果答应了,才可以继续下一步。 问名,就是男方家再派媒人去女孩家,问女孩的姓名和生辰八字。

因为古人很迷信,如果生辰八字不合,可能这门婚事就成不了。 今天一些老人也这样,不过他们可能不看出生年月,而是看属相或者其他。

纳吉就是把男孩女孩的名字、生辰八字都拿到男方家祖庙里,占卜的人算一算,看看有没有啥不合适之处。 其实这样也是在告慰祖宗:“看啊,您的子孙马上要结婚了,我来算算他们以后合不合,能给你们添几个娃”等。

纳征,也叫纳币,等于今天的送彩礼。 男方给女方送彩礼,是中国的传统,至今仍然很流行。 当然,古代的彩礼不仅仅是钱,也可以是动物皮、布匹、甚至鱼、羊、大雁、茶、长命缕等等。

诗经《氓》里面,提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说明男子是用布做彩礼。

为了好看,女方不会把这些礼物都收下,而是会返回一部分。 另外,女方也会有礼物作为陪嫁,一般是在结婚前一两天送到男方家。

请期,这很好理解,就是双方约定具体结婚日期。 一般也要找人算一下,确定“吉日”,然后就可以进行最后一步“亲迎”了。 今天人们也会算日子,一般是挑阴历、阳历都双数的日子,比喻成双成对,比翼齐飞。

亲迎,就是男子到女方家去迎亲,把女孩接到自己家里,这是婚礼最后一步。 我们所说的结婚时间,就是指亲迎时间。

亲迎是在黄昏时间,为什么要这个时候呢?目前的资料,说法有很多,主要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在黄昏迎亲源于上古的抢婚。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婚姻并没有规定“一夫一妻多妾”,那时候男子找老婆都是靠抢。 可是,大白天抢太张扬,女孩子也怕,晚上又看不清,于是人们就相约在傍晚。

傍晚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但是还能看得见,男孩子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女孩,然后抱回家做老婆。 这样的话,既照顾到了女孩子,也能照顾到男孩子。 若是大半夜去抢亲,实在看不清,万一抱回家后,发现一脸麻子,又或者是个大妈,岂不是“一失手成千古恨”?

由于当时的婚姻是在黄昏时完成,所以称之为“昏姻”,“婚姻”则是后来的写法。

《易经》中,有这么一段话: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 意思是说,某人夜里赶路,看到一头猪倒在路上,又看到一辆车,上面都是鬼。 他举起弓想射鬼,结果仔细一看,原来是一车人,他们是准备去抢亲的。

这里可以发现,当时确有抢婚,而且时间是在晚上。

清末时期的民俗学家张亮采,在《中国风俗史》中也说:其摽掠必以昏夜,所以乘妇家之不备。 今以士昏礼观之,犹有摽掠之遗义。

同样,清末刘师培在《古正原始论》中也说:其行礼必以昏者,则以上古时代用火之术尚未发明。 劫妇必以昏时,所以乘妇家之不备,且使之不复辨其为谁何耳。 后世相沿,浸以成俗,遂以昏礼为嘉礼之一矣。

两人的话都是说,上古时期人们抢婚,都是在黄昏时候,趁着妇女不注意,抢了就走。 只是后来大家都文明了,就不再抢婚了,但是黄昏时结婚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除了文字记载,一些绘画也能看出来,古人婚礼是在黄昏举行。

1986年11月,包山楚墓群考古工作开始。

在这座楚墓群中, 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彩绘圆奁,就是圆盒子,奁盖上绘有一组环形彩画。 画面以柳树为界,分成五段。 画面上,不仅有柳树,还有车马、大雁以及迎亲的人。

这幅图,美术评论家彭德考证后,认为应该叫《王孙迎亲图》,因为画中描绘的是春秋时期婚礼中的“亲迎”。 (这个漆奁,后来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定名为《彩绘人物车马行迎圆奁》)

画中柳枝刚绿,鸿雁北飞,说明当时是春季。 此时,男子骑着马驾着马车去迎亲,前面还有一队人手中拿着火烛,在前面带路。 既然手中有火烛,说明已经晚上了。

《仪礼》记载,男子亲迎时,应该“主人爵弁纁裳,从车二乘,执烛前马”。 意思是说,男人应该戴爵弁,穿红裳,驾着马车,马车上一人拿着火烛,前面也有人拿着火烛带路。

直到明清时期,婚礼还是在黄昏或者晚上进行。

比如小说《水浒传》第四回,鲁智深在桃花村借宿,碰到小霸王周通来迎亲(其实是抢亲)。 当时的时间,正好是傍晚天黑的时候。

事实上,直到现在很多地方办婚礼也是在晚上进行,尤其是南方大城市比如上海。 而在北方,婚礼多是中午举行,二婚才会在晚上举办婚礼。

下一篇: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区别
上一篇: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哪四个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