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己打自己的行为怎么办(小孩生气自己打自己怎么办)

2023-01-29 21:13:0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6

以前妈妈群里经常吐槽“可怕的两岁”,说实话那时我心理还有些不信:2岁的小屁孩就算折腾出花来,能闹成怎样?最近被2岁3个月的优米折腾到满脸冒痘,才发现熊孩子的杀伤力真的不是说着玩的。

1岁半岁之前,优米是个天使宝宝,每晚准时8:30睡觉,早上6:40起床,平时也很少哭。 但2岁之后,那种母慈子孝的时代就彻底过去了,熊孩子一言不合就爆哭,每天晚上都折腾到11 、12点,一说睡觉就生气大哭。 最可气的是,上周六因为睡觉生气后她竟然出手打自己!当时在一旁的优米爸彻底傻掉了,他从未想过那个每天躲在自己怀里撒娇卖萌的小娃会“自虐”,最关键的是她才刚刚两岁多点!

那晚忧心的老父亲一晚没睡好,夜里开始各种脑补:以后上学被人欺负,她会不会自虐?交到不好的男朋友,会不会自残?遇到心理过不去的事,会不会抑郁自杀?优米爸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心都在想为什么优米会打自己?哪怕你打别人也好!他甚至告诉优米:以后谁惹你生气了,你就去打他,但千万不要打自己~(这什么神逻辑?)

这两天,我一边安慰快要崩溃的优米爸,一边反思为何优米会做出这种惊人的动作?毕竟优米爸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家里也没有任何人有过自虐行为!于是咨询心理医生、查阅了大量资料,才知道原来优米的这种行为是“孩子情绪饥饿”的常见表现,优米爸也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心理学对“情绪饥饿”的解释很形象:人们对食物的饥饿很容易察觉,一旦饥饿难耐,只要进食就能改善这种状态。 但人们对心灵空虚、百无聊赖、精神不振、生气焦虑等的不健康状态却很难摆脱,这种状态就被称为“情绪饥饿”

相对成人而言孩子更容易产生“情绪饥饿”,是因为孩子在家庭关系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她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家长控制。 优米这样大的孩子,甚至比优米再大一些的孩子(5、6岁),随着心智的逐渐成熟,孩子们独立人格开始萌芽,他们开始主动在行为和心理上探索自我。 行为上他们和家长对着干,你说东她偏要说西;心理上他们渴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晚上几点睡他们想自己决定,而不是受制于家长。

往往这个时候,家长会认为孩子开始出现“逆反心理”了,开始不听话了,于是我们经常会拿出“家长权威”正压孩子逆反,还不会合理发泄情绪的孩子只能将负面情绪发泄在自己身上,于是他们会打自己的头、抓自己的脸等等。 但事实上不听话是孩子独立人格开始发展的第一步,每个孩子都会有这么一个阶段。

情绪是指人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暂时性较为剧烈的态度或体验,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愤怒、恐惧、悲伤、高兴、喜悦都是情绪,那我们家长如何区分孩子到底是负面情绪还是“情绪饥饿”呢?

事实上,负面情绪一般只是一时的、短暂的,而“情绪饥饿”却是由于长时间情感压抑,从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被强制合理化的宣泄途径。 如果发现孩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那么家长就要注意了:

首先,孩子情绪起伏波动很大。

心理学家比斯库认为:儿童在不断学习、判断和感受的他人的情绪,所以孩子们的情绪常常是无意义的,他们的大脑还处于快速发育状态,心智也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孩子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有可原。

但如果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性情绪波动起伏很大,一会大哭大闹,一会又紧张焦虑,这就需要引起家长重视了。 这是孩子情绪压抑的一种表现。

其次,大吼大叫,很容易被激怒。

我们说了愤怒、焦虑时每个人的正常负面情绪,一般当我们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时都会伴随伤心、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这很正常。 但对“情绪饥饿”的孩子而言,他们会格外易怒、暴躁。 这类孩子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冲动,常常会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也常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大喊大叫。

再次,他们经常会情绪抑郁。

“情绪饥饿”的孩子经常伴随着情绪抑郁,尤其当他们遭受挫折、或面对巨大压力之时,这种抑郁的情绪会格外明显。

比如:遇到挫折,这些孩子会对周围的事物毫无兴趣,对经常出现在他视线范围内的人感到讨厌,对以前感兴趣的东西突然丧失兴趣,会觉得自己没有朋友,感到孤独等等。

最后,烦躁不安

“情绪饥饿”的孩子会过分夸大位置的恐惧,比如,一旦情绪饥饿的孩子预测到要发生不利事件,他们就会显得异常紧张和烦躁,这种过度紧张会影响大脑内压力激素分泌,从而导致孩子认知能力下降,思维敏锐度降低,从而影响思考效率。

以上就是孩子“情绪饥饿”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行为状态,家长可以对照这几条一一查证,看看你家孩子是否“情绪饥饿”。

很多家长不明白,现在的小孩可以说是集万千宠于一身,为什么还会出现“情绪饥饿”呢?其实,深究起来,孩子之所以情绪饥饿还是与家庭和学校的环境相关。

▼在家里,“家长权威”作用下,倾听孩子变得很难。

每个家长都很忙,大部分家长几乎不会抽时间听孩子讲什么。 不管孩子打人或是打自己都只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对孩子而言他们并不知道这种方式对还是错,但他们知道只要这样做父母就会注意他。

而现实也是这样,只要父母看到孩子打自己就会很紧张、很重视,这反而加深了孩子的误会,会让他们以为只要打自己父母就会关注他;还有一些父母压根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反而做出一些错误回应如责骂孩子、威胁孩子等,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就像优米晚睡,其实在我凶她之前,她一直强调再玩5分钟,只不过被我选择性忽略掉了。 对于2岁的优米而言,她自己可能不知道5分钟到底有多长,这才让她一拖再拖每天都搞到很晚。 而对我而言,说好的5分钟怎能不算数呢,是不是欠揍?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失败的沟通带来的结果。

▼在学校,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学习环境,都会影响孩子情绪,造成情绪饥饿。

不得不承认有些老师会格外严格,他们甚至会不讲方式、不讲场合地批评或惩罚孩子,当次数越来越多,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带来沉重的“思想包袱”,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出现“情绪饥饿”。

当然还有经常被声讨的“校园霸凌”,由于这一代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性格都会比较自私,一旦谁碰触了自己的利益,一定会产生冲突,甚至上升到校园霸凌,这也会造成受害孩子“情绪饥饿”。

首先,不要过分将注意力放在孩子打自己这件事上。

一般而言孩子最会感知家长的情绪,他们在情感上比成人更敏感。 为此,在孩子打自己这件事上父母最好不要太紧张,更不要大声呵斥去制止。

如果担心孩子伤到自己:家长可以轻轻抓住他的手,或抱紧他拍拍他的后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和而坚定。 这种坚定会让孩子知道,父母在接纳他的负面情绪,也会让孩子慢慢在自我伤害中抽离出来。 通过情绪上的接纳,让孩子学会淡化“自虐”行为。

其次,引导孩子寻找正确的发泄渠道。

孩子伤害自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找不到其他的发泄渠道。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生气时为什么会自我伤害?”。 评论区一位家长的回答被顶到了最上面,我认为非常有道理,这位家长说:当愤怒和悲伤无处释放时,那就对自己动手好了,因为生气时伤害自己最容易。

所以,如何引导孩子找到一个正确的发泄渠道就尤为关键。 这里要批评优米爸说的“谁惹你,你就去打他,千万不要打自己”。 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生气的时候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不能打自己,更不能打别人,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发泄愤怒”。

比如,我们可以在家里建造一个孩子的特定空间,将这个空间命名为“冷静空间”,在这里放一些可以帮孩子、大人发泄的工具。 废报纸、沙发垫、橡皮泥等等,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可以来这里撕报纸、捶打沙发垫、捏橡皮泥等。

最后,家长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门艺术,由于孩子心智、表达能力都不如成人,亲子沟通很容易出现障碍,长期的沟通障碍很容易造成孩子“情绪饥饿”,如何有效的沟通就成了家长的必须课。

在心理学有个“3F法则”就特别适合与孩子沟通。 3F是指:Fact(倾听事实),Feel(倾听感受), Focus(倾听意图)。 使用3F需要父母:

总之,在亲子沟通中,家长更有义务去承担沟通中控场的那个角色,帮助孩子摆脱“情绪饥饿”,毕竟我们都曾是孩子,但孩子却没当过大人!

我们要告诉孩子: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愤怒、生气、焦虑都是人之常情,生活中必不可少,有负面情绪不可怕,只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发泄出来就好,千万不要内耗。

下一篇:孟非年薪多少万【主持人每月工资到底多少钱】
上一篇:三星电视65寸价格表(2022年最值得推荐的65英寸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