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和丞相区别在哪里(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在哪里)

2023-01-29 19:18:4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3

丞相,宰相以及相国,许多人都觉着这是指同一个官职,但是实际上宰相和丞相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宰相和丞相并不是指同一个人,也并非是指同一个官职,他们的权力是不同的,不仅权利不同,所代表的职位也是不同的,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这还要分时期来看,而这一分水岭便在于明朝朱元璋在位时期。

首先,明朝之前,其实丞相和宰相的称呼都是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间便有丞相和宰相了。 丞相所指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也就是辅佐皇帝的行政职务,而宰相可以是一个集体称谓,在唐朝的时候,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之为宰相,但是这里的宰相并非是指丞相,丞相是一个单独的职位,只有一人或者是两人,但是,可以将所有具有行政职权的人,统称为宰相。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丞相和宰相的区别,其实丞相一定是宰相,但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也就是说丞相的职权还是比较大的,最起码在权力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

其次,所受待遇的不同。 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也就是说除了皇帝之外,朝堂之上最具有权威的一个人便是丞相,丞相在一些国家大事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不仅如此,一些国家大事的决定还是必须要有丞相的参与。 在唐朝以及唐朝之前,丞相的礼遇也是十分高的。 丞相在上朝的时候,皇帝还是需要亲自问好的,并且如果丞相生病,皇帝也是需要到府中探望的,这也是体现了丞相的地位之高。 而宰相便没有这待遇。

最后,明朝之后。 准确的来说是在朱元璋称帝之后,朱元璋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当时的朝代已经出现了皇权与相权相争的情况,所以朱元璋一气之下便废除了丞相的职位。 也就是说,从朱元璋之后,并不会再有丞相了,丞相这个职位便出现了空缺,所有的权力便移交到宰相手上,而此时的宰相就是一个集体称谓,也就是说丞相的权力被分给了一个宰相集体,这也是皇权与相权斗争的最后结果,从此之后,彻底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相争的问题。

其实丞相和宰相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最起码丞相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行政权力,除皇帝之外的最高职权。 而宰相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行政官员。



宰相,其实并不是正式官职,只是一种俗称。 宰相又叫丞相,是位于中国古代君主之下,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行政首领的俗称,号称百官之长。 宰,是主宰的意思,相,有辅佐之意。 按照现代社会官职的理解,其实就是相当于现代的总理或首相这样的最高政务长官。 历代对于宰相的正式官职称呼,都各有不同:

夏商周:太宰、尹、太师、相;

秦朝:丞相、相国;

西汉:相国、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东汉:太尉、司徒、司空、尚书令;

三国时期:蜀汉称丞相、尚书令,曹魏称司徒、大丞相、相国、中书令、中书监,东吴称左、右丞相;

两晋:丞相、相国、司徒、中书令、中书监;

南朝宋齐梁陈:丞相,相国,尚书令,左、右仆射,侍中,中书监,中书令;

北魏:丞相、司徒、侍中、尚书令、中书监;

北齐:丞相、侍中、尚书令、中书监;

北周:大丞相、大冢宰;

隋朝:内史、纳言;

唐朝:尚书令,内史,纳言,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左相,右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五代时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两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右仆射,太宰,少宰,左、右丞相;

辽代:南、北府左丞相,南、北府右丞相,中书令,左丞相,右丞相,知中书省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右仆射,侍中,南、北府知军国事;

金代:尚书令,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仆射,领三省事,侍中,中书令;

元朝:中书令、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平章军国重事;

明朝:中书左丞相、中书右丞相、内阁大学士;

清朝:议政王、议政大臣、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

下一篇:集采对医药企业的影响有多大(集采对医药企业的影响有多大蓝帆中标了吗)
上一篇:散打和自由搏击的区别(散打自由搏击综合格斗哪个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