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秘闻录为什么不写了

2023-01-29 18:57:0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4

当尹逸还在念大学的时候,有次在北京西山游玩,于机缘巧合之下救下了一只鹦鹉,于是,便带回自己租住的小屋好生照顾。 鹦鹉会模仿人言本不是什么奇事,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救下的这只鹦鹉,竟然是上古时代所出的灵物,它有自己的思想意识,真的能口吐人言,与人交流!

《山海经》中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好在尹逸是个老实而善良的孩子,他并没有因为这个离奇生物的存在而生出“利用它狠赚一笔”的念头。 不过话说回来,尹逸感到很高兴,因为如果这只鹦鹉有什么需要,它会直接说出来,这样他养起来便省心多了。 而且,或许因为有着“救命之恩”,这只神奇的鹦鹉经常陪他聊天解闷,这为尹逸的独居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这只鹦鹉名叫“嬴梧”,据称是以少昊帝之姓为己姓,以凤凰之栖息处为己名。 它凭借着美丽可爱的样貌,以及讨人欢心的灵舌,在经历了太多年代的风雨后,仍得以存续。 但它的许多伙伴却没有这份幸运,相继故去,成为了众多历史谜团中面目模糊的符号。

又迎来了半长不短的三天假期,除了跨个辖区回家一趟去探望家人、跟朋友聚聚以外,听嬴梧讲《山海经》中的秘闻也是不错的消遣。 而作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孤独的嬴梧亦有太多言语想要倾诉,可靠而安静的尹逸正是极为合适的对象。 说起来,这也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

我们这边正介绍着尹、嬴缘分的始末,他们那边的故事已经开始了……

1、魮鱼

我曾经有个鱼类的朋友,名叫“魮”。 他生活在治水,也就是今天的永定河中。

治水沿岸曾有个村子,因这里常有水患,粮食作物不易生长,是故这里的百姓生活十分困顿。 当地村民为祈祷风调雨顺、粮食丰收,逢年过节便时常在治水畔进行祭祀。 或许是他们的做法感动了上天,这里的村民竟偶尔能在荒年从河中捞出些许珍珠和玉石来!人们便用这些“老天爷赐予的宝贝”换来粮食和必需品,以度过惨淡的年景,也正因此,当地人遂将村名改为“天宝村”。

其实啊,他们口中所谓的“老天爷赐予的宝贝”,是我那朋友——魮不惜耗费自身精气养出来的!

《山海经·西山经》记之:“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鱼尾,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

想要些许纯正精气,总需修行数载方能有所得。 而要养出珠玉,必然耗费精气过甚,一个不妥,恐有伤及性命之危!我便总是劝他不要如此。 可那时,他并不以为意,虽然时常苍白着脸,却反过来向我解释道:“受人好处,与人消灾。 精气虽得成不易,但平日多受村民祭祀,偶尔于灾年援手也是应当的。 ”

“你啊你……”面对这么一个善良的朋友,我真不知该怎么劝说他才好。 但我现在却后悔极了,深恨自己当时没强行制止他!因为任谁也不曾料想到,之后竟发生了那样的事!

为不惊扰乡里,魮常夜间出没,捕小鱼虾并水生植物以为食。 饱食后,则于深水巨石凹陷处修行。 这晚,村里里正的儿子大喜,遂大摆筵席,村民纷纷过去道贺,治水河畔便显得冷清下来。 魮见既是晚间,四处静寂,又左右无人,便一跃而出,在岸边石头上舒展身体。

另一方面,王四儿自里正家饱食一顿后,又拣了好些吃食揣满了兜儿,打算偷溜回家。 为避人群,他需要绕道治水河畔。 不想,借着明亮的月光,他正撞见从不远处的河里忽然跃出的魮!面对这条奇形怪状的大鱼,他顿觉有趣,便快走几步,将那怪鱼一把抱住。 魮大惊之下竟一时忘了反应。 可待他回神欲挣扎入河时,那王四儿已将他扔进了河畔的大网中,收紧了口儿。

只听王四儿一边“嘿嘿”笑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今天真是‘好收成’!得了不要钱的吃食,还捡着条大鱼!嗬,瞅这体型儿,够咱半个月的口粮啦!”

魮听得这王四儿要将自己宰杀了吃,肝胆俱裂,不由急道:“饶命!”

听得这怪鱼竟口出人言,王四儿着实吓了一大跳,但仍未松手。

魮不知这王四儿是村里有名的光棍儿无赖,便想借着自己与村子的因果,感化这人,使他放了自己。 不料,这王四儿听后眼中贼光激射,竟哈哈大笑道:“好么,真是天助我也!有了你这个会吐宝贝的怪物,我王四儿以后必会享尽荣华富贵!”

自那以后,王四儿彻底过上了“寄生虫”的日子。 他时常威胁魮吐出宝贝供自己享乐。 村里人见他不事劳作,出手却尽是宝贝,不禁怀疑起来。 他只道是自己走了运,遇见了城里的富贵亲戚,人家接济给了他许多珠宝。

由于常常耗费精气涵养珠玉,平日的休息和吃食又不足,更兼动辄便遭王四儿喊打喊杀的精神虐待,没过多久,魮之前勤奋修行攒下来的老底儿很快便消耗殆尽,再也吐不出珠玉来了。

眼见着自己这副身躯被熬得油尽灯枯了,他最后一次向王四儿哀哀乞求道:“我恐怕是要不行了……你若此时能将我回放治水,兴许过个百十来年,还会有新的灵物出现,帮助村子度过荒年……”

可怜魮至死都不忘村里曾给予他的好处。 而那王四儿却只以为他在偷奸耍滑,不肯吐宝贝给自己,又对着魮怒骂一番,便置之不理了。

果然,次日王四儿再过来逼他时,魮已然死去了。

那王四儿见怪鱼已死,又恐他是装死趁机混入河里,竟下得黑手,将魮宰来顿了吃。 真真儿是坏透了!

当我远游归来,去寻我那老朋友魮时,听得附近山精说起,内心大恨!可天条之下,又不能手刃了那厮,便将此事禀与西山山神。 山神听后震怒,立刻禀奏上天。 正所谓“自作孽,不可逭。 ”不久便降下天罚,结果了那孽障。

而后,此处又逢天灾。 可是,这次无论天宝村的村民再如何祭祀,却再也没能于治水中得到珠玉之助了。 天宝村随后便也逐渐消亡在历史的烟尘中了。

2、䍺兽

在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的接合处,有军都山。 其东以古北口与燕山相邻,西界为居庸关同太行山相对峙。 自古以来,这里的军事和交通地位便十分重要。 而今著名的万里长城在京的主要部分都在这军都山山系中。

据史料记载,这一带在战国时期便筑有长城,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次数之多、情状之惨烈,令人胆寒。 我要说的第二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山海经·南山经》中有载: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䍺。

说起䍺兽,他本居南方,后因北山朋友麢羊的殷殷相邀,遂北迁至京,在军都山一带活动。

却不想,平息已久的战火再次烧到了这里。

明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贡市”不遂而发动战争,史称“庚戌之乱”。 当年八月,俺答自正面攻入古北口长城。 怎料明军边防空虚,军备废弛,一触即溃,使得俺答竟一路长驱攻至北京城外,期间烧杀抢掠无算。

面对突然而至的俺答兵临城下,京师一时极为震恐,手足无措,全无抵御之力。 明世宗朱厚熜只得急集兵民及四方应举武生守城,并飞檄召诸镇兵勤王。 然而,虽七镇援军先后而至,却皆恇怯不敢战,又缺少粮饷,于是,竟纵兵劫掠百姓,使得“民苦之甚于虏”!而首辅严嵩也要求诸将坚壁勿战,听凭俺答兵在城外掳掠。 待明廷允诺通贡后,俺答方才撤兵。

“庚戌之乱”期间,恰逢麢羊因历劫未成而遭重创。 纵有战乱,䍺为守护他,也毅然留了下来。

由于这一场兵灾,长城沿线的百姓深受其害。 更兼此后二十余年,俺答仍连年南下掳掠,这里的百姓始终战战兢兢,惶恐不安,更有甚者进山躲避。 䍺正是替麢羊采集愈伤草药时,一个不慎,被那些进山的农民给捉到了。

这些村民来自长屯村,本以为逮到了一只肥羊,牵回去后才发现此羊竟无嘴,无法进食,却也死不了!真是怪异非常!

京畿之地,自是人才辈出。 军都山附近,也难免流落一二有识之士。 䍺兽不久便被人认了出来。 在一位据称“学识渊博”的老儒生摇头晃脑地念出“不可杀也”的句子之后,村民们激动了——这简直就是羊中之神啊!一时间,“神羊下凡”、“羊神保佑”这样的话便滔滔不绝地流了出来,随即就将䍺兽供入长屯村中祠堂,好生奉养。

没几日,消息便传到了村外。 于是,有人提出应将此物献给皇帝。 其实该人是揣了心思要以此媚上,作为进身之阶,换得高官厚禄。

村民也不傻,知道这样的消息定然瞒不住。 终于,在“神羊上贡论”提出的次日傍晚,长屯村的村民们便被秘密召入村中祠堂。

此次召集村民的目的,就是针对“如何保住‘神羊’”这个问题商讨出个对策来。 于是,嗡嗡嗡……七嘴八舌,众说纷纭。

村长在听了大家的提议后,扭头便和几位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老商量起来。 不一会儿,便有了结论。 于是让大家安静下来。 只听他沉声说道:“刚刚听了大家不少的主意,经过我与几位老族长的权衡,相信这个办法是最有利于我们长屯村所有人的……”

在用眼神缓慢而威严地扫视过祠堂中所有的村民后,他开口说道:“与其最终被迫交出‘神羊’替他人作嫁衣裳,倒不如我们将其分而食之……”

“什么?”

“那可是‘羊神’啊!”

“怎敢对神如此大不敬!”

众人议论纷纷,都觉得不可思议,不敢认同这个结论。

村长抬起手,做了个下压的动作,示意大家安静,随后说:“我能理解各位的想法。 你们肯定觉得这么做是对天神的亵渎和攻击,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他语气一顿,随即坚定地说道,“这‘羊神’是不死的!”

众人恍然,想起了那位老儒生的“不可杀也”之言。

村长继续说:“既然这‘羊神’于乱世为我长屯村村民所得,这不恰恰说明‘上天庇佑’我等么!‘羊神’杀而不死,正是暗示我等尽可以分而食之!神灵不死不灭,长存我心;神力不失不散,护佑我身!”

众人听了村长的这一番话,都跟着兴奋地喊起来:“不死不灭,长存我心;不失不散,护佑我身!”

就这样,被村民殷勤供养了没多久的䍺,当夜就遭千刃加身。 可怜他因为无口,临终都无法为自己申辩。

每一只神兽的陨落,都必然会被告与天知。 长屯村众人此番行事之恶毒令上天侧目,果以“残虐生灵”为由,于此地降下大兵灾。

长屯村众人最终在一次次的战乱中消亡殆尽了。

3、朏朏兽

《山海经·中山经》载之: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养之可以已忧。

朏朏兽的样子像猫,所以也经常被人认作是猫儿。 她通体银白色,身上有着美丽而清晰的黑色环状斑纹。 其尾色白,上面的毛长而密,蓬松起来的样子不禁让人想以手抚之。

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四处游走后有些疲惫了,她忽然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歇下来。 于是,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朏朏兽找了个清净的角落,嗅着淡淡的檀香,美美地睡下了。

普愿禅寺中的僧人晚课回来后,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静美的画面:一只美丽而可爱的小猫颇为慵懒地蜷缩在蒲团上睡得正酣。

他们十分小意地轻轻走入房内,却还是不小心弄出了些声响。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那猫儿见到来人并未飞速逃跑,而只抬了抬眼皮,稍稍调整了一下姿势,又沉沉睡去了。

哎呦!真是个可爱而不怕生的小东西!

之后,众僧药石、禅修去了暂且按下不提,只是他们每每经过这里时,都不忘轻手轻脚的,不愿扰了那猫儿的美梦。

朏朏觉得此处虽只能用些素斋,但胜在清净。 且这里的僧人单纯、友善,不失为一个休养的好地方。 于是,她便在此悠然地住下了。

众僧的日子虽然规律,却也单调,有这么一个漂亮又有灵性的小家伙在,也觉新奇,便也容它在此落脚了。

“养之可以已忧”,说得不错,朏朏就好像猫儿一样,她会与你很亲密,但仍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她会陪伴在你身侧,却又不会过分打扰你。 这么个既有灵性又省心的小家伙,借用你们人类现在的说法,就是“很治愈”,它能慢慢消解人们的孤独、忧愁之感,而使人心生快乐。 为此,寺中僧人更是对它呵护备至,稍有闲暇,便纷纷找她出来,或是对她轻柔爱抚,或是与它逗弄玩耍。

然而,他们未曾料到,因这猫儿竟引出了一桩著名的公案:

南泉和尚因东西堂争猫儿,乃提起云:“大众道得即救,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泉遂斩之。 晚,赵州外归,泉举似州,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 泉云:“子若在,即救得猫儿。 ”

这天,南泉禅师发现东西两堂的弟子们因为争要一只猫而吵闹不断,便一把抢下那猫,并把刀架在它脖子上,对他们说:“你们告诉我,为何要争抢这只猫?若说得出道理,便可救下这只猫;若说不出,我就立刻杀掉它!”面对禅师的提问,众僧心中知晓出家人不能饲养宠物,更不能因之发生争抢,一时无言以对。 于是,南泉和尚便将那猫杀掉了。 当天晚上,南泉的高徒赵州回到寺中,得知师父斩猫后,二话没说,当即脱下草鞋顶在头上,然后走开了。 南泉和尚看到他这样的做法后,不禁叹道:“当时赵州要是在的话,我这刀就挥不下去了”。

“修身说禅,得道成佛”是僧人的追求。 因此学佛之人应尽量简单清静,精进修行。 不关注自身追求,反而蓄养宠物,虚费精力,甚至产生贪爱之心,引发争执纠纷,岂非“道不得”?长眷属欲,长养情执,而生烦恼,这岂不是作茧自缚,本末倒置!而后赵州顶履,想表达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因众僧争抢而被南泉斩杀的“猫”正是朏朏兽。 只是众人有所不知的是,南泉禅师自知猫是无辜的,斩猫亦会犯了杀戒,更何况“上天有好生之德”,因此他虽状似斩杀了朏朏,却并未真正结果其性命。 待此事终了,便命弟子赵州和尚将它秘密送出。

朏朏兽知其用心,也不做计较。 遂一路北上,继续四处漂泊。 在此闲话不提。

没人知道朏朏是如何辗转流落到通州运河这边的。 只知道百年后,它在这附近的静安寺又出了名。

命运仿佛又带她进入了下一个轮回:依旧是在寺院落脚,依旧是被众人爱着、捧着,最后依旧是落入被打杀的结局。 只是这次,朏朏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德高望重”的法安和尚并非只是做做样子。 他借“南泉斩猫”这一说教育弟子后,便面色严肃地举起了手中的刀。

看那大和尚是来真的,朏朏不免出口讽刺道:“亏得你习了这么些年的佛,结果还是了无长进!为使弟子精进学业,南泉那个大和尚假意斩杀我,从而消灭掉他弟子心中的爱欲。 而那赵州小和尚比他师傅更有慧根,知道唯有驯服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再看看现在的你,竟真举起了屠刀,还硬装出一副舍身渡人的虚伪样子,真真可笑之极!佛教恐怕真是到了‘末法时代’了……”

听得这妖猫竟口出人言,说的虽有几分道理,对自己在弟子中的威信却是大大的不利,更遑论此事若是传扬出去,影响更是恶劣。 于是,法安和尚手起刀落……就这样,朏朏兽命陨静安寺。

没有了“可以已忧”的朏朏兽的静安寺,慢慢地,人心涣散,香客渐少。 前年我路过那里时,目之所及,已然是破败不堪了。

“好了,今天就先讲到这儿吧。 ” 嬴梧啄了几口水。 看着他的小友尹逸有些感慨的样子,不禁好奇地问道:“怎么?听了这些旧事,有什么想说的?”

“唔……确实有些想法。 ”尹逸一边整理思路,一边缓缓开口道:“这三个故事其实讲得都是因为‘贪’而引发的祸患。 天宝村的王四儿是‘贪财’,为此,他耗尽了魮鱼的精气,还致其死亡,最终导致了整个村庄的消亡;长屯村的百姓是‘贪生’,他们为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利益,不惜分食了曾经一度供奉的‘神羊’䍺兽,最后使得整个村庄不存于兵祸;而静安寺的法安和尚则是‘贪心’,他执着于效法南泉禅师点醒众人,却造下杀业,用朏朏兽的生命献祭,也无怪乎终究落得个不得人心、寺院衰败的结局。 ”

末了,尹逸慨叹道:“以前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地走人形兽,花开鬼面春’,有些时候,人还不如兽!他们因为一己之贪欲,竟使得魮鱼、䍺兽和朏朏兽这些无辜的上古灵物身死,真是可怜、可恨、可叹呐……”

“你这小子倒是有些悟性。 ”听罢尹逸所言,嬴梧也颇有几分伤感,“‘一旦有了贪欲,就注定要失去’,可惜世上的大多数人始终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下一篇:做了挑空客厅十分后悔
上一篇:磷虾油的价格(南极磷虾油)(南极磷虾油和普通磷虾油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