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如何心理疏导(孩子被老师打了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2023-01-29 17:27:1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6

孩子跟同伴玩耍时,突然哭着回来告诉你自己被打了,你会怎么做?

是叫孩子直接打回去?还是骂孩子没出息?还是选择让孩子自己解决?

此刻,你的第一反应和态度,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为人处世。

诺贝尔获奖者詹姆斯·赫克曼曾说:“当父母总是关注孩子,想要保护孩子不经历任何的不开心,这恰恰剥夺了孩子体验的机会。 ”

孩子的小圈子,也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凑一块玩耍,总容易发生各种小摩擦,无非起源于抢玩具,或打闹间没分寸感,不小心碰痛了对方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之间的社交,很多时候都无伤大雅。

在不严重的情况下,假装没看见,把矛盾留给孩子自己解决,是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最好的机会。

如果,父母保护欲或控制欲过强,恰恰就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

家庭教育研究者尹建莉曾说:培养儿童健康人际关系最基本、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孩子小打小闹面前,遵循“三不原则”。

一、不生气:发生冲突不用在意

女儿4岁的时候,经常和隔壁两个孩子玩,不是你弄疼我了,就是我抢你玩具了,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但是我们几个家长的态度都是“看淡”。

所以,她们每次闹矛盾,要不了多久又屁颠屁颠地玩到一块去了。

对于小冲突,家长不在意的态度,就是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即发生冲突是件很正常的事,不用在意,过去就过去了,无所谓谁对谁错,该怎样相处还怎样相处。

这样一种心理的建立非常重要,是儿童能正常地发展人际关系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是豁达、友善的生长土壤。

二、不介入:交给孩子自行解决

没必要的介入,或不得当的介入,一方面会把孩子间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没给孩子留出学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

更为关键的是容易让孩子遇点小冲突就觉得是个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隘。

有些家长对自己孩子太没信心,当孩子之间发生点什么事时,家长会马上出面替孩子解决,甚至在孩子表现得无所谓时大为光火,指责孩子懦弱、没出息。

可能孩子心里根本就不觉得有什么,但家长这么做时,孩子的委屈被放大,反而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和同伴玩下去了。

家长长期以往的介入,会慢慢地消磨掉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天生不会和人相处的孩子,其实不多,只要成人减少干涉,他们多半能进行自我调节。

三、不怕吃亏:友善之心看待冲突

儿童的世界非常单纯,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是成年人强加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把孩子间的冲突关系看成是“犯错误”,尤其是看成欺负和被欺负的关系。

这样一种教导,可能让孩子学会不吃亏,但人生很长,“不吃亏”到底是一道护身符,还是一种隐患?

从小被教导不能吃一点亏的孩子,长大后会活得很累,什么事都喜欢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长一定要学会辨别玩闹和欺负的区别。

玩闹时给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欺负时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有家长可能会疑惑,如果按照“三不原则”,放任孩子之间的打闹,那身高有优势、力气大、胆子大的孩子,岂不是“无法无天”,受伤的总是那群“弱小”的孩子了。

我们提倡让孩子自行解决小矛盾,但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交友特点,我们要给孩子做不同的引导。

别让孩子成为讨人厌的“小霸王”,也别让孩子成为被欺负的“弱小”儿童。

著名的教育家齐克·罗宾将孩子的交友过程分成4个互相重叠的阶段。

只要经常一起玩或是仅仅离得较近,就能玩在一起当朋友。

虽然他们不再只和身边的小朋友交朋友,但交友目的仍是出于自我需要,如为了共享玩具或得到一块饼干。

开始考虑双方的观点,关心平等的问题,并制定评判规则,形成小团体或小派别的交际圈。

能够保持相当亲密的朋友关系,这也是亲密友谊的基础。 他们对朋友的表面行为不再注意,转而关心其内在素质和幸福与否。

当孩子处于一、二阶段时,我们尽量为孩子提供更多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并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我感受,减少孩子间的“哭哭闹闹、拳脚相加”。

孩子处于三、四阶段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交友规则,不要为了交朋友拉低自己的底线,也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随意伤害他人。

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办法代替孩子去交朋友,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帮助孩子提高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都可以帮到孩子构筑友情地基的关键因素:友善。

我们可以用ICPS法,即“我能解决问题”。

这一方法,是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B·舒尔博士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教孩子学会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一书所提出,并且是通过了临床证实和对孩子们的实验检验过的方法。

值得家长借鉴。

具体分为几步:

研究证实,“ICPS”方法会帮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让孩子自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看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具备“ICPS”能力的孩子,能更妥善地处理人际冲突,懂得体谅别人,更有群体号召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父母最重要的就是给予孩子耐心和信心,给予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让孩子成为一个社交小达人。

– END –

下一篇:结婚纪念日以哪天为准(结婚纪念日以哪天为准法律)
上一篇:520用钱怎么折叠(折钱的花样教程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