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装外向感觉好恶心啊(从内向到外向的转变感觉是什么)

2023-01-29 16:53:0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8

后疫情时代爆火的“脱口秀”节目,最近有一期关于“社交”的专场——“都是朋友”。

其中,性格内向的鸟鸟,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经历。 她说,作为一个内向的人,参加聚餐会被问:“你竟然来了?”,玩飞盘,有人会说:“竟然连鸟鸟都去了”。 她机智的回应道:不是你邀请我来的吗?飞盘狗都能玩,为什么我不能玩呢?虽然大家都更爱和狗玩,即使狗不说话,但狗看起来很外向。

在她的表述中,充分地反映出绝大多数人对于“内向”的误解,给“内向”人群造成的社交障碍:“内向”的人无法社交。



01

那什么是“内向”和“外向”呢?

卡尔·荣格认为:“内向”和“外向”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们的“充电方式”不一样。

“外向”的人,就像太阳能电板,需要室外的阳光来充电。 所以他们喜欢通过大量的社交活动,来获取心理能量;而内向的人,就像电灯,需要室内的电流供电,来保持明亮,所以,在安静的环境享受独处,是他们获取心理能量的方式。

虽然我们大多数简单暴力地将人们分成为“外向”和“内向”两种性格,但性格并非如此简单。

在前阵子非常火的“MBTI性格测试”中,即迈尔斯·布里格斯的性格分类模型中,将性格分成了16种,但这也只是便于学术研究上的一种较为精细的划分方式而已,实际上人和人的差别是巨大的。 如果可以细致地研究每一个人,那我们将会有几十亿种不同的性格,但这种不能归纳概括的研究方式不仅很难完成而且并不科学,所以我们才会用有限且合理的种类数量来划分性格。

02

没有一个人是绝对内向或者外向

所以,我们会发现如果用内外向来划分人们的人格特征的话,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内向或者绝对的外向,还有一类人属于中向性格,时而内向,时而外向。 两种性格的程度没有主次之分,他们可以随时自由切换。 比如,在人多的地方秒变“话痨”,一个人的时候也能静静地待着。

而作为一种人格特征而言,内向或是外向是没有好坏和对错之分的,但对于像鸟鸟一样绝大多数内向的人来说,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内向可能是一种缺陷。

03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假性外向”

在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经历——

小时候见到亲戚不敢打招呼,就会被家人数落:“连叫人都不敢,以后长大了怎么办啊?”

在学校朋友少,爸妈、老师会提醒你:“要合群,开朗一点!”

……

正是因为有这些“教导”,会让“内向”的人从小认为:性格内向并不好,只有外向的人,才会受欢迎。

而周围的环境也会给了“内向”的人下这样的定义:他不好相处、他好冷漠、他好像总不开心、他话好少、他好孤僻啊、他总拒绝我……“胆怯”“孤僻”“不好相处”“冷漠”等等标签贴上去的时候,环境会给“内向”的人形成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这种环境形成的天然屏障,又让我们对“内向”产生更大的误解,也让“内向”的人更加认为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是由于“内向”的性格所造成的。

所以,很多内向的人会因此想要变得更外向一点,甚至去逼自己做个“社交达人”,这就是我们常见的“假性外向”。

04

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社交方式

所谓的“假性外向”,就是表面看着很外向,平时的社交场合,他都能够应付得很好。 但事实上,这类人并不爱社交,并且会在频繁的社交中感觉得身心疲惫。 所以,“假性外向”并不能让“内向”的人在社交时更如鱼得水,反而还会给他们的内心世界造成巨大的压力。

作为社会人的我们,社交成为了我们生存的基本需求,所以,不论是“外向”还是“内向”的人,大家都是需要社交的。 那既然“社交”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碰撞”,而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所以“碰撞”的结果就会有好有坏,但这与我们是哪种性格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在社交过程中,更加重要的是社交技巧。

在鸟鸟的分享中,她说社交并不一定要说很多话才能够完成,而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有在倾听更重要。 有些人可以全程只用一个“嗯”字,就完成一段高效而舒适的社交。 虽然这有些夸张的成分,但在社交中,的确并不是一定要能说会道、妙语连珠,才能被周围的人所接纳和喜欢。 适当的表达、真诚地倾听和做舒适的自己,才能让周围的人感觉到你的特别和可靠之处,想要与你继续相处。

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内向或外向。 内向的人,也会有外向的一面;再外向的人,也需要有独处的时间。 所以,不管我们是哪种性格,最重要的是接纳自己丰富的灵魂,舒适地做自己,不要被某种标签去限制了自己的人生。

下一篇:福建为什么没有美女(福建为什么美女多)
上一篇:父母信用卡逾期会影响子女吗(父母信用卡逾期会影响子女吗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