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生嘴很贱总说你怎么办

2023-01-29 16:52:2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8

我初中时和几个人闹矛盾,几个人就给我背地里使坏,往我桌子上倒饮料。

我很生气,但是我又没有证据,那我只能默默地擦洗干净,擦洗干净,擦洗干净……然后不停地告诉自己,我不和这些人一般见识,真没素质。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看来他们并不理解我的包容,还是一直暗地里搞破坏。

直到有一天,我离开学校后,半路杀个回马枪回教室,正好抓住他们的现行。

我和他们讲道理?讲个鸡大腿!我抄起板凳揪住一个人就往头上砸,你不是爱搞事情吗,我今天就让你搞个痛快。 不是好几个搞破坏吗,来啊,一起打,打得你哭爹喊娘。

后来往我桌子上倒饮料的人被送进了医院,其他几个跟班见到我就躲,我用这件事情告诉所有人:敢背地里给我搞破坏,我让你竖着进横着出。

有人在自习室开会,大声喧哗嘻嘻哈哈,周围好几个人面露不满,但没有人去说。 我过去告诉他们自习室请保持安静,答应我了之后没过几分钟又开始嘻嘻哈哈。

我静了静,缓缓起身走过去。

再和他们讲道理?讲个头,我上去就把他们讨论的桌子掀了,然后瞪着一群人,看谁敢动手?然后他们慢慢收拾东西走了。

定的外卖在没有特殊天气的情况下迟到一个小时才给我打电话?我不要了,哪里送过来的你给我送回哪里去。

打的车故意绕远路?在车上我就指出来,要求退款。 不听我们说的话还糊弄我们?车上几个男的拍着司机的肩膀,告诉他再不听话就不是钱这么简单的事了。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忍,怕惹事,不愿意与人发生冲突,但是我们忘了有时我们需要合理表达我们的愤怒。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黑恶势力爱欺负的,往往都是一些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弱势群体。

遇到冲突我们先要客观冷静的沟通解决问题没有错,对于正常人而言。

但是总有一些刁民,就是利用你讲道理,就是利用你文弱,就是算准了你最大本事就是发个朋友圈骂骂他,所以肆无忌惮的侵犯我们的利益。

遇到这种人,就要去收拾他,不仅收拾他,还要让那些和他一样的人都知道:我今天就收拾他了,以后你们敢惹我连你们一起收拾。

小花小草最容易被践踏,但是你踩一个仙人掌试试?




投资资料:

阿树特意去查了一下,这种毛病叫“回避依恋人格”,很常见。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恋爱关系中,也存在于朋友关系中,我们通常称之为“毒舌”、“嘴上不饶人”、“刀子嘴”、“贱嘴”等等。

这种人“贱招”不是因为不喜欢你。 相反,只有当他和他认为亲近或信任的人在一起时,他才会犯病。 这是因为回避依恋人格的人,一生都在逃避这种亲密关系。 这种人格的形成,很可能是与儿时父母管教严格有关。

中国很多家长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孩子的一切都要打击(现在有所改观)。 我们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表扬和肯定。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形成一种特别扭曲的意识:越是彼此亲近的人,越是要互相争斗。

这种相互挑剔的沟通方式,让他们丧失了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的能力,原于他们从小总是被否定。

长此以往,他就会倾向于认为,如果自己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能是一件错误的事情。

长大后,他们就成为了标题中提到的那种人。 而当这样的人成为父母之后,就会向孩子传递这种回避依恋人格,并循环往复下去。

你可以思考一下,如果要求你对你的父母,尤其是你的父亲,把自己的感受表达清楚,比如说“爸爸,我好想你”。 是不是对你来说有点“奇怪”又有点“难”?如果是这样,你就存在这种情绪模式。 在这种人的原生家庭中,夫妻之间很可能也很难用语言表达彼此的感情。

这些人表达感情的方式被扭曲了,所以在爱情和友谊中,他们喜欢言语上欺负别人,嘲笑亲近的人。 归根结底,其意思其实是表示肯定和欣赏。 他们从小得到的认同太少,所以总是有很深的不确定感,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价值低,配不上美好的事物。 因此,这类人需要反复从对方那里获得“反向否定”,确定对方不会离开自己的虚拟安全感。

患有这个毛病的人很普遍,阿树不建议远离他们,因为你之后还会遇到这种人。 中国的这类人很多,躲是躲不开的,没准你自己其实也是这种人,只不过自己还没意识到而已。 天天吵架的夫妻到处都是,这种默认的沟通方式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表达习惯因为早期的经历已经被写进了内心深处,系统权威性特别高。 想靠自身改变,基本不可能。 如果必须改变它,只能靠外力,就像训练动物一样,从削弱动机和惩罚机制开始,这是一个十分漫长且痛苦的过程。

阿树认为,对这种病最好的治疗方式,并不是反击或纠正,而是“无反馈”。 当他的攻击行为得不到期待中的反馈时,他会非常懊恼。 多气他几回,自然就和巴普洛夫训狗一样,渐渐去改变这种交流方式了。

下一篇:ipad内屏幕维修多少钱(新款)
上一篇:中国老百姓对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