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和为贵的例子(中国以和为贵的例子简短)

2023-01-29 16:39:4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1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贵和思想是儒家最核心的思想之一。 其主要主张有以下几点:

1.天人合一、生态和谐。 儒家认为“天地生万物”,也认为“天地生人”,人不是自然界的统治者,而是自然界的产物。 天地是生养自己的父母,《周易》云:“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万物如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故宋儒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说:他人是我的兄弟,万物是我的同类。 儒家主张,对于自己的父母要敬爱,对于自己的兄弟要友爱;同样,对于自然也要敬爱,对于万物也要友爱。 提倡“仁民爱物”。 孔子说“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即不用大网横断河水捕鱼,不射猎夜间归宿的飞禽。 古人还规定不能捕杀怀孕的母兽和幼小的禽兽。

2.王道仁政、政治和谐。 《左传》上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宽猛相济就是政治措施要有张有弛、有柔有刚,从而实现政通人和。 实现政通人和的根本在于行“王道”,即“保民而王”。 行“王道”的根本在于以德治国与实行仁政,所以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仁政”的根本在于孟子所说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强调当政者要有“仁心”,即爱人之心,要以民为本、爱民如子、关心民瘼、与民同乐。 “仁政”的具体措施,则有省刑罚、薄税敛、取民有制、使民有时,等等不一而足。

3.贫富均衡、社会和谐。 儒家反对“富者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董仲舒语)认为这是政治动荡与社会混乱的根源所在。 所以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提倡“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史记》),即主张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孟子强调“制民之产”,提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即百姓如果没有一定的财富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就会变得刁钻邪乱与自私自利,不能成为有道德之人,进而造成社会动荡。 故儒家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之说。

4.并荣共存、文化和谐。 古人有一个说法,叫“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 所谓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大”字就是大度的意思,这也是儒家的精神。 “以儒治世”并不排斥以道治身、以佛治心、以医治病、以艺怡情等等。 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你死我活的文化冲突和宗教冲突,相反倒是有着“三教合流”的历史现象与历史趋势。 中国历史上各种文化都秉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精神,和谐宽容、和平共处,甚至出现了一个庙宇同时供奉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塑像或一个家庭的不同成员信奉不同宗教的现象。

5.风俗敦睦、人际和谐。 儒家主张人际和谐,强调塑造规范的伦理。 人生天地间,无往不在与他人的关系之网中。 儒家处理人际关系,以“仁爱”为根本原则,实施途径有两条: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或想得到的东西,也要让他人做或得到;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不想得到的东西,不能强行施加给他人。 儒家突出或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人情味的伦理道德观点,比如孟子所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比如我们常说的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互助、朋友有信、团结友爱等。 儒家把这些伦理道德规范加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使之成为严密的、可操作的“礼”。 “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思想。

6.和平共处、天下和谐。 《尚书》上说“百姓昭苏,协和万邦”,《周易》上说“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孔子的学生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春秋公羊传》上说“王者无外”,集中反映了儒家的普世主义倾向。 因此儒家一直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者。 中华民族具有热爱和平的民族特性,这是为世界所公认的。 即使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难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如康有为、孙中山等人,也念念不忘“大同世界”和“天下为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儒家主张“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即以和平的、公正的文明手段而不是血腥的、残酷的暴力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这是世界主义。 所以,中国历史上鲜有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

下一篇:跟男生聊天聊什么话题好(男生感兴趣的聊天话题)
上一篇:男生可以打女生吗(男生可以打女生吗,打情骂俏)